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记者:刘副厅长。您好!据了解.吉林省司法厅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公证质量提升年活动。请您谈谈.这项活动的意义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鹏伟:公证质量是公证工作之本.是公证的生命,无论任何时候公证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是第一位的,是总揽全局的。公证质量关系公证是否“公”.是否“正”,质量是公证工作的一条重要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证》2004,(12):55-55
一位老人来到成都市公证处.想撤销去年在此办理的两份赠与合同公证.由于这仅仅是老人单方面的意思,公证处拒绝了他的请求。公证处表示,《合同法》明确规定.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和一般的赠与合同不一样,赠与人不得反悔,也不得撤销赠与合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证》2006,(3):59-59
14日上午,四川省成都蜀都公证处受理了一起特殊的公证:一保洁公司老板为挽留两位因担心领不到工资要求辞职的部门经理。和员工签订了“在任何情况下绝不拖欠工资,决不当老赖”的协议,并且到公证处作了公证.成了全国老总和员工公证“不拖欠工资不当老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樊肃 《中国公证》2010,(8):30-30
一、公证制度的价值 公证制度在中国是一种外来的制度文化.在20世纪舶来品很多的情况下,许多西方的制度、思想、观念在我国都是昙花一现.而公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展壮大、日渐成熟,说明它与我国国情有着很好的融合。笔者认为.公证制度能够实现中国化.是因为它的价值体系符合中国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资本项目管理尚未放开,外资企业设立、外汇资本金验资询证等列为行政许可项目.需要管理相对人提供规定的申请资料.其中个别业务需要提供公证文件。由于外汇市场复杂多变,外汇资金避险逐利。而不同公证需要的时间和复杂程度各异.外资企业应对外资外汇管理业务的公证也呈现多种性.在外资外汇业务管理中.公证具有一多一少的现象,即境外企业状况公证证明多,而代为出资公证证明少。外汇管理政策明确规定需要提供公证文件的是。若实际缴款人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境外投资者不一致.外商投资企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向外汇局验资询证时须提交经公证的代为出资证明。需要证明文件而未强调公证的是.外方投资者为境外机构的。外汇登记时需提供其机构登记注册证明文件。  相似文献   

6.
一、公证当事人合法身份的概念及主要证据特征 (一)公证当事人合法身份的概念 公证当事人的合法身份,是指申办公证的自然人、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组织负责人及其代理人参与社会民事活动必须具备法定条件的个人身份资格。公证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是其参与公证活动.公证机构确认其主体资格是否适格的重要凭证。  相似文献   

7.
李勇 《中国公证》2012,(6):23-24
近日.笔者所在公证处某公证员遇到这样一则案例.有一位老人想在自己百年之后将自己名下的一处房产公证给自己的孙女。该公证员了解老人的意愿后,按照遗赠公证程序受理了该案.但是了解这位老人的家庭情况后.公证员却陷人了沉思。原来.这位老人父母双亡.丧偶.只生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早年已经去世.留有一女.正是老人所提及的孙女.二儿子成年后目前尚未结婚。  相似文献   

8.
公证在中国是舶来品.是一种外来法律文化。自1946年哈尔滨成立中国第一家公证处以来.至今仅64年的历史.而我国公证制度全面恢复也是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与法国、德国长达两百年的公证制度历史及崇高的公证核心地位相比.我国公证制度实在是过于年轻.力量也过于薄弱。建立中国公证制度之初.立法者的初衷是博采众家之长,其结果却正如一位公证员在第二十一期中法公证法律交流会议上所提到的:  相似文献   

9.
公证民事法律责任是指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因故意或过失导致公证文书发生错误,给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时.公证机构依据过错的程度.向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也称公证机构的民事赔偿责任。准确理解公证民事赔偿责任,必须了解和把握其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公证法》实行“机构本位主义”立法,对过错赔偿原则进行了法律上的规定.类似于“雇主替代责任”的赔偿模式.这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以公证遗嘱为基础.集中论述公证遗嘱登记备案查询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所述的公证遗嘱登记备案查询制度.是指将经公证机构公证的遗嘱在特定网络系统中进行登记备案.在立遗嘱人死亡后,相关继承人、利害关系人及职能机关(包括公证机构、司法机关及其他部门)通过申请并经审核后.  相似文献   

11.
有位当事人于2003年与其母在我处办理了一份房屋赠与合同公证。内容是当事人的母亲将其本人所有的房屋赠与给当事人所有。前不久,当事人母亲去世了.她拿着赠与合同公证书到房产局办理房屋转移登记时。被告知要赠与双方当事人同时申请办理转移登记,鉴于赠与人已去世,要求先办理继承公证后再申请办理房屋转移登记。  相似文献   

12.
李峻松 《中国公证》2011,(12):43-46
一、公证追偿权的涵义和性质 公证追偿权是指是指公证机构向当事人、公证事项利害关系人履行损害赔偿责任或侵权责任后,依法要求有过错(仅限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证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权利。我国《公证法》第43条规定:“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因过错给当事人、公证事项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由公证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公证机构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证员追偿。”  相似文献   

13.
公证员专家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金祥 《中国公证》2007,(11):41-42
一、公证员专家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公证法》第43条规定,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因过错给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由公证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公证机构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公证员追偿。这一规定表明,我国《公证法》已经把过错责任原则以法定形式固定下来.确定了它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公证法》第39条设立了公证复查制度,而《公证程序规则》第十章又对公证复查程序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公证复查是指在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并提出复查申请时,公证机构通过对公证书的内容、办证程序等进行再次审查.以确定公证书是否有错误,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①该项制度是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与公证机构发生公证争议时的一项主要救济途径,旨在保障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证书的法律效力,提高公证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吴勇 《中国公证》2010,(2):17-21
一、我国公证争议救济机制的现状及其评价 公证争议是指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而与公证机构就错误是否存在、过错责任和公证赔偿数额所发生的争论。公证救济是指当事人或者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公证活动的侵害时,可依法请求纠正公证行为、赔偿损失的法定渠道。从公证争议的性质来看,应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因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有诉讼救济和非诉讼救济之分.故对于公证争议救济机制。可以将其分为诉讼和非诉讼救济两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一、继承公证核实取证的法律依据 公证机构核实权.是指就待证公证对象所涉及的人及事物了解情况、考察实情、获取证据,以确认是否真实的权利。继承公证中公证机构核实权的依据主要有:一是《公证法》第29条规定:“公证机构对申请公证的事项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17.
公证投诉是行业内不想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如果说申请撤销公证书还能够在法律规范的条框内予以调整.越来越多的无理投诉乃至公证信访的发生就会让公证员、公证处、公证协会甚至司法行政机关都卷入到“应诉”的局面中,无疑会影响公证服务的正常开展.严重的时候对行业的声誉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如何应对公证投诉?因为投诉的个体是人.应对投诉的个体也是人.所以情况会千差万别,很难总结出一套完美的方案:但是有些经验之谈,相信对大家也会有所帮助。本期的“公证沙龙”栏目以公证投诉为主题。既有业内人士的概括论述.又有高校学者的理论研究;既有对公证机构的实证分析.又有用闲来之笔娓娓道来的漫谈小品。公证投诉并不可怕.它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用理性的心态和睿智的思路予以正视和解决.为公证服务秩序和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赵文兵 《中国公证》2010,(10):29-30
从理论层面来看.公证分配机制是公证制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容.它涉及到对公证机构性质的探究把握、公证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公证制度的有效构建等,建立科学合理的公证分配机制任重而道远。从管理层面来看.公证分配机制已成为公证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中国公证协会将完善公证工作业绩考核办法,建立以公证质量、行业信誉为导向的内部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9.
公证价值的实现.指的是公证价值目标的现实化,它包括了公证价值的实现过程和实现结果。一项制度也好,一部法律也好,制订得再完善、再全面,如果无法得以实现将停留在静态的阶段.其社会意义也将极其有限。公证价值的实现是公证体系中的精神所在.研究公证价值的实现.对于公证制度的良好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证是一项国际通行的预防性法律制度。但实践中却存在着公证非但没能起到预防纠纷的作用.反倒因为公证暇疵或错误而酿成公证纠纷.或者导致本已隐藏的社会矛盾纠纷扩大化、复杂化的尴尬。如何充分发挥公证制度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能作用.保障公证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降低公证执业风险.是整个公证界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