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埔》2017,(4)
正2014年,在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之际,我社编辑出版了大型史料性增刊《董埔军校史料汇编》(珍藏版)。内容包括:黄埔军校同学录(本校1至23期),黄埔军校本校、分校概况,黄埔军校校令、军令、宣言、公告、校规、条例汇编,董埔军校军歌集,黄埔军校大事记等。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社编辑出版了大型增刊《抗战中的黄埔师生》《我的抗战——黄埔师生口述抗战历史》,充分展示黄埔师生在抗日战争中的突出贡献,大力宣传董埔师生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  相似文献   

2.
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是一个将星璀璨的年代,也是一个文化达人辈出的时期。茅盾、郭沫若、成仿吾等著名文人都曾在黄埔军校做过教官,大文豪鲁迅在黄埔军校做过"革命时代的文学"的演讲,被誉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的谢冰莹是黄埔6期毕业生。传唱近一个世纪的《黄埔校歌》词作者、军校政治教官陈祖康,在当时即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其亢奋的创作心路和曲折的人生之路耐人寻味,同时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姚德垚 《黄埔》2011,(6):46-47
本文是作者回忆军校生活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已刊登在今年第二期"口述黄埔"栏目。为还原黄埔军校生活,再现黄埔学子的无悔青春,我们从本期开始增设"我的军校生活"栏目,本文作为栏目的开篇。  相似文献   

4.
丁开明 《黄埔》2014,(5):75-77
正2014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日。在徐州市委统战部、民革徐州市委会举办的座谈会上,家住泉山区翟山街道的97岁老人田茂华介绍黄埔军校生活、重温抗战经历、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让人看到一位黄埔女生76年来弘扬"爱国革命"黄埔精神的情怀。爱国革命结缘黄埔田茂华出生于徐州一基督教家庭,母亲是西关教堂的传教人员。她在教会培心中学学完初中课程后,  相似文献   

5.
陈予欢 《黄埔》2011,(6):32-34
陈继承在国民革命军"黄埔嫡系"将领里面位列"八大金刚"之中,其军政生涯同源于黄埔军校,并以完整军校学历且长于教育、为人宽厚被誉为"黄埔儒将"。其随军赴台不久即办理退役,晚年仍存故乡情谊,思乡心切未忘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6.
刘继兴 《传承》2010,(22):42-43
如今一提近代的军校,许多人言必称黄埔。其实,曾有过一个近代军校比黄埔还厉害,这所军校的大门陆续走出了8313名毕业生,他们中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元帅朱德(第3期步兵科学生)和叶剑英(第12期炮兵科学生)、国民党陆  相似文献   

7.
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日,福建省和福州市在福建会堂隆重集会纪念。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黄瑞霖出席大会并讲话,会议由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营官主持。副省长王美香,省政协副主席金能筹,黄埔军校校友、部队老同志王直等出席会议。会议号召海内外黄埔校友携起手来,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继承黄埔传统、发扬黄埔精神、体现黄埔优势,进一步凝聚海内外黄埔校友,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促进祖国完全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6,(1)
正在中国人民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过程中,黄埔学生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已有很多评述。我们仅从当时中央各军校毕业生调查处负责人黄雍的工作这一斑,来窥探黄埔学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这一全貌。抗战期间中央各军校毕业生调查处(人们也称其为"黄埔军校毕业生调查处"),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后改隶军政部),在各省、市、军、师设分处,分处负责人由中央处聘任。中央各军校毕业生调查处负责组织、登记和考核  相似文献   

9.
简讯     
《统一论坛》2013,(2):33-33
2013年1月15日至17日,江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举办“美丽中国·秀美江西”黄埔书画笔会活动。参加活动的有书法家黄天璧先生、杨农生先生,画家、黄埔后代、省政协委员、黄埔书画院院长方学晓先生,黄埔后代、黄埔书画院副院长平德威先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江苏黄海画院院长胥力浦先生等22位书画家。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于2002年6月15日,在北京社会主义学院隆重举行“两岸黄埔校友欢庆建校78周年大会”,来自台湾“中华黄埔协会的41名台湾将军参访团”(其中上将1名,中将4名,少将21名)成员,与100多名北京黄埔同学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是北京黄埔同学会成立14年来,台湾黄埔首次组团到京与北京黄埔同学共同庆祝校庆。  相似文献   

11.
我是黄埔军校第九期学生,193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校工作期间,历任区队长、队长等职。1934年6月16日,我参加了黄埔军校十周年纪念活动,现就记忆所及,将当时的情况追记于后。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苏联的支持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帮助下,于1924年6月16日,毅然在广州黄埔岛上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从军校毕业的同学们,在东征、北伐中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打倒了许多地方军阀,成为举世闻名的革命军队。从六期以后,学校北迁南京,遂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门外修有一条宽广的柏油路——黄埔路,以示本校为黄埔军…  相似文献   

12.
侯西林 《黄埔》2007,(5):30-30
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上,有一段史迹鲜为人知。当年,中央军校第四分校(前身为广州分校),曾经成立一个华侨总队,后来为保持黄埔军校传统的番号,乃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为军校十七期二十六总队。笔者曾在这个总队担任中队指导员,身临其境。现愿藉《黄埔》杂志宝贵的篇幅以第一手资料介绍于诸学长之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黄埔同学会和中央各军事学校毕业生调查处的作用和历史定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它们是全方位掌控和护佑中央各军校毕业生群体的机构,是国民革命军的人才储存库和供给源,是国民革命军传承黄埔精神的保证,也是国民党派系斗争的参与者,同时是黄埔系形成的有力推手,及黄埔系萌生和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更是"黄埔系"核心结构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影像     
《黄埔》2012,(1):40-41
黄埔后代、黄埔文物收藏家单补生先生为本期特别策划提供了几张珍贵的黄埔老照片,从中可窥见早期的黄埔军校正规化办学之凤毛麟角,印证了黄埔军校的确是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记者 《黄埔》2014,(2):61-70
正记者:黄埔军校是什么时候开始创办分校的?共办了多少所分校?陈宇:1924年8月,黄埔军校增建校舍于黄埔长洲岛上平岗、蝴蝶岗和海军学校旧址等一带,时称为"分校",这是黄埔军校最早有"分校"之称谓。11月27日,黄埔军校在广州北较场原湘军讲武堂旧址成立陆军军官学校分校,简称省分校。次日,黄埔军校第2期工兵队学生曾由黄埔岛迁往此分校受训。12月底,军校共产党人秘密组织"火星社",省分校正式成立。1925年1月4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07,(1):35-35
本期黄埔老照片选登几幅黄埔军校校总理孙中山先生1924年在军校和广州北校场的照片,以兹纪念和缅怀。  相似文献   

17.
7月7日,由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上海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上海海外联谊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沙海林、台湾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主委高小玫等出席了开幕式。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出席论坛并讲话。他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了巩固深化的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黄埔》2008,(6)
自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创办起,至1949年在大陆招收的最后一批学生(第二十三期)止,这所举世闻名的军校共毕业了约30万名学生。一批批黄埔同学迈出军校大门后,先后走上了东征、北伐和抗日的战场,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历史大剧,塑造了一个个忠贞爱国、英勇刚强的中国军人形象。  相似文献   

19.
凤介生 《黄埔》2014,(2):78-81
正1926年两广统一后,李、白、黄派人到广州学习黄埔军校办学模式和经验,双方协商后由军委会决定在南宁创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简称南宁军校,以李宗仁为总负责人,此后双方无实质往来。南宁军校共办八期,第一任校长俞作柏系李宗仁任命,此后历任校长均由广西当局任命,白崇禧兼任过其中四至八期的校长。从办学开始,南宁军校就拥有自己的校训和校歌,不采用黄埔本校的校训和校歌。南  相似文献   

20.
黄埔风云     
吴昌华 《黄埔》2006,(1):33-36
本刊2005年第6期介绍了毕业于黄埔军校二十二期的吴昌华,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历时半年撰写了章回体文学巨作《黄埔风云》的情况。全书80回,近90万字,时间跨度从1924年至1976年,涉及黄埔师生108人,洋洋洒洒,大气磅礴,极富传奇色彩。吴老在百忙中修订了书稿,授权本刊连续刊登,让您在阅读中体味中国现代史上那波澜壮阔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