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1,(6):56-56
范正伟在4月20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食品生产是个良心活。无论现代化的流水线。还是传统的小作坊。生产过程都可谓“天知地知良心知”,而消费者只能“眼不见为净”。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增强党员的执政意识,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强执政意识包括公仆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夯实执政基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基础,特别是要加强执政的基层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也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4.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也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5.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因而可以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务实党执政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乃至国际基础.  相似文献   

6.
执政能力建设与社会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系统的子系统并处于系统结构的核心位置。系统具有多元共生、开放、同构等属性,而这些属性的表达,离不开社会回应和社会回应机制的建立。因而,从系统理论的视角认知和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与社会回应" 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国内新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全面、科学地回答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谁执政、如何执好政、如何长期执好政这个重大的战略课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论的重大发展,表明了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远大的政治眼光.  相似文献   

8.
王颖 《党史博采》2005,(4):72-75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是一种孤立的政治行为,它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态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潜在地影响和决定执政党行为的取向和质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打破了原有社会生态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同质整合关系,使社会处于新的多元重组状态.科学分析社会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对实现执政党与社会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保持政治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与弱者的对抗是贯穿整个生存竞争的永恒主题。对弱者的关怀与保护是人类独有的道德法则,人类总是通过制度的设计来实现超越自然、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目标。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弱势群体不仅客观存在,并且有范围扩大、程度加深的可能。因此,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实现和谐社会的建构,既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也是理论界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仅从法律与伦理视角谈谈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创新是近年来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将社会融合的研究视角引入社会管理创新当中,不仅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高度提出社会管理中社会融合的重要意义,还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对弱势群体社会排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融合在社会管理中的发展路径,从而以新的视角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凸显出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要求中国共产党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统合人民意识形态。能否有效地整合社会是衡量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高低的关键性指标,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要件:丰富执政资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宋协娜 《学习论坛》2005,21(4):20-24
执政资源是执政者得以宣传自己的主张、执行自己的政策、维持自己的政治系统与社会系统有序运行,进而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党的“资源意识”的觉醒是执政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执政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强大的资源体系来支撑。目前,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挑战。坚持科学、民主、法治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汇聚、整合、维护与开发执政资源,不仅关系到执政使命能否顺利实现,而且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存亡。  相似文献   

13.
党的执政基础是党执掌国家政权所必备和依赖的社会条件以及自身优势。党的执政基础是党执政的基石。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党在中国社会中的历史地位 ,关系到党的执政成效。执政基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 ,但对中国共产党来说 ,执政基础是党的性质规定 ,是党的执政实践要求 ,也是党的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党要巩固执政地位 ,就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牢固确立党的理论基础。从政党政治的发展历史看 ,政党是一批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者组成的政治集团。理论是政党行动的先导 ,决定和影响政党纲领的内容。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4.
童宁 《共产党人》2007,(19):22-22
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深刻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深刻教训的基础上,作出了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党的重大决策,逐步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社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夯实执政基础,改善执政条件.执行力与执政能力既紧密联系又有继承发展.执行力是执政能力的核心要素,执政能力是执行力的提高升华.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的凸现,不仅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妨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特点及其成因分析,提出了构建对弱势群体的以物质生活关怀、精神文化关怀和人文关怀为内容的社会关怀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弱势群体,但不同时代的弱势群体不尽相同。城市弱势群体的存在将成为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短板,并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支持城市弱势群体,从社会政策、物质、精神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城市弱势群体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研究城市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建国初期城市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研究备受学界关注,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但还没有进行很好的梳理和归纳。相关研究中,城市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研究、地方政府的弱势群体救助政策研究、弱势群体的个案研究等几个方面研究既有丰硕的成果,亦有诸多不足。总结和梳理建国初期城市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研究,不仅能对未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又能为今天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众救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弱势群体”问题的存在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我国应通过扩大最低生活费保障制度的范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成从一 《唯实》2006,(11):58-59
对于当前农村存在的弱势群体,需要从鼓励创业、政策扶持、培养干部、激活第三次分配等多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