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935年初,为了粉碎国民党大规模军事"围剿",在陕甘边、陕北根据地主要领导人关于西北革命意见日趋一致,西北革命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干部队伍,陕甘边、陕北根据地遭受党内错误路线干扰相对减弱等有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2月5日,陕甘边、陕北根据地部分主要领导人齐聚赤源县周家硷,召开周家硷会议,成立了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初步实现了中共领导的西北根据地的统一。西北根据地的形成对推动西北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实践和经验昭示了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武装力量的建立和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军建政的历史表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历史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必然关系,是人民军队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创建最早的根据地,其创建和发展不仅开创了西北革命斗争的新局面,而且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西北革命史以及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陕甘边根据地在中共党史和解放军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特点很值得深入研究。从总体上来说,陕甘边根据地是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模式,具有在流动中不断壮大、在勇于探索的同时顾全大局、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根据地建设等三个鲜明特点。这些特点正是这块根据地能“硕果仅存”的重要原因,也是区别于其他根据地模式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南梁革命纪念馆,坐落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乡荔园堡,原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29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到陕甘边一带开展武装斗争。1930年至1933年,先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1934年初,在南梁附近的四合台选举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11月,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习仲勋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志丹当选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中国西北第一  相似文献   

6.
陕甘边根据地是中国西北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是西北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的诞生地,是西北红军的摇篮。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在坚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南梁精神,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今天,我们充分认识和把握南梁精神的科学内涵,揭示其历史地位,对于更好地继承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巩固与发展过程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与陕甘边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和经验。陕甘边南梁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财富,对当前和今后党的群众工作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北方建立的巩固的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这块革命根据地为红二十五军、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历尽艰难曲折,其历史经验为:坚定革命信念,努力不懈开展武装斗争,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在挫折中不断摸索新的斗争方式和路径;从首先保存自己出发,正确估量革命形势和革命力量,选择根据地的中心位置、发展方向、发展方式;根据地的各项政策都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求同存异,以革命大局为重。这些历史经验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9.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创建和发展中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密切配合和促进了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军事斗争、土地改革、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等,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彰显出文化建设的显著特点及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以百折不屈的精神,于1934年前后开辟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后来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并成为中国革命的新起点。这块根据地之所以能够成为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其重要原因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树立了具有陕甘地方革命特色的南梁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那一代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1.
1933年春,中共陕西省委派习仲勋到照金苏区工作。习仲勋到照金苏区后,加强了领导层中代表正确主张的力量。他在照金苏区积累的政权建设、革命武装建设经验,在此后创建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善于做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给根据地其他干部很大影响。此后,习仲勋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走到哪里,就把这种作风带到哪里。密切联系群众,是习仲勋一生最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论南梁精神     
南梁精神是土地革命时期陕甘边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培育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是陕甘边革命者历史使命、道德情操的集中反映。南梁精神就是陕甘边苏区精神,与中央苏区精神及其他苏区精神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和特色;南梁精神与中央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同为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头;南梁精神是老区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庆阳老区精神的发展具有开创之功。研究和弘扬南梁精神对于推进现代政治文明、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良好学风是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保证。加强学风建设,倡导优良学风,历来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2013年2月,中组部针对学员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发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意在通过强化学员管理带动学风建设。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结合培训管理工作实际,从今年3月份开始,对所有培训班次在入学动员会上都发出"弘扬延安精神,树立优良学风"的倡议书。  相似文献   

14.
陕甘根据地是土地革命后期中共“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这块根据地之所以能“硕果仅存”与当时国民党中央势力未能深入并有效控制陕甘地区,陕甘地区复杂的军政格局和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外因有密切关系.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为陕甘根据地“硕果仅存”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根据地能“红旗不倒”,成为中共中央及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复兴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以陕甘革命根据地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的伟大战略决策的形成,是由于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存在与革命发展的有利条件,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思想和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认识,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与党中央为了实现政治路线,党和红军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具有的科学精神与战略眼光这些最基本的因素所决定的,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著名的西征战役中,西征红军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展民族统战工作,成功地在宁夏回民聚居区团结了广大回、汉族群众和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团结了东北军及一切抗日武装,打击了马鸿逵部队,开拓了宁夏生动活泼的革命局面,将陕甘苏区扩充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全国革命大本营。红军西征的伟大胜利,对于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以及宁夏人民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习仲勋从小培养了为群众办事的观念,在革命工作中自觉强化为群众的服务意识;踏踏实实地进行群众工作;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承担责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悉心维护群众利益;既坚持原则,又注重政策,有效开展群众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忠实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受到群众的衷心拥戴,并为群众树立起了党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毛泽东领导开创的。毛泽东自从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辗转开上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伟大开端。此后,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开辟了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