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图书馆(以下简称"南洋院图书馆")是全球馆藏东南亚研究资料最为丰富的机构之一,亦名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其前身可追溯到1946年成立的厦门私立海疆学术资料馆,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作为联结中国早期"南洋研究"与当代"东南亚研究"的重要载体,南洋院图书馆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中国人对东南亚认知和关注点的演变。时至今日,中国的东南亚研究机构遍地开花,但基础研究仍很薄弱。梳理和挖掘南洋院馆藏资料,既有助于厘清中国东南亚研究的发展脉络,亦有利于反思中国的东南亚历史研究尤其是当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学术探索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郭正秋 《求实》2006,(Z2):188-189
一、铁道建设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结晶,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民主义的“归宿”。孙中山早年在中国香港、日本、欧美、南洋等地就学和从事革命活动,这些地区交通方便、工业发达、商业繁荣,与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3.
闽南是著名的侨乡。闽南人民侨居南洋,移居香港、台湾有很长的历史。尤其重要的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带领数以万计的闽南子弟跨海收复台湾。清末的太平天国失败后,又有大批闽南人民移居南洋各地。因此,闽南人民与南洋、港、台“三胞”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亲密的血缘关系,来往密切。  相似文献   

4.
《城市党报研究》2007,(6):45-45
据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报道,马来西亚证券监督委员会有条件批准南洋报业、星洲媒体和香港明报企业的合并计划。星洲媒体于今年1月29日宣布,与香港上市的明报企业进行合并,以建立一个全球华文媒体集团,并邀请南洋报业参与这项计划。  相似文献   

5.
黄禹康 《世纪桥》2012,(10):45-49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为了慰劳祖国抗战军民,南洋华侨首领陈嘉庚亲自组织并率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会回国慰劳团(简称“南侨慰劳团”),对重庆和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通过对战时国共两党的近距离观察,陈嘉庚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官员大失所望,对毛泽东的中共及延安军民则大加赞赏,并作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军民和华侨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3,(Z2):291-292
<正>去年暑期,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研修班",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做了详细的考察,收获颇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成立于1992年,学校设施完善,培训设备齐全,教学理念先进且特色鲜明。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其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文化,现已成为全球职业教育者学习的典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社会环境、人才培养目标、价值观念等因素不同,中、新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着  相似文献   

7.
山旭 《求贤》2009,(2):56-56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项目包括3个部分:获得学位的管理经济学硕士课程、公共管理学硕士课程,另一个是短期干部培训项目。他们至今已培训了4000多名中国各级官员。  相似文献   

8.
甘霖 《学习导报》2011,(3):59-61
东南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海外市场,是从前华人"下南洋"的主要目的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简称自贸区)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国之间90%以上产品关税降为零,开启了中国与东盟互利合作的崭新时代。自贸区建成后“南洋”市场商机涌动,扩大湖南与东盟经贸合作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南洋在张爱玲的小说、散文和回忆录里时有出现,在考察她与南洋的渊源时.香港大学与其母亲黄逸梵是两个无法忽略的因素.与此相联系的.还有上世纪的上海书报及影视传媒业.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其华洋杂处的社会文化氛围对张爱玲南洋形象的建构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0年7月,童庆炳先生应邀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做一个合作研究课题。现在这个合作研究的成果———近35万字的著作已经面世了,名曰《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北京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作者是童庆炳、谢世涯与郭淑云。童庆炳先生是国内的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的主任,90年代以来,他致力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在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谢世涯博士是新加坡华人,南洋理工大学中文…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军队就在人民中间"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大海外华侨掀起了支援祖国抗战的热潮。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南洋组织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华侨为祖国捐款。因为对当时中国的抗战前途并没有多少信心,他决定带一个考察团回国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12.
孟红 《党史纵览》2011,(10):9-12
埋头读书只为“实业徽国”1922年夏.年仅16岁的陆定一以优异成绩升入南洋大学电机工程专业。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工科高等学府.素有“科学家和工程师摇篮”之称。在校学生既重视科学技术理论的学习.又重视实践活动。但是对于政治。很多人则置身于外不闻不问。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承蒙许多日本友人的襄助,梅屋庄吉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梅屋1886年生于长崎,15岁至上海学习汉学,酷受中国文物及美术。19岁赴美留学,后在朝鲜、海参崴、南洋、香港、厦门、新加坡等地从事电影摄制业,成为日本电影托拉斯的董事。1894年,梅屋与正在香港从事革命活动的孙中山相识,两人因志趣相投,义结金兰。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振兴》 (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巩玉闽) 《陈嘉庚在南洋华侨抗日救国运动中的领导作用》 (厦门大学 李国梁) 《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地位》 (省委党史研究室 林 强)  相似文献   

15.
潮龙起 《理论学刊》2005,(6):110-111
在近现代华侨史上,如果说旅居南洋的陈嘉庚先生是南洋华侨的一面旗帜,那么久居美洲的司徒美堂先生则是美洲华侨的杰出领袖。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的数十年间,他们各住一方,为了华侨利益和国家富强,抛头颅,洒热血,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华侨和祖国。几十年来,学界对司徒美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后半生创建中国致公党、支援国内抗日战争、晚年回国参政以及参加新中国建设等方面。笔者在此试根据有关资料,对司徒美堂早年的护侨爱国活动进行论述,以图再现其作为一个爱国华侨的完整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6.
正马宁(1909—2001),原名黄振村,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取马克思和列宁名字之一,为自己改名马宁。1927年毕业于上海大学中文系,曾参加"左联"。1931年赴南洋,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地下工作。次年春到新加坡,编辑出版《南洋文艺》,创作不少反映马来西亚人民生活的作品。1934年因病返国。七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至今已培训了4000多名中国各级官员,已有640多名中国官员在此获得硕士学位,其中超过20%是厅级及以上级别,有相当多的人已经进入省部级行列。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爱国侨领庄希泉早年参加同盟会,为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三下南洋筹款,后在新加坡经营实业、兴办教育。又曾奔走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香港和中国大陆之间,从事反蒋、抗日等革命进步工作,并因此三次被反动当局拘捕下狱。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中侨委副  相似文献   

19.
“南洋华侨机工”(以下简称南侨机工),是指抗日战争时期3193名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回国参加抗日运输工作的爱国青年群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大陆沿海各省均被日军占领,海上运输全部被切断,滇缅公路成了战时西南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当时国内技术娴熟的汽车驾驶员和修理工十分匮乏,临时  相似文献   

20.
<正>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广东惠阳县大亚湾登陆,向广东发动大规模进攻。同月21日,日军攻陷广州。接着广州外围的南海、番禺、从化,以及与肇庆地区只有北江一水之隔的三水等地相继沦陷。1937年12月至1944年9月间,日军飞机先后多次对肇庆各地进行狂轰滥炸,使肇庆人民遭受巨大损失。1944年4月起,日军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利,援救侵入南洋的孤军,发动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战役,向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