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实施后,很多医院成立了司法鉴定所,面向社会开展法医学鉴定业务。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法医学鉴定出现了较多问题。作者在此对医院及临床医师是否可以从事法医学鉴定,医学鉴定与法医学鉴定的区别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便同行在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常林 《证据科学》2007,14(4):311-315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法医学鉴定意见的案情趋向性;法医学鉴定中的案情资料价值;法医学鉴定的科学局限性。从而说明法医学鉴定在很多情况下依赖案情,对法医学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判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在法医学鉴定中,经常遇到外伤后由临床医生诊断为椎间盘病变的鉴定例,即所谓外伤后椎间盘病变。由于椎间盘病变的类型不一,且原因复杂,因此,如何分析、判定椎间盘病变与外伤的关系是法医学鉴定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108例外伤后椎间盘病变的病变类型、年龄以及外伤后临床表现等特点的分析,研究和探讨在法医学鉴定中如何分析、判定椎间盘病变与外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吴茂旺  苏莉  李永宏 《证据科学》2006,13(2):122-125
目的探讨法医学鉴定质量评价与控制的有效途径。方法根据法医学鉴定的要求,选择评价指标、评价等级以及确定权重指数,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法医学鉴定质量进行评价与控制,并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法医学鉴定质量进行评价与控制。结果该方法对法医学鉴定质量具有有效的评价与控制。结论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可作为法医学鉴定质量评价与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曹愈  李小力 《证据科学》2001,8(2):87-89
正确分析眼外伤后出现视力障碍的原因,以保证法医学鉴定的准确性、在大量眼科法医学鉴定中,就法医学鉴定中易忽略的屈光不正,弱视力与视力障碍和原发性疾病在外伤转归中的影响以及全身性疾病在眼外伤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法医临床学讨论。列举了针对性较强典型案例,并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对眼外伤后出现视力障碍的原因分析,必须作全面综合分析和进行必要的临床检查,才能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6.
拜荣静  王大进 《证据科学》2006,13(4):300-302
损伤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损伤程度法医学鉴定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碰到,但目前《标准》中的条款仅是原则性的规定,并不具体,本文试提出此类法医学鉴定的基本方案,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神经系统损害在法医学鉴定实践中较为常见,同时也是法医学鉴定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试图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 B,NF—κB)的激活情况来为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依据.并研究在神经系统损伤后NF—κB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提供新的客观指标。本文综述了脑缺血、脑外伤、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病等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与NF—κB激活的关系、研究进展以及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法医学鉴定中,由于椎间盘突出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对其外伤性的确认容易发生争议,因此,对其损伤程度进行法医学鉴定成为了难点。本文收集了近年来椎间盘突出的伤害案例68例,就法医学鉴定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浅谈己见。  相似文献   

9.
法医学鉴定人因证据意识淡薄,在从事鉴定、形成鉴定证据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影响鉴定意见的证据价值。文章阐述了法医学鉴定人证据意识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目前法医学鉴定人证据意识淡薄的常见表现及其引发的不良后果,强调了增强鉴定人证据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要作出科学的法医学鉴定,就必须全面地掌握有关材料,收集这些材料的过程即为取证。规范取证的制度,即规范取证中参与人行为的制度就是取证制度。进入诉讼后,相应相关或部门委托鉴定人进行法医学鉴定,此时的鉴定作为某一具体诉讼的组成部分,此时的取证也就自然由相应的诉讼程序来规范。  相似文献   

11.
吴军 《法医学杂志》2001,17(2):114-116
鉴定是法律上用语,为立案时证据之一(如今常被借用在其他场合中),“以事实为根据”,不以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而起变化。法医学鉴定是法医学鉴定人运用医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及其他专门知识对司法活动中有关的待定事实(如死亡原因、损伤程度等)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法医学鉴定结束后制作法医学鉴定文书,写出鉴定结论。鉴定结论是鉴定文书的总结部分,是根据客观事实检查的结果和说明之理由所做出的有科学根据的结论。 1 编写鉴定结论的两种方法   (1)编写鉴定结论有开头文,如“根据前记检查所见及说明之理由”、“据前案件情况、…  相似文献   

12.
离断器官及肢体“再植”后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法医学鉴定实践中,因器官、肢体损伤、缺损后再植的法医学鉴定常存在争议,也是活体法医学鉴定所面临的新问题。因此,有必要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来稿摘编     
进一步规范诉讼外法医学鉴定取证制度 要作出科学的法医学鉴定,就必须全面地掌握有关材料,收集这些材料的过程即为取证。规范取证的制度,即规范取证中参与人行为的制度就是取证制度。进入诉讼后,相应机关或部门委托鉴定人进行法医学鉴定,此时的鉴定作为某一具体诉讼的组成部分,此时的取证也就自然由相应的诉讼程序来规范。然而在实践中,法医学鉴定绝大多数发生在诉讼程序之外即诉讼外鉴定。它或先鉴定后起诉;或只鉴定不起诉,这种情况占诉讼外法医学鉴定的绝大多数,以鉴定结论为依据采取简捷的庭外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在实际生活里诉讼中鉴定的机率极少,只有极少数涉及人身伤害的公诉案件才在立案后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4.
正当我国法医学鉴定体系处于机构重叠,人员分散,三家鼎立,政出(鉴定)多家的无序状态时,新刑诉法(指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刑事诉讼法》)第120条又重新增添了法医学鉴定机构。即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来负责对有争议的人身伤害进行法医学重新鉴定。也就是说,把人身伤害的最终鉴定权交给了医院。重走老路,象过去没有法医的年代那样,让治病救人的临床医生又重新兼职搞起了法医学鉴定工作。这样会给我国法医学事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里,组成的法医鉴定组织既不合理,又不科学,也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法医学鉴定意见的案情趋向性;法医学鉴定中的案情资料价值;法医学鉴定的科学局限性。从而说明法医学鉴定在很多情况下依赖案情,对法医学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判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论伤害案件临床法医学鉴定之完善黄达志临床法医学鉴定结论是认定伤害案件不可缺少的证据之一,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案件质量。几十年来,法医界人士在临床法医学检验鉴定的程序、方法、鉴定标准及鉴定书的制作方面都有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但随着临床法医学实践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临床法医学学科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世界有些国家一样,我国的临床法医学科也是适应社会和法律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司法鉴定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临床法医学鉴定人才,并为国家司法审判机关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证据。但随着国家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以及社会鉴定机构和从业人员迅速增长,使得临床法医学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学科研究水平,规范临床法医学鉴定,提高临床法医学鉴定质量,更好的为司法鉴定服务等,  相似文献   

18.
Zhang XA  Liu JH  Li YF  Tang P  Cui Y  Zhang XY  Liu XB  Zheng CF  Xu XM 《法医学杂志》2007,23(5):358-359
目的分析外伤后流产案例法医学临床鉴定的特点,探究外伤与流产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收集近年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临床法医学教研室外伤后流产法医学鉴定共23例,总结和分析外伤后流产案例的特点。结果23例外伤后流产法医学鉴定例均为早期流产,体表损伤轻微,伤后短时间内出现阴道流血,并在较短时间内流产。高龄孕妇、农村人口和无业人员所占比例大。结论流产原因较多,对于外伤后流产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只有排除非外伤性因素后,才能认定为外伤性流产;对于不能排除非外伤性流产因素的案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损伤为流产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或诱因。  相似文献   

19.
周从禹 《证据科学》2007,14(2):I0002-I0007
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如杀人、抢劫、伤害、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医患纠纷等)涉及大量的医学、法医学鉴定。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生效之前,对于医学、法医学鉴定,基本上都由法院系统内部设立的法医学鉴定机构负责鉴定复核,去伪存真,纠正了大量的错误鉴定,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20.
陈玉林  冯宗美 《证据科学》2007,14(3):225-228,237
鉴定的实体真实是基础,鉴定的程序规范是保障。有瑕疵的鉴定主体作出的鉴定结论必然会弱化其证明力。故法医学鉴定机构及鉴定人主体的定位,既关系到鉴定结论的公正程度,又关系到诉讼效率,以避免刚从“自审自鉴”中走出来,又进入与回避制度、中立原则相背离的“自医自鉴”中去。为确保法医学鉴定的客观、公正、公平,应逐步建立以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法医学司法鉴定机构为主体,以医学院校、医学科研部门设立的鉴定机构为辅助的模式。从体制层面去克服目前医疗法人设立法医学司法鉴定机构的种种弊端,从而使法医学鉴定结论更具有权威性、严肃性,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司法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