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虽然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处于升值通道中,兑港元和日元也在升值,但人民币兑欧元却在贬值,看待人民币汇率升降,需要从“对美元汇率”转向“对一篮子货币正率”的视角。目前一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新加坡元和英镑等11种。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是发展我国对外经济其重要的工具。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人民币汇率分为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和对苏联、东欧国家货币的汇率。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黄金平价,也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因此,汇率的确定是根据国内外物价对比来确定的。从1973年起,我国改为按“一篮子货币”原则来确定人民币汇价。80年代初,人民币汇率随着经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标志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次改革核心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从单一盯住美元转向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二是汇率浮动的区间更趋合理;三是初始的汇率水平的调整是对美元升值2%.改革的消息一经发布,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乃至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这次汇率制度改革前景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蔡玉胜 《党课》2007,(1):90-93
汇改: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至此,备受国内关注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终于撩开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之争本质上是贸易问题之争近年来,西方学者经常提出人民币汇率低估的观点,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断提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要求。“人民币汇率低估论”从学术界走向商界、政界,从学术观点之争演变成国家利益的博弈。人民币汇率之争本质上是贸易问题之争,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近年来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尤其是对美贸易顺差。在此背景下,2005年7月21日,我国除一次性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外,还开始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制度运行一年多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已…  相似文献   

6.
《新湘评论》2005,(9):57-57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公告。自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中间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动荡、不确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改善我国自身的经济结构与增长质量,提高我国独立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逐步实现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来建立市场真正相信的钉住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最终通过人民币逐步区域化、国际化的漫长进程,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和"篮子"的内容、权重,使人民币汇率完全融入国际间的浮动汇率体系,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大事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公告,自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中间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9.
央行发言人近日称,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理论模型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祺 《探索》2006,(1):81-85
基于均衡实际汇率理论,本文构建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理论模型并用实证分析等多种经济计量方法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始终围绕均衡汇率波动,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高估和低估;贸易条件、开放度等基本经济因素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影响显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储备规模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不显著;人民币汇率错位自我修正能力较强,参考一篮子货币能较好地反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11.
袁振亚  蒋峰 《求实》2006,(Z3):163-164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举措,将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并且一次性提高了人民币汇率2.1%,并规定每日上下波动的幅度为0.3%。这标志着我国金融开放程度的加大。对这次国内外期盼已久而又出其不意的动作,争议一直不断,尤其是人民币的升值幅度问题和均衡汇率的大小。著名的克鲁格曼“三元悖论”,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等可以对上述问题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并对我国的汇率改革做出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21日,中国对人民币制度进行了改革,表面上看这一改革仅仅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的小幅调整,实际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意义却远非如此。更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人民币与美元的脱钩,参考一篮子货币使我国的货币政策更加具有独立性,同时,汇率改革机制推出后,两个重要文件也相继推出,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领域的改革配合要求,此次的汇率改革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面对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投资者应如何把握住投资机会?本文就从金融市场入手,分析汇率改革后资本市场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由即日起,人民币升值约2.1%,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浮动,不再盯住美元.由晚上7时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1美元原兑人民币8.28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即时升值2.1%.人民币升值后,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理财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5年7月21日起,改革汇率管理体制,改变汇率形成机制,将人民币与美元一个币种挂钩的现行体制改为与“一篮子货币”加权挂钩,改革的目标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是自199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汇率改革。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风云激荡,美元贬值惊动各方。究其原因,既有内外双赤字迫其贬值的客观压力,又有美政府“一箭三雕”的主观努力。美国放任美元贬值的三个目标是:第一,冲销对外负债;第二,迫使中国就范;第三,提高美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多年来,美国经常账户连年赤字,中国及其他国家手中积存的美元储备直线上升,总额…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国主流报纸综合类十大流行语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十一五”规划、神舟六号(神六)、节约型社会、和平发展、一篮子货币、油价上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连宋大陆行、取消农业税。  相似文献   

17.
吴刚 《世纪桥》2007,(2):68-68,70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2%后,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对房地产行业、外贸行业、金融体系等主要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可兑换货币又称自由兑换货币,是指可以自由支付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并且由该货币国家承担兑换义务的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规定,所谓自由兑换,是指国际性经常项目即贸易和非贸易的支付不加限制,不采取差别性的多种汇率,在另一会员国的要求下,  相似文献   

19.
7月20日,我国上半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刚刚出炉,人们正沉浸在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之中。仅一天之后,7月21日晚7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一条让世界为之震动的消息,自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0.
汇率     
汇率汇率就是外汇行市,也叫汇价,是不同国家货币单位之间的兑换比率,或者说是外汇的买卖价格。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决定汇率的客观基础是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本国货币贬值,则汇率上升。果抑制住通货膨胀,国内币值稳定,甚至升值,则汇率就会自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