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社会作用刍议蒋建华宗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个国家或民族不曾有宗教存在。现今全世界总人口中各种宗教徒占半数以上,就我国而言,宗教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从教徒的人数或宗教问题涉及的范围以及它对社会政...  相似文献   

2.
宗教和社会相适应、相协调其实是社会自身运动的客观规律。宗教组织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自然不可能脱离这一客观规律,只是有的宗教能主动地自我调整去适应社会发展,而有的宗教则被动地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而已。没有哪一个宗教可以背离社会主流而能够长期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如此,资资主义社会也如此,这是任何一个社会都自觉不自觉遵守的社会法则。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文化现象。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宗教。当今社会虽已进入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但宗教仍将长期存在。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民族,人类的活动无不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宗教和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各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宗教学  相似文献   

4.
夏畦 《中州统战》2002,(11):4-7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8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宗教的认识逐步深化,从宗教是私有制社会的残余思想转变为宗教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从共产党人必须与宗教作斗争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只讲宗教是剥削阶级麻醉人民的鸦片到全面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对宗教问题的研究逐渐科学、全面、深入。反映在宗教政策方面,就是宗教政策日趋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乌克兰教堂参观记□汪义诚宗教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从原始宗教到现代宗教,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时代不存在宗教现象。我在俄罗斯、乌克兰访问时既看到了古老的11世纪建造的基辅索非亚大教堂,也看到了1995年才落成的莫斯科圣格奥尔基胜利...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庆,原国务院副总理、曾经担任过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的余秋里,有一番经典概括:“在中国,除了大庆,没有哪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能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一个城市在未诞生之前,就有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哪一个企业和城市走过短暂的历程,却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铭刻一个辉煌的亮点。”  相似文献   

7.
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回顾历史,宗教已经存在了十几万年之久。十几万年来,它一直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各个方面。人类进入21世纪,宗教已经遍布世界每个角落,渗透到所有的民族、国家和地区当中,拥有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信徒,虽历经磨难却始终没有衰亡的迹象。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宗教走向最终消亡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8.
宗教的民族性一、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紧密。宗教与民族都是社会历史现象,属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它们的联系相当紧密。现在世界上还找不到一个不信仰宗教的民族,有许多民族基本上全民族都信仰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可小视宗教对民族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试析韦伯宗教伦理和社会经济行为模式整合的或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斯·韦伯作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最有1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对社会学的诸多分支领域的分析是具有权威性的,其中包括对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宗教社会学研究(宗教文化比较)是韦伯一生的重要研究之一。本文在此主要探讨韦伯的宗教观念和社会经济行为模式之间的整合关系。一、韦伯历史学的理想类型下的宗教社会学研究假定为了在挑选概念工具时避免落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韦伯采取类型对现象作出假设,其中包括产生现象的原因和现象造成的后果,进行宗教社会学研究。韦伯宗教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假定,是世界观对社会组织或个人态度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信仰宗教的人增多和对宗教认识的日益多样,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共产党员参与宗教活动、与宗教界人士建立密切私人关系的现象逐渐增多,有的党员实际上成为宗教信徒。与此同时,社会上乃至党内出现一种声音,认为应该“开禁”,允许党员信教,还罗列出党员可以信教的种种理由以及党员信教的诸多“好处”,甚至指责不允许党员信教与宪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相违背。  相似文献   

11.
几近将毕生精力都用在伦理学研究的江万秀认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可以不信仰宗教,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当下中国道德建设上存在的一个深层痼疾,即社会转型期敬畏之心的普遍缺失。人要有所遵循,必要有所敬畏。否则,言行必将失范,社会和谐发展也难以维系。那么,当前中国人的敬畏之心如何培育?中国的信仰之路到底在哪?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民族宗教是两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民族宗教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前提,民族宗教问题的激化与社会大变革同步、理性的解决方式与极端行为的扩散长期并存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成因特点和走向。指出,由冷战结束引起的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上扬和激荡,正在走向平稳,虽然个别地区、个别国家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冲突,但要出现上世纪90年代那种民族主义上扬和宗教政治浪潮基本上不可能。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国际社会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方式将更加理性且有效。  相似文献   

13.
天地·祖先·鬼神:少数民族服饰的宗教精神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一种信仰文化现象,它不是个人心理的任意表现,而是有其产 生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种种实用功利目的。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它又是世俗化 的宗教礼仪,是连结鬼神与人间的媒介。有了宗教,并不一定就产生民族服饰;但假如没有宗教, 民族服饰是断然不会这般绚丽多姿、神秘奇伟的。正因了宗教,民族服饰才感动着天地人神、江 山社稷,影响着族运变迁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民族宗教是两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民族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又互为前提,民族宗教问题的激化与社会大变革同步、理性的解决方式与极端行为的扩散长期并存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成因、特点和走向。指出,由冷战结束引起的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上扬和激荡,正在走向平稳,虽然个别地区、个别国家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冲突,但要出现上世纪90年代那种民族主义上扬和宗教政治化浪潮基本上不可能。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国际社会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方式将更加理性且有效。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这方面的实践,列宁曾写过宗教与社会主义的文章,但也没有全面论述二者的关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包括新中国建国后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在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既...  相似文献   

16.
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是人类社会常见的两种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既是反映人们社会身份的重要符号,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两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民族、宗教问题是一定社会诸多矛盾的结合产物;在社会急剧变迁的今天,民族、宗教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我国来说,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谐.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目前,新疆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全疆1780万人口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约有1000万,占总人口的60%。在新疆,做好宗教工作,特别是加强伊斯兰教工作,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改善各族群众生活为工作重点,注意正确处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难以实现长久稳定。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就难以实现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做好宗教工作的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十分重…  相似文献   

18.
徐孙铭  陈芷烨 《求索》2007,(10):139-141
赵朴初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长期性的论述的,其特色是长期相适应,圆融互动。企图超越阶段建立“没有宗教现象存在的”那种社会主义社会是不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为宗教界发扬其优良传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也为自身的稳定与更高程度的和谐提供广泛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十分重要课题。作为领导干部,学一点宗教知识,对于研究、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和问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确保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一点宗教知识,有助于科学认识宗教这一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赖以存在的主要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灭,但宗教赖以存在的其他一些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依然存在。我国现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科技文化教育的高度发达以及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建立仍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由于我国…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其密切和复杂的关系.对世界上大多数人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概念的理解,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对于“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提出了回答。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论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H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问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