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法的理念与制度是法的应然与实然外延的一个重要方面。法治理念的培育和深化,推动了民主进程,促进了社会发展。从公民权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内涵,不断扩展公民的行政诉权,才能使我们正确把握和落实社会主义法治,才能促进行政诉讼法不断由实然走向应然。  相似文献   

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检察机关树立正确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的核心要求。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检察工作才能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有效解决检察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检察机关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真正转化为广大检察人员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经济法制与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战略性任务,其对政治、经济、法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目前惟有大力加强经济法制建设,才能发展经济,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并非无矛盾、无分歧、无裂痕社会,和谐社会也不是无冲突社会,任何社会都是以矛盾和冲突为特征而不断完善并发展的。法治原则作为和谐社会的本质目标和基础,可以保证和谐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防止社会的无序化和无序状态。社会中大量存在的矛盾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正视和化解,而化解矛盾不论用什么方式,都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才能达成或保持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是核心,民主与法治是保障,不讲民主的法治是野蛮的、落后的,与和谐社会相背道而驰的。民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民主需要法治来保障,没有法治,就没有民主,公民的权利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就没有人权可言,人的和谐发展也得不到实现,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建立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电影《真水无香》无疑为我们上演了一场情理与法理交汇的取舍之争。正所谓"法不容情",我们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强调法不容情是必须而且必要的。毕竟法治建设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以法律为信仰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全社会普遍坚信法不容情才能为法治建设打下良好的法治社会基础。只有在完善的法律面前强调法不容情才是最好的法治社会之路。在这样的法律制度的指引下的法治建设,才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并重的良好社会现状。只有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协调一致才能表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和谐,亦即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张露 《法制与社会》2013,(14):148-149
社会的发展在冲突中前行,社会变化越快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就越多。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群体性事件,此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映射,也是社会转型期难以避免的阵痛,多元利益短期内难以实现公平,传统的压制手段已经失效,政府需正视群体性事件,以法治合理引导,去除暴力因素,使之成为维护权益、平等对话的渠道,使社会矛盾合理释放。透视当代群体性事件背后的因与果,寻求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进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理论上不断升华,在实践上不断突破。解放思想催生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新理念、新观点,我国开始从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高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人本法律观、和谐法治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确处理法治同政治的关系、民主同法治的关系、立足国情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关系,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首次阐述了社会管理创新的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全民参与、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核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绝对不是一个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够理性对待并且能够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的社会。社会管理创新只有纳入法治框架,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法治是社会和谐平安的基石,也是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  相似文献   

11.
略论和谐社会中的公平正义与法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要具体化为处理各种具体矛盾和争执的法律规则,追求社会和谐也必然要求实行法治,法治中的法必须体现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重视对法的正义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和不安定的因素不断出现。本文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必须在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基础上来处理我国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3.
<正>一、内涵厘定: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特征在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法治社会要求各社会主体都能够对法律有普遍的认知,也能够对法律做到自觉遵守,使社会各成员及主体都能实行依法治国的社会运作模式。同时对社会的行为进行规制,以法律手段来化解各类矛盾与问题。从本质上说,我国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新时代法治社会的建设,只有进一步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才能为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推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宏伟目标的明确提出,我国的法治进程得到不断推进。但是,“人治”观念的影响、民主政治的不健全、道德与法律在法治进程中同时并存、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的矛盾、乡土社会实施法律的艰难以及法的实效的不理想却造成我国法治进程比较缓慢。因此,我国应加强“法治”观念,真正使民主制度法律化,正确处理道德与法律、法律移植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家法在乡土社会的实施,尽量通过提高立法技术等措施保证法功能、目的的实现,进而使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诚 《法学家》2007,1(2):18-22
一、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坚持民主法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六个原则之一,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六项措施之一,阐明了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法治不仅是工具、手段,而且是理念、目标.国外的经验教训也充分说明,社会保障法治建设与社会和谐存在密切联系,社会保障法治建设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如英国作为最早进行社会救济立法的国家、德国作为最早进行社会保险立法的国家、美国作为最早进行社会保障综合立法的国家,其立法无不源于社会矛盾的剧烈,其立法也都达到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建设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以公平公正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人员的司法伦理道德建设,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平台。加强司法伦理道德建设,只有坚持公正、人性、平等、理性等原则,才能使司法人员真正以人为本,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树立公平正义、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建设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以公平正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人员的司法伦理道德建设,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平台。加强司法伦理道德建设,只有坚持公正、人性、平等、理性等原则,才能使司法人员真正以人为本,实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树立公平正义、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社会转型对法律治理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社会转型与法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社会转型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它对法律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法律与社会控制提出了严峻挑战。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完善法律治理措施,才能应对社会转型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法律的主要价值形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基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内容,也是法律调整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各种利益、处理各种矛盾的根本尺度。没有公平正义,社会主义便会失去灵魂的支撑,失去自身质的规定性;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没有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会失去动力。因此,应将公平正义确立为和谐社会的基本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需求下,我国社会逐步过渡到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社会矛盾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使得律师日益成为社会矛盾化解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律师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是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对律师工作提出的一项新课题,如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全体律师应当深思的一个问题。律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者,应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创新工作机制,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