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认为文化强国必须依靠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撑。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以能提供文化产品作为存在的根据。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中生产者(或提供者)和消费者联系的环节,文化产品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徐娟 《世纪桥》2003,(2):11-12
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问题,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经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大,这一问题才得以基本解决,这就是: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它一般是与公共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文化事业主要依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则主要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投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范围随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问题。这就向党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不仅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还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什么是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党史工作能不能产业化?怎样逐步实施产业化?这是党史工作者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实践中,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丽欣 《奋斗》2012,(8):25-26
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在文化改革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联系这些年文化建设实践,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赵继伦 《新长征》2011,(2):11-1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这表明,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繁荣,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战略问题。探索具有中国内涵的软实力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2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建设文化强国"作出重要部署,围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出要求。高等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如何为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服务成为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研究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高等院校在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并提出了有效路径,为高等院校服务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7.
<正>正安县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依托县域特色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路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要部署,要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途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重视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要部署,要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个概念作了明确的区分。从传统体制来看,公众所需要的文化产品主要是由文化事业单位所提供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与文化事业相比,文化产业承担的社会功能更为复杂多样。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必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只有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才能满足广大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文化产业纳入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政府扶持、推动,能够更好地引领文化的发展方向,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质量;市场运作,则能够更好地配置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任贤良认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政府与市场缺一不可。请看文章《积极探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是在党的正式报告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并且强调,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虽然报告中只有这短短的几句话是关于文化产业的表述,却突出  相似文献   

14.
何光渝 《当代贵州》2004,(10):24-25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第一次明确了二者的分野,给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如何根据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已经格外凸现。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文化”(本文将其“外延”局限于精神生产领域)涵盖着“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两大部类。十分明显的是,“公益性文化”(如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术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博物馆、图书馆等)以整个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明确了方向。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是经济与文化融合的重要体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成为打造地区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这里,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分析和研究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推进过程中,如何进行科学的战略决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对文化体制改革做了总的部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基本方针。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就必须努力研究和把握文化体制改革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世纪文化体制的改革规律和有效途径,建立起既能保证意识形态安全,又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文化运行机制,这就应辩证处理好以下几大范畴的改革关系:一、明确两类文化建设内涵:文化产业与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如何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建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陆茹 《党史文苑》2011,(24):64+67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关系混淆、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混乱和文化体制改革片面追求高速化、规模化。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饶阳作为今年新入选的全省文化产业十强县之一,坚持把文化产业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来抓,把"文化提升"战略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四大主体战略之一,全县呈现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实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1,(11):8-8
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文化改革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