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潭江 《广东党史》2010,(5):40-40
<正>新中国成立前后,陈嘉庚先生都曾参政议政,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同,其心情与内容迥异。1938年10月28日,第二次国民参政会议在重庆召开。时在新加坡的  相似文献   

2.
秦锐 《学习月刊》2020,(4):54-56
<正>陈嘉庚(1874—1961),福建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厦门集美区)人,著名爱国侨领、华侨实业家、教育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抗战期间,陈嘉庚领导南洋华侨倾力支持祖国长期抗战,为国家抵御外侮、民族救亡图存呕心沥血、奔走呼号;抗战胜利后,他又创办并领导《南侨日报》,为捍卫华侨正当权益、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以史为鉴,方能行稳致远。毫无疑问,陈嘉庚领导创办《南侨日报》的光辉历史对当代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侨领陈嘉庚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嘉庚先生长期侨居新加坡,是一位热衷于兴办家乡教育等公益事业的爱国者。1910年,36岁的陈嘉庚在新加坡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积极募款资助孙中山和福建省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全面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劳军、考察。他满怀希望地在重庆考察了一个多月,结果却使他大失所望:“绝无一项稍感满意,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合耳”。从此,他在政治上与中国国民党大大拉开了距离。而后他又带着“延安方面未知如何”的心情,前往延安认真考察了8天,所见所闻,让他大开眼界:“如拨云雾见青天,喜慰莫可言喻。”印象极为深刻,至为向往。从此他开始和中国共产党交上了朋友。  相似文献   

6.
李玉妹 《广东党史》2011,(7):I0001-I000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前,在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深重的年代,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如同晨曦中破土而出的幼芽,以顽强的生命力存时代的风雨中经受考验,不断成长和壮大,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实现社会公正为己任。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对社会公正不懈追求的结果,就是带领中国人民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对社会公正不懈追求的结果,就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了经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巨变。第一次巨变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21—1949);第二次巨变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1949—1978);第三次巨变是从原来的社会主义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至今)。中国社会的这三次巨变各自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中国社会的这三次巨变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和重大创新,是中国社会的三次大进步,是中国人民解放程度的三次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劳军、考察.他满怀希望地在重庆考察了一个多月,结果却使他大失所望:"绝无一项稍感满意,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合耳".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质、具体国情以及事物矛盾双方的地位状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以及中共与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的地位状况,正是建国前夕中共解决民族资产阶级存废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中共对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存废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重大决策,并将决策写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①;“中华…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184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进行了千辛万苦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醒全党干部,要注重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因为这是领导干部治国理政必要的知识储备。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蔡美彪研究员的新著《中华史纲》,是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的第七批学习书目之一,也是一部很好读的中国通史简写  相似文献   

13.
周强 《学习导报》2011,(13):4-7
90年峥嵘岁月,90年沧桑巨变。在建党90周年这个光辉的日子里,抚今追昔,我们感概万千!党的奋斗历程和艰辛探索激励我们牢记光荣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党的辉煌成就和伟大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向前,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篇章。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  相似文献   

14.
<正>在庆祝新中国60周年华诞之际,一部记录石狮60年沧桑巨变的党史类著作《石狮画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收到石狮市委党史研究室寄来的这本画史,我立即翻阅起来。全书画史结合、图文并茂的创意和风格,一段段融思想性和史实性为一体的文字,一幅幅生动、精美的照片,深深吸引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揭示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问题,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起到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思想价值也逐渐突显。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原因.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也有些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必须依据可靠的原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是一个有着长达五千年农业文明的大国,在古代社会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兴起,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千年变局",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它从根本上扭转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发生了一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毛泽东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使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中摆脱出来,走向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走向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康。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首党诞生的峥嵘岁月,更加深刻感受到她的伟大、光荣、正确,更加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新民认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有以下几点新要求和新说法:一、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表述更全面。如:“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共惠安党史资料汇编--烽火岁月>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9月).为编辑这套党史资料,惠安县委专门成立了编委会,成员绝大多数是原惠安地下党的老同志.读完这本书,让我置身于惠安解放前几十年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战斗环境中,进入到惠安一大批为了国家独立富强、人民富裕幸福而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的斗争生活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1,(2):22-23
7.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振兴中华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