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要搞的市场经济,更为重要的还要在探索市场经济的功能作用、利益分配和发展趋向上,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实践,中国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要改变一种观念,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性质并不是单纯地由所有制关系、也就是私有制或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的比重决定的,最根本的是由这个国家和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特征之我见刘海藩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和传统计划经济来说的,我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要特征,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经济学视阈中,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私有制度具有天然合一的特性,其内含"经济人""无形之手—放任自由信仰""效率—公平互抵"等充满争议的理论假设。其中的"经济人"假设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这个假设体系的基础和理论质点。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此作出了最早且明确的阐述,之后,由约翰·穆勒将之归结为"经济人"假设,帕累托进而将"经济人"概念引入西方经济学理论视阈中。"经济人"假设认定私有制经济符合人类最为"真实和唯一"的本性——利己性,在"看不见的手"牵引之下,自私的本性及私有制经济将最大化地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利益,这个理论杠杆有力地撬起了功利主义维度的市场经济道德支柱,并论证了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相融合的天然合理性。文章首先对"经济人"假设与私有制经济作出批判性考察,尝试把这两个因素与市场经济剥离开,并将市场经济还原为一种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机制,接着分别对作为"过渡阶段"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与公有制经济高绩效命题及其历史实践作出辨析,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必然相遇而且能够相容的问题作出了肯定性回答,而这也彻底消除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命题中可能蕴涵和产生"公有制经济将逐渐被私有制经济所取代"的疑虑。  相似文献   

4.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不是用私有制否定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私人产权是可以兼容的 ,和私人产权兼容、产权清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当代股份制有两种基本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美国从以个人直接持股为主体与多种机构持股并存,逐渐转变为以机构持股为主体与个人投资持股并存的股份制度;日本实行以法人相互持股为主体、个人直接持股和机构持股并存的股份制度.这两种典型的股份制模式总体上都属于资本主义制度范畴,而不是所谓的"公有制形式".中国在迈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中,应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将公有产权与市场经济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一种以法人型联合劳动为基础的"市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制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帮助干部群众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  相似文献   

7.
股份制形式既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也有可能适应公有制的要求。它是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但照搬西方股份制形式会产生某些弊病。无论是股份制形式积极作用的发挥和弊端的克服 ,都需要有政府职能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完备等条件。股份制形式本身也必须对传统股份制形式进行改革 ,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公有制的一种好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是要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既要求确保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比例的数量,又要求确保公有制经济的质量。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国民经济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上的要求是不同的。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具有决定意义。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全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恩在19世纪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实现自己理想的思想体系。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马恩对未来社会主义作出了一些规定和设想。马恩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在这个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了私有制;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产  相似文献   

10.
所谓"西化",就是企图在政治上用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取代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在经济上用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思想文化上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经济的确立,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正确的模式。它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克服其短处,避免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与经济危机的产生,同时又改变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因而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我们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重新塑造公有制经济的微观主体,寻找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人的解放看“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要义──兼论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的主题鲁从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有一段名言;"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  相似文献   

14.
市场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由理想付诸实践时出现的探索市场机制和公有制结合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市场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结合的探索 ,从理论上说明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具有兼容性。文章还强调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的市场社会主义者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思想 ,提出了市场经济和公有制结合的各种具体设想 ,对我国具有重要启发 ,但许多的设想带有空想的成份 ,难以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纯粹的公有制到承认个体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从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方针到把它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和与时俱进。科学认识公有制与私有制经济之间50年变化的轨迹,对于我们总结和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权的转型与转型中的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有产权是非市场型产权,传统公有产权的转型就是由非市场型产权向市场型产权的转变。产权分化是现代产权运动的基本趋势,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分化的产物,它既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又是向公有产权过渡的条件。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多重内涵和属性,通常指的是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一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直接等于公有制,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还需要把公有制的内涵与股份制这种形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市场经济存在的全过程。这一基本矛盾的存在,仍然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并利用这一矛盾,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市场经济存在的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矛盾根本不同于私有制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在分析私有制市场经济时,对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抽象考察,揭示了市场经济中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  相似文献   

18.
非公有制经济是指与公有制经济相对而言的一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走出“公”就是社会主义,“私”就是资本主义的误区,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本质定义与新的公有制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定义虽然没有提公有制,却始终贯穿着坚持公有制原则的思想。它划清了与传统的公有制观的界限,回答了在社会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如何坚持公有制的问题。这就是,必须坚持公有制所具有的两个本质内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定义蕴涵着新的公有制观。  相似文献   

20.
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再认识、再探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寻找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根本出发点 ,公有制实现形式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努力探索实现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不断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