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经济社会中各方面力量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数据企业是新兴技术企业,不仅能为社会治理提供科技支撑,还能够通过技术与规则的融合实现对社会秩序的塑造。大数据企业的技术优势既会推动社会发展,有时也会阻碍社会发展。为促使大数据企业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走向规范、可持续的安全发展之路,需要规范外部制度,重视内在价值追求以及发挥第三方的有效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2.
诚信养成的"自律"是主体的自我施压、自我控制,以及自觉、自愿、自主、自由的积极判断和行为;"他律"是通过运用教育、舆论和法律等手段对主体的主动施压、主动控制,使主体达到诚信养成的过程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自律与他律在社会管理中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而当今社会中这两个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自律与他律,同时使二者协调推进,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宗族为代表的社会细织是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以乡规民约为核心的民间法是主要治理规则。当事人对治理规则的选择背后隐含着重要的经济学意义。在乡村治理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共存应当构成现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架构。乡村治理的良性实现有赖于科学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发表与实施是我国道德建设理论的新发展。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加强自律与他律,这对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他律到自律: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性与他律人性就是人的本性,它是一个历史概念,随历史的发展而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人性善恶是人类思想特别是中国哲学的重大问题。自古以来,思想家们便围绕它一直争论不已。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荀子则主张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告子认为性无善无恶:“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性亦善亦恶论始于战国时的儒家世硕,发展于汉儒董仲舒,至扬雄则提出性“善恶混”的著名论断:“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  相似文献   

7.
神彦飞 《工会论坛》2003,9(6):91-9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他律不可忽视,但自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实现方式.要正确认识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人类精神的角度认识自律,深刻剖忻了当前社会自律失恒的主要原因,努力寻求自律“失恒”转变为自律“持恒”的关键:建立简化的情感自律机制,同时有效发挥他律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民间法不仅是乡土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当前,应通过完善民间法的产生机制、维护机制、惩罚机制、干预机制来推动乡村治理,加快农村的法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八荣八耻”所归纳的内容,是我们早就耳熟能详的。从小到大,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我们常常被家长、老师和师友告诫和教育:要热爱祖国,要服务人民,要崇尚科学.要辛勤劳动.要团结互助……问题是,生长在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从小到大又接受着这样的告诫和教育.为什么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还是会反复出现种种美丑颠倒,是非模糊,无视、违背甚至践踏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耻”、“辱”现象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和全球性等特点导致了网络世界乱象丛生,社会对互联网行业治理的要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法律和技术手段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而行业自律在网络治理中有其特有的优势。本文主要从行业自律的角度,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论述中英两国网络行业自律的现状,将二者在网络治理中行业自律的主体、措施、客体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对我国互联网行业自律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制度经济学与法经济学的发展入手,可以找出二者之间的关节点,即制度、交易成本、效益等,并对法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节省有限的社会资源,追求福利最大化的社会公平结果,占用受众关注力的公众人物私隐自然少于一般民众,其隐私权的界定范围应在其私隐信息暴露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的均衡点处。但大众无可预测的态度反应和心理预期为这一结论提出了操作上的不可行性。因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无须社会配置以法律上的制度性保护,公众人物可通过媒体、受众反应等信息自由市场竞争的方式维护自己正常的私隐信息,也可通过名誉权同隐私权的衔接,保障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4.
法经济学的核心是:所有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活动,事实上是在发挥着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因此,所有法律活动都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即效率最大化为目的,所有的法律活动都可以用经济的方法来分析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自律是我党治理范式的必然选择,二者辩证地统一于我党治理的始终。依法治党为党的治理建构了外在的治理框架,从而为党的组织生活与政治实践奠定了外在的基础。我党治理内在范式的选择定格在自律。倡导党员自律,是我党致力于党内自治的重要表现。法治与自律有机地结合,良性互动,极大地促进了我党治理的良性发展。二者一经产生就应用于党的治理实践,最终,形成了我党治理的现有范式,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将国家作为影响经济绩效和制度变迁的内生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并运用经济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国家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起源、特征与目的,国家与产权制度的形成,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意识形态与国家的相对稳定性等问题。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在开创以经济学理论研究国家的新的思路的同时,也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腐败,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制度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顽疾。相对于传统的显性腐败,隐性腐败具有隐蔽性深、腐蚀性大、欺骗性强、渗透性烈、手段灵活及危害渐显等特点。在当代社会,美国在治理隐性腐败的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卓有成效。鉴于隐性腐败的共性,美国的做法对我国预防和治理隐性腐败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犯罪经济学视野中的命案侦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案的边际社会成本明显高于其他案件,其数量应控制在比其他案件更低的水平。降低命案发案率有两条途径:一是加大惩罚力度,二是加大作案者被逮捕与定罪的概率。但命案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后者的效果优于前者。犯罪经济学分析表明,在一定的约束边界内“,命案必破”是必然和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
社会转型期内刑事违法犯罪逐年递增,而刑事司法资源分配相对匮乏,加之受到传统忽视成本的侦查模式影响,使得现有侦查工作愈发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侦查学界和实务部门均开始探索侦查效益与侦查成本之间的平衡。而借助于法经济学的独特视角与成熟理论,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无疑为破解提升侦查效益的现实困境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