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住今来,县级政权一直都是国家政权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发生在县级政权尤其是县委书记身上的腐败案件屡见不鲜,细究起来,权力过于集中、政务不公开、缺乏有效监督无疑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古住今来,县级政权一直都是国家政权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发生在县级政权尤其是县委书记身上的腐败案件屡见不鲜,细究起来,权力过于集中、政务不公开、缺乏有效监督无疑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锦理 《世纪桥》2009,(1):21-22
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形式,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雏形,通过了解“三三制”政权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可总结“三三制”政权为多党合作提供的成功经验,如何借鉴这些经验来继续完善今天的多党合作制度,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参政党是在我国宪政体制和政党制度的基本框架下参与到国家政权中去,他们不以夺取、分享执政权为目的,而是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多党合作的政党结构中参与国家政权的建设。我国现有制度为参政党参与国家政权做了一系列的安排与规定。从功能上看,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不仅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借助于民主党派的专业知识优势、联系广泛优势、渠道顺畅优势和立场超脱优势,提高国家政权运作效能与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7,(4):48-48
建国以来,我国的乡镇政权设置多有变动,乡镇基层治理结构也随之变化。我国的乡镇政权制度大致经历了乡村政权并存、乡政权制、人民公社制和乡政村治这四个发展阶段。就国家政权组织结构来看,中国的政权组织设置到乡为止,其下的“村委会”或“生产大队”、“生产队”等组织形式,都不属于国家政权组织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三三制”政权即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民主政权。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其领导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三三制政权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成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对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全国各地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陆续举行,将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涉及县级政权2000多个、乡级政权3万多个。  相似文献   

8.
聂红琴  陈安 《唯实》2009,(11):9-14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基层政权的构建,经历了一个逐步下移深入——全面控制——权力回撤的过程。这种国家权力由上而下,再从下回抽的路径,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农村基层政权指导思想上动员、控制、自治前后相继的三种方略。回顾与总结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构建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有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对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汉华 《学习月刊》2010,(22):30-30
十月革命以后,布尔什维克党获取了俄国的国家政权,大批俄共党员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同时也有极少数共产党员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贪脏枉法,  相似文献   

10.
李松林 《新视野》2005,1(3):68-70
1949年和2000年,中国国民党先后丢失了大陆政权和台湾地方政权。文章从总结中国国民党两次丢失政权原因的角度,全面论证了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极端重要性,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下的政权职能和作用 ,一方面标示了政权系统存在的必要性和与社会其他系统的区别性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政权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必须以如何能最优化地发挥政权的特有职能和作用为标向。因此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研究和推进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系统的建设 ,首先就应从政权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具体职能的再认识着手 ,以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处理、调整和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国家政权职能体系及其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70周年,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建立全国性政权的最早尝试,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管理国家的最早尝试。虽然这个“国家”只存在6年时间,但它的政权体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政权体制提供了有益的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一生雄才大略、豪气干云,他的行事作风也令人惊叹。 不摸枪 毛泽东在回忆往事时曾说过:我一辈子从不摸枪。一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坚定信念者、具体实践时却从不摸枪,这足可察见伟人的智慧!毛泽东不摸枪,是因为他讨厌枪、鄙视枪,虽然“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他的至理名言,枪是他的朋友,但他就像子弹一样洞穿了枪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掀起新的“反浪费风暴” 1934年是红色苏维埃政权辉煌与苦难并存之年。 在此前后,中央苏区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根据地本来提襟见肘的财经形势愈加严峻。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也无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滋生腐败的消极因素。特别是贪污和浪费两大问题,败坏了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党群、政群和干群关系,严重动摇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安国章 《世纪桥》2005,(1):48-52
任何政党从它成立之日起,都想获得政权,而获得政权后,又都想长期执政。古今中外的历史已反复证明,获得政权虽然不容易,但获得政权后要保住江山更难。环顾全球,如果按照当今执政党执政时间进行排队,瑞典社会民主工党毫无争议地排在前列。  相似文献   

16.
瞿晓琳 《党史文苑》2010,(6):4-7,16
民生决定民心.民生状况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政权的兴亡.只有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政权,历史上许多政权的得失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历史经验都证实了这个规律.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并进一步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07,(4):6-6
政绩困局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刊载吴克蜂文章,把政权的合法性主要建立在政绩基础上所导致的政权逐渐丧失的现象称作政绩困局。认为政绩是政权合法性的一个来源,但不是全部来源.甚至不是主要的来源。民主政体、意识形态和政府政绩是一个政权获得稳定的合法性支撑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的建构,与土地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地改革前后的民主建政,基本上完成了农村基层政权尤其是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的建构.这是此后农村基层政权开始运作的起点,也是农村基层政权在此后的实践中继续调整和完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组织角度而言,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在组织的组成、运行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众多的相似性,同时非政府组织与政党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以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为主要目标。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与本质属性的区别必然决定了两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郭濂 《学习月刊》2014,(7):14-15
任何一个政权的兴起都是先从干部开始做起.而它的衰落也是先从吏治腐败开始。治国先治吏,国败吏先衰。因此.党员干部如何用权直接关系到政党、政权的兴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