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不轨旅客行为的国际国内立法和司法管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瑾 《犯罪研究》2006,(4):76-80
在世界范围内,不轨(有破坏行为)的旅客行为是一种危害航空安全和保安的国际违法(犯罪)行为。近几年来,这一被国际社会不予容忍的行为在国际航空界被比较多地讨论和报道。它作为一种干涉(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犯罪(违法)行为,受到相关国际条约和联合国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一系列文件的规范。据此,该犯罪行为在许多国家的国内立法中也被归为违法(刑事)犯罪。然而,现有国际条约和相关文件中对不轨旅客问题的司法管辖权等问题存在严重漏洞。我国在保护国际航空安全的刑法实践中,我国的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等法律文件详细规定了不轨旅客的行为方式,并规定对这些行为追究相应的刑事及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的相异和衔接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违法和行政犯罪是两种比较普遍且联系密切的违法现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正确识别之必要。它们的相异主要表现在:违法主体、违法性质和危害程度、客观表现和主观要求、所违反的法律规范、应受的惩罚方法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而处理好二者间的衔接关系。在行政违法主体与行政犯罪主体上应保持对应关系,将作为行政主体的组织体纳入行政犯罪主体范围;在二者的危害性和情节轻重上把握好“度”,做到较轻的危害正常行政管理的行为与行政违法相称、严重危害正常行政管理的行为则纳入行政犯罪范畴;对行政违法形式和行政犯罪类型(或罪名)法律设定应相对称,故刑法应增设相应的新罪名;在二者的责任及制裁方法上也应做到相互衔接,不得以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代替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对法人犯罪的再探讨方明目前,法人犯罪愈演愈烈并呈现出新的态势。犯罪已由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扩展到渎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环境等新领域;大案要案增多,技术性、欺诈性、跨国界犯罪明显增加,危害后果极为严重。惩治法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破坏网络信息系统犯罪案件侦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根为  陈珏 《犯罪研究》2005,(6):51-55,65
破坏网络系统犯罪是网络犯罪中危害极大的犯罪之一,为了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必须及时侦破破坏网络系统犯罪。只有针对破坏网络系统犯罪的特殊特性,分析其犯罪的一般过程,通过应急响应与调查取证相结合,外围侦控与内部侦查相结合,案前跟踪与案后侦查相结合,科学系统地制定侦查方针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10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规定明确指出了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也表明了犯罪的阶级属性。根据这  相似文献   

6.
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其安全和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地运行息息相关。而金融违法与犯罪,尤其是金融犯罪案件大幅上升,无疑是对金融安全最为严重的破坏,金融安全一旦不能得到良好维系,金融发展则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预防、惩治金融违法、犯罪,对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中走向成熟与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仅就宏观上如何预防、惩治金融违法、犯罪,保障金融安全,促进金融发展,一抒己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研究犯罪概念的目的就在于认识犯罪的本质属性。无论如何,一种理论在认识犯罪的本质属性时,这种由该理论所揭示的犯罪的本质属性要能使犯罪从根本上与其他有关社会现象,特别是与犯罪类似的现象区别开来。这应当是我们认识犯罪概念的出发点与归宿。(一) 我国刑法第十条给犯罪概念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相似文献   

8.
危害国际航空罪是一类严重的国际犯罪,它是有关破坏国际航空秩序、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的犯罪的总称,包括劫持航空器罪、危害航空器飞行安全罪和危害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罪三种具体罪名。此文从危害国际航空罪的法源、危害国际航空罪的分类、危害国际航空罪的惩治原则、危害国际航空罪与我国新刑法四个角度对此类犯罪进行了研究,并就我国新刑法对惩治国际犯罪的完善和不足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9.
如何区分犯罪与违法的界限?犯罪与违法的界限,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复杂的问题。总的来说,犯罪必定违法,而违法不一定都是犯罪。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经验,对那些行为本身性质严重,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和触犯  相似文献   

10.
强奸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犯罪。它不仅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破坏妇女的人格和名誉,而且危害妇女的生命。同时还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民的生活秩序、家庭幸福。所以这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很大,历来是我们重点打击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违法行政并不是世界各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通用的概念,对其理解多有歧义。本文从违法行政行为的形式和构成要件的角度来定位和描述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行政行为。先阐释实体违法和程序违法,行政违法和行政犯罪,作为违法和不为违法的区分标准,再对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行比较。以期有利于对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的认识、预防和惩戒。  相似文献   

12.
汪明亮 《河北法学》2002,20(4):18-23
为了摆脱现存治安违法与治安犯罪相脱节的状况 ,提出治安违法与治安犯罪一体化对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存治安违法与治安犯罪的关系 ;二、现存治安违法与治安犯罪的区别及其带来的恶果 ;三、治安违法与治安犯罪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十七条(以下简称修正案第十七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的活动,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笔者愚见该条修正案中“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  相似文献   

14.
周虹 《中国检察官》2011,(12):33-34
本文案例启示:对于违法发放贷款罪的规定,应当区分是否向关系人发放。行为人并未向关系人发放贷款,即便是数额较大,在未造成损失或者是损失不够巨大的情况下,应当不认为是犯罪,要严格坚持以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走私是祸国殃民的犯罪。它破坏我们的海关管理,偷税漏税,危害我们的民族工业,扰乱市场管理,破坏国家经济,腐蚀人们思想,危害极大,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中打击的重点。任何主权国家,都不容许走私。  相似文献   

16.
犯罪社会危害,就是指犯罪行为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破坏。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犯罪行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社会制度的危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及其他权利的侵害,对公私财物的  相似文献   

17.
李琦 《犯罪研究》2011,(1):75-80,9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边境地区边民往来逐渐频繁,境外边民跨境(违法)犯罪这种颇具区域性色彩的犯罪形式也随之出现日益严重的势头。研究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具有其独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边境地区现实情况出发,研究境外边民跨境(违法)犯罪的概念、成因、类型、打击难度和打击防范对策等相关问题,旨在对惩治境外边民跨境(违法)犯罪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李克杰 《法治研究》2013,76(4):99-108
犯罪概念的层次性决定了《刑法》第13条规定的一般犯罪概念只能是"立法依据"而非"司法标准"。罪刑法定和废除类推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良好衔接,让《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同时失去了立法和司法的适用空间。而依据我国违法行为社会危害程度分级和相应的违法处罚体系,"醉驾"是犯罪阶段的专用概念,属于严重违法,在这个层面上不可能存在一个连治安管理处罚都"应当减轻或者不予处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之情形。  相似文献   

19.
商业贿赂与商业贿赂犯罪的区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龚培华 《法学》2006,(7):128-132
商业贿赂犯罪近年来在经济领域中呈现上升势头,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因而被列入国家近期重点打击的对象。然而,对何谓商业贿赂,商业贿赂违法与犯罪的界限等一些理论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加以澄清,本专题就商业贿赂与商业贿赂犯罪的区别、商业贿赂罪与非罪的界限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商业贿赂罪与非罪的界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绍谦 《法学》2006,(7):133-135
商业贿赂犯罪近年来在经济领域中呈现上升势头,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因而被列入国家近期重点打击的对象。然而,对何谓商业贿赂,商业贿赂违法与犯罪的界限等一些理论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加以澄清,本专题就商业贿赂与商业贿赂犯罪的区别、商业贿赂罪与非罪的界限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