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巴西在多元化外交政策指导下,从过去的同美国保持单一结盟逐步转向同西欧、日本、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发展关系,积极而广泛地加强同外部世界的联系。最近十年来,多元化外交政策使巴西的经济和国际地位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巴西从1950年在拉美国民生产总值(按197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中占19.3%(阿根廷占24.9%),提高到1978年占拉美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的38.5%,相当于墨西哥、阿根廷和委内瑞拉三国的总和。在1963年到1983年的二十年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236.7%,其工业生产能力增长368%。从对外贸易来  相似文献   

2.
目前巴西是第三世界负债最多的国家,到1978年年底,外债总额达四百三十五亿一千万美元,预计到1979年年底,将达五百二十亿美元。外债问题已经引起巴西国内外的关注。本文拟就巴西外债的特点、外国贷款的利用情况和外债负担与本国偿还能力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谈一些初步看法。巴西外债的特点巴西是一个长期负债的国家,但外债急剧增加是近十年的事。1953—1963年,外债由十亿美元增加到二十八亿美元,十年中增  相似文献   

3.
巴西政府重视对外贸易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希望发展对外贸易,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巴西政府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71年,巴西进、出口贸易总额为六十一亿五千万美元,1981年增加到四百七十三亿七千万美元,增长七点七倍。差不多在同一时期(1970—198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仅增长六点二四倍。在此期间,世界进口平均每年增长18.9%,出口平均每年增长19.3%;而巴西则分别增长24.3%和22.1%,超过世界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在执行引进外资、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政策中的一些失误,巴西对外贸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厄瓜多尔一直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之一。进入七十年代,石油的大规模开采使它由香蕉出口国变成了石油输出国。1970年到1979年,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45%;按人口平均国民收入,已由二百六十七美元增加到一千零三十美元。现在,厄瓜多尔已经置身于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列。  相似文献   

5.
巴西是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1947年以来,除1961—1967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3.7%以外,其余年份的平均增长率均在6.8%以上。1978年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一千六百五十美元。目前,巴西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已成为第八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6.
60年代初以来,韩国不失时机地利用西方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机会,积极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大力促进加工工业,增加出口创汇,迅速摆脱了贫困落后的局面,加快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据统计,最近30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8%,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23.2亿美元增加到1991年的2808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87美元增加到6498美元,分别增长120倍和74倍,现居世界第15和第26位。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韩国的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从1962年至1990年,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43.3%、11.1%、45.6%变为9.3%、31.1%、59.6%。  相似文献   

7.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数字,老挝的经济增长率从1984—87年期的年平均3.2%提高到1987—90年期间的6.5%;而同期制造业部门的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则从2.2%跃增到13.6%。 1990年期间,老挝的经济增长为9.1%,各产业部门的产值增长率分别为:农业部门6.3%、制造业部门19.2%、服务业部门8.8%。物价上涨率从1989年的68.1%下降到1990年的仅有18.6%。 1990年出口贸易额增长15%,达62.7百万美元,进口贸易额则增长10.4%,达185.1百万美元,该年的贸易收支逆差额为122.4百万美元。  相似文献   

8.
1997年巴西的经济与政治形势吕银春1997年是巴西经济保持连续稳定增长的第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5%,年通货膨胀率为4.5%。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外国投资由1994年的17亿美元上升为1996年的95亿美元和1997年的140...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关系的现状我国与中东国家从50年代起就发展互利的经贸关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77年至1981年中国同中东地区的贸易额由6.4亿美元增加到18.4亿美元。1988年达到了31.51亿美元。1990年双  相似文献   

10.
东北三省近代人口增长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缓慢。近代 ,特别是东北开始大规模开发后 ,东北人口迅速增加。从 1 893年至 1 945年的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 ,东北人口数增加了 6倍 ,由 60 0万人增加到 40 0 0万人。大规模移民是近代东北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的三大汽车生产国。近二十年来,这三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79年,三国的汽车总产量达到一百六十二万七千辆,占整个拉丁美洲汽车生产的90%。汽车工业发展最快的巴西,在1968年至1973年的“经济奇迹”期间,汽车生产年平均增长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经济增长迅速,1948—197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7.2%。特别是自1968年起,巴西经济曾一度飞跃发展。1968—1974年巴西“经济奇迹”期间,年平均增长达10.1%。到七十年代术,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八位。198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二千八百亿美元。钢铁、汽车、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电力和核能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农牧业和制造业也建立起较好的基础。从1968年以后的短短二十年间,巴西已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五年期间内,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外债额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些国家已支用的政府外债总额从1972年底的六十二亿美元增加到1976年的一百五十三亿美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根据初步的数字以及美国捷运国际银行的估计,1977年东盟国家的政府外债额又增加了约三十亿美元,1977年底总数达一百八十三亿美元(见附表一)。  相似文献   

14.
一、智利的外债概况 60年代以前,智利外债不多。1960年外债总额只有6.2亿美元;1964~1970年间,外债总额增长了113%,达到27.6亿美元;1970~1973年,外债总额增长到39.05亿美元。这期间,外债虽然不断增加,但还没有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1974年军人执政后的8年间,智利外债剧增,上升到172亿美元,增加了322.25%。其中1981年所借的中、长期贷款就有51亿美元之多,彼称为智利的“债务年”。据统计,1982年智利人均外债已达1523美元,成为拉美国家中人均外债最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一、对外贸易 1977年外贸回顾在进口方面,苏联(三亿八千六百六十万美元)和日本(一亿七千六百二十万美元)是越南的主要供应国。在出口方面,这两个国家也是主要的购买国,它们从越南购买的货物分别价值一亿八千三百万美元和七千二百四十万美元。回顾越南1977年的对外贸易,从实质来看,值得注意的几点是:从香港的进口大幅度增长(84.1%);从苏联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巴西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之中。进入90年代,其经济形势仍无明显好转迹象。1990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6%,人均产值下降8%,工业生产下降8.9%。1991年虽略有好转,但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1%,人均年产值下降1%。恶性通货膨胀有所减缓,从1990年的1795%降至1991年的460%,但仍高于其他拉美国家。失业率1990年为10.3%,1991年上升至11.7%,全国失业人数已达300万。1992年,农业生产获得了增长,工业仍处于萧条状态,月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0%以上。由于1992年4月和7月巴西同有关国际金融机构达成了重新安排和部分减免债务的协议,债务危机有所缓和,但外债总额仍维持在1000亿美元以上。因此,90年代巴西经济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巴西经济持续衰退的主要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已经15年,在这期间,双方经贸关系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增长迅速,贸易额由1991年的80亿美元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1304亿美元,增长了15倍,已互为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的双向投资也不断扩大,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泰国1975年7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当年中泰两国之间的贸易只有2462万美元,而2000年中泰贸易达到66.2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泰国的出口从1067万美元增加到22.43亿美元,中国自泰国的进日从1395万美元增加到 43.81亿美元。即使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泰贸易的增长步伐放缓,但贸易额从未下降。1999年以来,两国贸易又恢复了较快增长的势头。1999年,中泰贸易比上年增长17.9%。2000年,中泰贸易又比上年增加了57.4%。随着贸易额的扩大,双方交换的商品品种也日益多样化,工业制成品在贸易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近几年中国对…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经济的增长态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8年间,按官方统计,GDP总量由1978年的147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2450亿美元,增长了14.2倍①;从1979年至2005年,中国实际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左右(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GDP从1980年的173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700美元,增长了近9倍。这样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历史上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曾经达到过的高增长率,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最大奇迹。②“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和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相比。在其他国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获得的发展成就和变化,在中国只用了二十多年。”③…  相似文献   

20.
从1985年到1988年的四年间,巴西年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33.7%、62.36%、365.98%和930%,然而,巴西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却分别达到391.92亿美元、363.93亿美元、412.77亿美元和483.73亿美元,外贸顺差分别为124.86亿美元、83.05亿美元、111.73亿美元和190.08亿美元。巴西在高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为什么能使对外贸易比较稳定地增长,并且始终保持数额不小的顺差?笔者带着这个问题与巴西贸易界、银行界、工业界和政治外交界人士进行了探讨。巴西各界的看法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