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汤雄 《世纪风采》2012,(8):40-43
尚金生是一个普通的苏州花匠,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曾断断续续地在国家外交部下属的钓鱼台和中国驻日本、希腊、土耳其、苏联及瑞士等大使馆工作了将近半辈子,为此,他不但近距离地接触了众多的中共中央首长,还经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留下了许多美好又珍贵的回忆。近日,笔者专程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平面媒体的发展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报业发展要想实现创新,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利用网络这种新媒体形态就成了必然趋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太报集团拥有四报四网的媒体格局,即《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商报》、太原手机报和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网、太原晚报网和山西商报网。近年来,我们在报网互动和新媒体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和实践,推进集团报网互动向报网融合发展,并以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苏州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中心,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着力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全力实施名牌、品牌战略,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之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些做法正是"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亲商理念"苏州人精神的生动体现。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起着传授知识、传承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文化教育领域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荣辱观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5.
调查的起因做《每周评报》,每天都要阅读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三报各有精彩,当然,类同的题材也不少。时常提差异化办报,那么,在同一城市、同一集团麾下的三张报纸,拥  相似文献   

6.
乡村政治关系错位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对村级事务的越权干预及与之相联系的村委会的自治角色难以确立。乡村政治关系错位的原因包括乡村政治与经济发展战略的矛盾,压力型行政体制,乡级政权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张力,制度供给短缺,财税制度的缺陷,党政关系下的“两委”体制等六方面。解决乡村政治关系错位应注意充分考虑乡村政治关系是国家政治关系在次级政治体制中的反映,是“宏观体制困境在基层的映射”这一现实情况,既要考虑宏观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同步改革乡镇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城市报在中国的报业市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城市市民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中国城市报存在着广告比例过大,内容低俗化,城市报之间缺乏横向联系等问题。本文认为,要想促进城市报的发展,必须把握好定位,创造特色,走大报路线,提高政治舆论作为的能力,创办地方版并实现差异化生存。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7月起,苏州日报社推出《每周评报》业务。由报社新闻研究室专职评报员每天对报社出版的《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等进行业务点评。在报社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为适应网络时代媒体的新变化,同年8月份又推出了《每周评报》网络版。目前,评报系统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架构——社领导评报、评报员专职评报和以阳S为网络平台的全员评报等。  相似文献   

9.
时下,许多省会城市党报和地市党报相继组建起了报业集团,但如何创新创造价值,又好又快发展,做大做强报业集团,是摆在不少报业集团面前的待解之题。为此,本刊记者对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宁报集团)、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称苏报集团)作了专题调研,或许宁苏两大报业集团的优化发展之路,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报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从铅与火到激光照排以及数字全媒体,每一次阶段性跃升都孕育着巨大的新市场和巨大的新动力,能否把握住阶段性跃升的规律,在技术更替和报业转型关键时刻主动调适,抢得先机,率先实施重大变革,往往决定了一个媒体集团发展的成败。注重载体建设,加快报业转型,已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软实力”(Soft Power)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次提出的概念。相对于“硬实力”而言,“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城市软实力是指城际竞争关系中城市发展所表现出的非物质实力,是包括价值观念、政策制度、居民素质、特色文化、创新能力、公共服务、城市形象等无形要素所产生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软实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有研究表明,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竞争将进入以软实力为标志的新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尽快提升软实力已是石家庄市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2.
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问题的必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探索与创新养老服务发展机制,形成了一套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创新管理为抓手,以政府主导为重点,以宣传活动为载体的典型做法,发展了社区居家养老、医居式养老、高端机构养老和医养结合养老等特色模式。总结养老服务成功经验,理性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突破,对经济发达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区别于西方演进性现代化,以"苏州探索"为代表的中国地方现代化总体上是一种中道建构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即通过理性设计与制度安排,以温和、兼容、务实和协调的方式,达成区域现代化的整体变迁与均衡发展。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该模式尊重特定的政治社会生态,依托自上而下的现代国家构建追赶型现代化战略、复杂叠加的治理结构转型,较为合理地解决了"秩序—效率"、"中心—外围"以及"做成—生成"等问题。从运筹学的视野讲,这一模式通过目标设置、权威驱动、资源整合、策略选择以及实施路径等环节的运营,较好地调谐了现代化进程中持续存在的效率与公平张力等"现代性病灶",对于后现代性的部分问题也有所触碰。因此,就发生逻辑与运行机理上看,"苏州探索"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政治与效率经济兼容的治理模式,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性、容纳度与整合力,体现了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苏州特点的内在统一,具有宝贵的实践开拓价值和理论反思意义。然而,从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治理结构分化、功能专门化、权力理性化和文化世俗化的诸层面看,该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和突破。  相似文献   

14.
正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苏州市作为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城市,按照江苏省委提出的先试先行,为全省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创造新经验的要求,在实践中坚持政府政策创新引领,鼓励基层大胆创新探索,以创新的理念引导"三化"和"三农"深度融合,以创新的路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对接,以创新的体制促进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并进,全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城乡一体化水平得到了新提升,形成了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90年代前苏联发生毁灭性“政治地震”后.“心中没有人民必被人民抛弃”成为历史的明鉴。而细细梳理和总结300多年来世界政党、政权的兴亡规律.尽管各自原因错综复杂.但人心向背起变化都无任何例外成根本性因素。20世纪末以来。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频繁的政党、政权更替中.更是出现了许多表现奇特、耐人寻味的新特点.这些特点本身及内在原因、趋向以及所给予的提示,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与深思。  相似文献   

16.
我怀揣朝圣般的心情,重新踏上了这条决定中国命运的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世纪90年代末期,所在城市组织歌咏会,我参加的单位合唱团演唱的就是《长征组歌》之一“四渡赤水出奇兵”。那优美的旋律、胜利的豪情、沉雄的节奏,深深感动着我。  相似文献   

17.
三、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一)借鉴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经验,促进伊犁州城乡发展的协调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始终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方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三化与三农互动并进为主要特征的城乡统筹新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苏州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把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作为推进新一轮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政策框架、实施典型引路三大措施,形成了一张图、三集中、三同步、三置换和四对接五大经验,使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结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面貌、农民权益保护和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变化,逐步进入了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对苏州总结十一五的科学发展,进而谋划十二五的科学发展,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实现苏南模式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薇 《理论文萃》2007,(6):37-43
一、社会保护政策的缘起 社会保护和社会保护政策框架兴起于金融市场动荡的上世纪90年代,在全世界与贫困进行的不懈战斗中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20.
李耀新 《奋斗》2007,(12):40-42,21
上世纪90年代初.牡丹江的经济总量和实力曾与珠海、厦门、威海等沿海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进入市场经济加快发展时期以来.由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不适应和政策机遇等方面的差异。牡丹江逐渐落伍.而且差距越来越大。面对全市上下期盼加快发展、实现富裕的强烈呼声。我们深刻认识到.常规发展、一般性发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摆在牡丹江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求.采取超常措施.努力在追赶基础上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