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名利的真相     
李小林 《今日广西》2007,(20):72-72
从前,有一个爱幻想的年轻人。有一天,他听说名利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谁能找到她谁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所以他在心里迷上了名利。他发誓.即使花上一生的时间,也要找到她。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当记者问"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怎么看待"名利"时,他说:追名求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没有干多少事就去争名夺利,有些老实人做了很多事反而没有在乎什么名利。我们应把名利看淡泊一点,不要去争名夺利。人生应该思想境界高一点,这样你就会取得更多的成就。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稍微有点不如意,受了挫折,心里反而很难受。  相似文献   

3.
赵畅 《今日浙江》2009,(9):62-62
76岁的共产党员、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省委讲师团团长、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主席雷云,一身正气,淡泊名利。面对组织的提拔任用,雷云却主动请辞,且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即便对于政策允许的讲课费,他也全部推掉,且退休以后也坚持这样做。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从雷云身上,见证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名利的淡泊。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作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开创者,他经手筹建官办新式企业无数:在广东,就有枪弹厂、铁厂、枪炮厂、铸钱厂、机器织布局、矿务局等;调任湖广总督后,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并开办内河船运和电讯事业.别看他承办了这么多实业,可是他生活却过得很清苦.他为官清廉,从不索贿受赂,因为家中人口多,日子过得很艰难.有时实在挺不过去,他就派人典当衣服过日子.张之洞在自我评价时说:“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他在临终遗言中告诫家人:“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勿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相似文献   

5.
马德 《乡音》2014,(2):48-48
不要在追慕富贵的人那里寻找担当。就像,你在孱弱的人那里难以看到担当一样。如果说后者只是担不起的话,前者却是靠不住。一个被欲望熏了心的人,不要期望他对你负责,他只会对欲望负责。在追慕金钱和权力的路上,除了富贵他们不能舍弃,其他一切都可以放下。在这些人的眼里,你好不好是你的命,而比你的命更重要的,永远是他的运。一个人,把命运的归属交付于这样的人,命运已无归属。所以,不要把人生的赌注放在这些人身上。你的赌注,不是他的筹码。他输了,你会输,他赢了,你还会输。他赢下三千里江山,万万人之上,不会安排有你的位置。也就是说,你可以不离不弃,他做不到生死相依。  相似文献   

6.
人生三说     
  相似文献   

7.
简洁 《同舟共进》2012,(9):32-34
顾永顺,湖北恩施人,1939年9月出生,1954年6月入伍,1960年3月入党,中共十三大代表、广东省第七届政协委员、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二级。入伍58年来,扎根粤北山区从事科研革新55年,潜心钻研后勤搬运机械化,取得科研成果74项,其中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16项,国家专利16项,发明成果在全国各省市200多个师团单位推广使用。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3次(其中中央军委授予1次),被评为“全国科协先进工作者”、“中青年有特殊贡献专家”,  相似文献   

8.
也说豇豆     
刘希 《现代领导》2014,(7):54-54
豇豆是个劳什子,这是多年来的一个疑问。 豇豆在乡下人的手里能够折腾出许多花样。干豇豆、盐豇豆、泡豇豆,豇豆煮稀饭、酸豇豆炖鸭子、干豇豆炖腊肉。借用乡下人的一句话来总结:反正是整法多得很。  相似文献   

9.
云溪子 《小康》2011,(7):118-119
尽人力,顺天意。只要尽了力,没有得到也不必后悔。如果一个人能得之不忘形,失之不丧志,坚持不懈地挖山不止,那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也说城市     
一段时间来,听了或者说发生了不少关于城市的事,累加多了,有些想说的话。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人们聚集到城市,是因为城市生活美好。”城市真的好吗?2010年,北京首都机场,以7395万人次的客运量位居全球最繁忙机场第二,这一年,北京市地价8000元每平方米,以全市16410.54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也说大理     
尘埃 《今日民族》2013,(1):64-64
每次去大理就想买幢房子住下来,想想而已,如今房价飙升,嘿嘿……  相似文献   

12.
也说豪放     
  相似文献   

13.
也说实事求是宗玉田实事求是一语,真可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无论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中,"实事求是"的使用频率都是很高的。这无疑反映了现代人崇尚求真务实的心理趋向。但在现实生活中,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言行不一,形式主义等不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4.
也说养生     
<正> 在这莺歌燕舞,世界升平的年代里,作为养生长寿来说,不管是做官的、经商的,还是平民百姓,人人都企望自己长命百岁。尤其是有些人做官是时更期望能万寿无疆,享尽荣华富贵;对更多的普通人来说则把长寿当一种自豪与骄傲,作为一种资本,它毕竟也是生命中的一种灿烂,可以多看几年、几十年这花花的世界。可在这个世界上又确实存在着少数人既想长寿,又想借权势暴吃暴饮它几年,认为有人餐餐请你下馆子是荣耀,以暴吃暴喝为自豪,醉得把煤气瓶抱着当女人睡为潇洒,直至最后一命呜呼。难怪有人调  相似文献   

15.
也说利用     
高平 《北京观察》2016,(5):66-68
正"利用"这个词,用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不会产生歧义,大家都是很容易接受的,没有人会感觉有什么不舒服;但是一旦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问题就来了。对于这个提法,许多人都不愿接受它。"利用"二字的关键在于那个"利"字。人类懂得,只有锋利了才更有用,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工具,从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石臼,到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数字化时代,人类都在不断地制造工具,越造越"利",越"利"越有"用",越好"用"。  相似文献   

16.
也说监督     
杨子敏 《北京观察》2000,(12):44-45
近年来随着贪污腐败大案的连续曝光,监督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没有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建设民主和法制国家,就将成为一句空话。无意中从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个提法:“管好一把手”,顿觉眼前一亮。寥寥五个字,字字切中肯綮。无论什么样的监督机制,只要管不好一把手,就很难指望它能管好一把手统领下的大大小小的各路神仙。作为监督机制,它的有效性就必定要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7.
也说批评     
一要照应。批评学生就像写文章一样,要注意前后照应。学生犯了错,受到了教师的批评,不管学生采取什么态度,还是不能摆脱一个事实——自己犯了错,老师批评了自己,定会在心灵深处留下一个烙印。假若教师在观察几天后,照应前一次的批评,再行开导一番,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是真正地关心自己,帮助自已。然而,这种照应的批评术,往往被一些教师忽视,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从教十余年.找认为有照应的批评,才是符合现代教育的批评。二要趣味。批评学生也要讲究趣味。学生犯错误,是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还年轻,心清如水,说话办事总有些…  相似文献   

18.
云溪子 《小康》2024,(4):76-77
<正>欲知新,需要有读书、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动脑筋联想、思索……以我之浅见,书要读,读书莫忘“温故”,温故应求知新。“温故而知新”,是读书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据查,此语出自《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的意思,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关于这句话,朱熹有过被认为是权威的解释,各种说法不少。我不想辨析各种含义,而突发“妄想”,把“温故而知新”看作一种学习方法。我以为,夫子说的是知识温故而知新;既然知识可以温故而知新,  相似文献   

19.
也说喝茶     
正茶,产于我国滇西南,最早种植并饮用茶的,是古巴蜀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就物质而言,它具足一切植物无法齐备的色香味。以精神而论,它又宛如叶中精灵,恬淡、静谧、优雅、深远。雍容大度,以海纳百川之量,奉献一切。历经悠悠岁月的考验,它跨出国门,传播到天之涯,海之角。千百年过去,在众多饮品争相斗妍的大舞台上,它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也说吃饭     
去年去湖南常德出差,吃了一顿很香的饭。 这顿饭并不是在大宾馆、大酒店吃的,也没有吃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在一个普通农家吃了一顿极普通的家常菜。一同下乡采访同桌吃饭的人,莫不交口称赞,至今回味无穷。 一顿极普通的家常菜,为什么会吃出这样的效果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按以往的“规矩”,到一个地方去了,当地的同志总是把你往最好的地方引,尽可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