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历史逻辑和现实要求的统一,是中国向度与世界向度的统一。在精神家园维度,文化自信是在坚持中华民族价值精神的主体性,保障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在主体上的统一性;在民族复兴维度,文化自信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保障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在社会制度维度,文化自信是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提供相应价值精神,保障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统一性;在国际责任维度,文化自信是为世界发展与和平提供中国智慧,保障中华文化影响与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李晔 《世纪桥》2016,(7):49-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表达了人民大众的政治诉求,携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赋予中国传统价值理念新的内涵与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3.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实现国家现代化、复兴中华文化、贡献人类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三个重要维度。近代以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只有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现代化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目标。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是奠定民族复兴的基础,文化复兴才是民族复兴的标志,只有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是中华民族真正伟大的复兴,复兴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维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天下意识和人类关怀的伟大民族。近代以来,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的先进中国人仍然高度关注人类的命运和中华民族对于世界的责任,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也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不仅仅局限于本国与本民族的发展,也以贡献人类社会为责任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视察曲阜时提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软实力,蕴含着后世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生长点和优秀基因,是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是我们在文化激荡的世界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在。新时代语境下,要立足中华文化立场,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认同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认同奠定基础、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支撑、为谋求文化自强提供动力源泉。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将为中华民族提供强大凝聚力和精神动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弘扬爱国、和谐、创新的中华文化精神,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巨大动力支撑与文化活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战略发展上的认识,并对文化的繁荣兴盛与民族复兴的关系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胡云 《理论导报》2013,(5):26-28
道教作为中国现行五大宗教之中唯一的本土宗教,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财富,是能够联结海峡两岸人民"民族心理"和情感的重要纽带。江西道教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努力扩大赣台道教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对于做好台湾人民工作、争取台湾民心、抵制和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本文的目的,兢在于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战略发展上的认识,并对文化的繁荣兴盛与民族复兴的关系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文章从中国共产党近年来一系列纲领性文献以及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就中华文化对于民族复兴的特殊意义的彰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建立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为传统文化主干的儒释道对于人的关切与关怀等方面,阐述了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之中华文化,对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文明崛起"的文化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一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文章从中国共产党近年来一系列纲领性文献以及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就中华文化对于民族复兴的特殊意义的彰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建立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为传统文化主干的儒释道对于人的关切与关怀等方面,阐述了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之中华文化,对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文明崛起”的文化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必然出路,其与中国话语权提升存在互促共进关系。然而,中华文化、中国软实力与中国话语权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拥有各自的内涵指向。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的要素属性不断凸显,其在政策、资本和市场三方合力下的产业化进程不可规避。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趋向,然需在明确中华文化、中国软实力与中国话语权内涵及关系的基础上将之纳入市场机制下的文化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儒家传统道德教育理念,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构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之中,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性格及心理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文化的灵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楚国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人作为中国先秦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了强烈的民族精神。楚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楚人的民族精神及其影响,对于我们今天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纪 《党建》2014,(1):42-44
○中华文化5000年赓续不绝,这主要得益于中华文化自身固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人类光明前景的必然需求,也是负责任中国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5000年赓续不绝,这主要得益于中华文化自身固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人类光明前景的必然需求,也是负责任中国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在交流和传播过程中既存在互补和融合,也不乏碰撞与冲突,马克思主义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同样如此。要卓有成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必须使马克思主义走近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具有中华民族的形式和风格,必须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特点,并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的情感与心理特征。概言之,中华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土壤,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视角,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也是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20.
“五个认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其中的中华文化认同尤为新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之魂。而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结合新疆民俗事象,又可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和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两个特征出发,以认知上深入了解、情感上深层接纳、意志上深刻浸润、行为上深远传承解读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要义,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阐释中华文化认同的意义旨归,以践行中国方案的顶层设计、运用中国智慧的教育固基和发挥中国力量的多方强化论证中华文化认同的实践路径。总之,新时代新征程上以新疆民俗阐释并推动中华文化认同,其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生动实践均能有所充实、与时俱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深耕、奋楫笃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