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中国60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曲折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60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曲折发展的阶段、拔乱反正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不同的历史阶段表征着不同内涵,昭示出60年来的艰辛历程。60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经验启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从政治化的角色中游离出来成为学科话语,必须注重话语实践到话语实践与话语经验并举、注重话语理论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的反思与批判、注重话语理论的自觉行动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发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取得重大进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逐渐从政治化和载体角色中游离出来.网络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话语、社会变迁中所形成的话语已成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内涵拓展的重要构成性资源.然而,话语间性的多样性、现代性变革,交往方式的日益复杂化、虚拟化,以及西方话语霸权的渗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推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性转换,推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而话语描述论转向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微观领域拓展和话语创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面对泛娱乐化思潮以及生活方式娱乐化的深刻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话语思想引导力弱化、话语实践管控力不足、话语空间场域力收缩等不良现象。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应严实把握去"泛"理性思维,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践过程中,要避免刻板生硬和"泛"式娱乐的极端,实现娱乐性和思想性、幽默感与获得感的辩证统一,提升话语思想涵摄力、加强话语实践管控、巩固话语空间阵地。  相似文献   

4.
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去意识形态化"思潮仍不时影响人们的思想认识。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到旗帜鲜明,首要的是正确对待和科学理解意识形态,深刻认识"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实质和危害。"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内涵"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概念,表述多样,常见的有"非意识形态化""淡化意识形态""去政治化""价值中立""意识形态终结论"等。从这些不同表述中,可以大致概括"去意识形态"思潮的主要表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具有"超时空"、"双向互动"、"多人参与"的传播特性,这使得社会话语有了由"权威环境"向"博弈环境"转变的可能性。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话语表达过程。在新媒体创设的话语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关系、话语内容、话语输出理念和话语表达方式受到挑战,面临着在国与国之间、代与代之间、精英与大众之间、精英与精英之间内容的话语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话语困境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辅导员的话语地位不高、话语权威受到挑战、话语声音被淹没、话语表达机会被挤压以及话语内容贫瘠等方面。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是由当下高校"话语权利"配置失衡、"青年话语"大放异彩、"话语环境"喧嚣嘈杂、"中心话语"影响强劲和"话语营养"汲取不足等因素综合造成的。破解话语困境,首先要从外部着手,改变话语格局、强化话语支持、消解话语霸权;其次还要从内部出发,提高话语素养、挖掘话语资源、提高话语艺术。  相似文献   

7.
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普及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学术界就互联网的政治效应开展了广泛讨论。关于互联网带来的政治效应存在两种竞争性观点:乐观者认为互联网具有积极政治效应,能够促进政治信任、政治兴趣和政治知识;悲观者认为互联网正日益"去政治化",减少了社会资本,带来政治疏离、政治极化等消极效应。现有研究并未探析互联网去政治化对良好治理的影响模式和机制。利用2015年中国城市治理调查数据与广义倾向值匹配分析方法,从个体层面检验互联网去政治化的政治效应,讨论互联网去政治化对政治兴趣、政治知识、政治信任和政府质量等因素的系统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去政治化带来复杂的政治后果,总体上对国家治理的良好运行有负面效应。尽管去政治化强化了中央政府信任,但高度去政治化导致公众疏离政治生活,缺乏政治知识,更带来公众对政府质量的负面感知,成为妨碍公众理解政治生活和政治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与实现学科的坚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揭示着该学科的学理具有多学科综合属性特征的同时,推进着其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话语的"泛化"和学科话语的创新。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过程中,积极使用和开发该学科"泛化"的话语,进一步界定其话语的"泛化"与话语的边界关系,从而推进并实现其话语"泛化"发展与学科的坚守。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简称,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文革"前已经约定俗成地陆续出现在各种官方刊物和报纸上。"高考"作为一个在各种社会思想交互反馈中生成的抽象话语符号,难以同步对照中共指导高校招生考试的思想变化,但却是标志着招考制度变迁中存在连贯统一性的话语符号。"文革"伊始,在官方媒体与民众舆论的双向建构中,"高考"转变成一个非法的政治概念,这标志着招考制度的中断;"文革"结束,"高考"恢复,沿袭"文革"前话语体例的舆论表达,又将"高考"定性为合法的政治概念。如此"翻来覆去"的定性恰说明,"高考"并非专属于某种特定政治价值的制度架构。"高考"在"文革"后的舆论中以其制度实效诠释"去政治化"观念,它也随之成为最早引导公众摆脱泛政治化思维的制度概念。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重要优良传统与优势所在,其话语体系随中国共产党发展而发展并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表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敢教日月换新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团结一致向前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我们都是追梦人"的历史图式和实践反映。梳理党的百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历程,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演进规律和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彩虹  胡恒钊 《理论研究》2019,(3):63-67,75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实现方式和根本路径。"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话语权主导性式微、权威性下降、控制性减弱等困境。建构"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必须掌握主动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建设;必须推进话语转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时代性;必须加强阵地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2.
内隐于话语交往的辅导员话语权微观生成过程,可解构为话语预备、话语实施和话语反馈三大阶段。话语预备是辅导员话语的蓄力阶段,包括主题设置、信息采集和话语转化三个环节。话语实施阶段是辅导员话语的发力阶段,包括话语表达和话语传播两个环节。话语反馈是辅导员话语的强化阶段,包括话语互动和检测评估两个环节。"三阶段、七环节"的话语交往过程解构,揭示了辅导员语言符号系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外源"和"内生"环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内容与形式上被解构:信息传播主体分散化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流话语权,信息传播内容碎片化拆解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宏大叙事传统,信息碎片化传播所依赖的浅层理解和感性认识隔离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性推演的论证方式,碎片化思维方式导致的注意力分散的短时记忆拆解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整体结论的分析和理解。在自媒体通过"网络赋权"塑造的全新话语权力平台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作出重构:在把握话语权的前提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等对话机制;加强微观叙事基础上的宏观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打破"闭环场域"并进行"分众"引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精准传播;聚合碎片化的虚拟空间,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从媒介与受众的关系角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  相似文献   

14.
话语体系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有力推手。当前,大学生话语表达方式呈现了很大的变化,高校要提升课堂亲和力,用大学生熟悉的话语方式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地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话语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党情国情世情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话语练达自如,鞭辟入里,形成了极富艺术性的语言风格。借鉴习近平的语言风格,将"显硬气""接地气""藏底气""富生气"的语言艺术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5.
如何准确掌握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建立话语主体的平等关系、更新话语内容和健全话语监督管理体系,是实现"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话语权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话语权指向伦理和阶级两个维度,表征为话语权利意识和话语权力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产生于教育主客体交互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中,是影响教育思想传播的关键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领域逐渐从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转移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存在受教育者话语权利意识泛化、话语权力关系失衡、话语主控权弱化以及话语主导功能发挥缺乏保障等现实困境,通过强化教育者的阵地意识、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风格、培养教育对象的"责权一致"意识以及规制网络话语权力场域等,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话语为媒介的教育实践,教师的话语能力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实效。深入探讨教师话语能力的内涵、意义和实践路径,加强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建设迫在眉睫。文章围绕教师话语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即课程话语的参与和"发声"、教学话语的转译和阐释、学术话语的积淀和提升及个体性话语的反思和生成展开了深入阐述,以期提升教师话语能力,提高教师话语素养,增强教师话语自觉意识和质量意识,进而掌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4,(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谐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选择面临着泛政治化和去政治化、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超越性和庸俗性的摇摆和两难。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追求工具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保持超越性和现实性、社会性和个体性的适度张力,把和谐人格的培育作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张正光 《理论建设》2020,36(4):72-77
延安时期,党为了加强对知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话语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与中国革命实践话语相结合、显性话语与隐性话语相结合的方法,促进了知识青年世界观由"小我"到"大我"的转化;比较式话语帮助知识青年识别国共两党差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跟共产党走的决心;用事实说话帮助知识青年牢固树立革命自信。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可以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生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思想轨迹经历了从革命话语到建设话语再到改革话语的两次历史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迁的思想轨迹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化、生活化与科学化逻辑。立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不断提升思想引领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