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妇运》2006,(7):24-26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徽是中部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输出的历史长、规模大。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在这特殊时期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情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农村留守人员状况,我们于2005年8—10月在我省部分地区就农村留守妇女和儿童状况开展了调研。调研对象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的对象包括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农村留守人员相关机构工作人员等。调研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300户农村留…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S-I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留守儿童进行测试,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性别对自我安全感的主效应显著;除知识性和道德宗教观因子外,家庭环境各因子都分别进入安全感各因子的回归方程;父母养育方式的大部分因子分别进入安全感各因子的回归方程;父母受教育水平、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和家庭类型对安全感的主效应显著;路径分析表明直接影响安全感的因子有亲密性、娱乐性、成功性、组织性、父亲过度保护、父亲严厉、母亲过保护和母亲情感。  相似文献   

3.
缺损与补偿:妻子留守型农村家庭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男性为主的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妻子留守型农村家庭的大量出现。在这类家庭中,核心角色的空缺严重破坏了家庭结构的完整性,致使家庭系统的生产、抚育、赡养、情感满足和保护等社会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从系统生态理论的分析视角来看,留守家庭的生存系统划分为个人、人际关系和社会三个子系统,可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如何补偿缺损的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案措施和长效机制,为关爱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事关儿童健康成长,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必须把强化家庭监护作为基础,持续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5.
臧书起 《人民论坛》2014,(10):149-15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增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如何正确调整、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促进个体成长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交叉学科研究方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并从政府、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增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如何正确调整、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促进个体成长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交叉学科研究方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并从政府、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困境与多方协同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所凸显的消极依赖意识、自我封闭意识、唯我独尊意识及放任自流意识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逐渐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瓶颈。当前,塑造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应该在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着力提升留守儿童独立自主意识;扎实推进农村教育,创新留守儿童德育培养新模式;落实政府相关决策,夯实留守儿童精神关爱的现实基础等方面,经多方协同治理从而实现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湖北省谷城县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启用。据了解,此次启用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录入、审核报送、汇总分析等功能模块,实现了与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系统、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数据更新、比对核实、组合查询、定期通报、实时报送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平台支撑和有  相似文献   

9.
洪涛  睢艳卿 《前沿》2014,(1):126-127
随着我国社会化的转型,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普遍存在着父母关爱和监护的不到位、学校教育和措施的不完善、社会环境和相关法律的不健全等,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及安全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进而阐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原因,从而提出改进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河北省积极探索完善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全省共设立乡(镇)儿童督导员2633名,村(居)儿童主任53201名,实现乡、村全覆盖。实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动态管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落实委托监护责任人。一是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自2020年起,全省将父母双方均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纳入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省636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儿童福利保障范围,同  相似文献   

11.
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留守儿童院舍服务机构的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目前大多都面临着成长困境和教育问题,值得社会各方的积极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也应该引起社会工作者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为此,我们探讨将小组工作方法引入留守儿童教育领域的积极意义,试图从新的有效角度解决该群体的成长教育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这一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和支持行动模式的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篇报告以两个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会议提供的资料为基础,对目前支持留守儿童的四种关怀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这两个会议一个是2007年12月3日至4日,共青团中央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五届四次少工委全委会暨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现场会.另一个是2008年1月21日至22日,陕西省石泉县人民政府和世界宣明会在陕西西安召开的石泉县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亲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他们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了.以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青春期性教育缺失为研究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将有助于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新时期的希望工程。地处中国西部的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现状使重庆农村出现了235.2万留守儿童。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折射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方面存在缺失的现状。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的构建,应以政府为主导,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良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NOWADAYS large numbers of young rural residents move to cities in expectations of better work opportunities.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re are 230 million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 a figure that implies a huge population of so-called left-behind children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界定标准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研究从功能分析的视角,对留守儿童的界定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留守半年的儿童在自尊、心理控制源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上都和一般儿童有显著的差异。留守半年比留守三个月更具鉴别力,可以作为划分留守儿童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顾丽丽 《中国发展》2007,7(4):67-70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数以千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其中大部分人长期与子女处于分离状态。由于留守子女得不到很好的关爱,各方面的素质普遍存在一定不足,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环境也因父母的外出发生一定变化。该文通过分析相关问题及原因,对外出父母、留守子女本人、留守子女的监护人以及学校、社会、教育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叶莉莉 《理论月刊》2004,26(9):90-92
家庭是消费的基本单位。当前我国居民家庭消费质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若干问题。为此,应大力开展家庭消费教育,引导家庭实现科学消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广东城乡家庭道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广东城乡家庭婚姻道德的总体状况是稳定、和谐、平等、向上的.建议大力推动婚姻道德社会环境的优化,为提高城乡婚姻家庭生活质量提供服务与引导,以妇女的发展进步推动婚姻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Thi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ims to guide practitioners concerned with ameliorating the psychosocial effects for rural-dwelling children from homes where methamphetamine is used or produced. Although a substantial body of research exists regarding the environmental dangers and physical health risks to children from methamphetamine-affected homes,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search regarding child psychosocial outcome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examining family contexts and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for children. Implications of this body of knowledge for child welfare practitioners, limitations of the studies review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