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英关系近来的发展突破了西方各国传统对华政策的困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尤其体现在英国对西方传统的对华经济外交和价值观外交"阴阳两张皮"的超越,不但在经济上加强对华合作,而且在政治上大胆与中国靠近。英国对华政策突破性变化既有其对中国的经济需要,更体现了深刻的战略格局和外交思维变化。英国在对亚太和新兴国家外交战略大转型背景下,反思了对华意识形态大棒政策的有效性,重新调和了对华外交的经济诉求和价值观诉求,逐步形成自成体系的新战略逻辑。英国的对华政策可能对其他西方国家产生影响,甚至起到某种风向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期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导致了中国政治上的混乱,经济上的破坏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由于整个国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轰轰烈烈的国内运动上,我国的外交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政胶政策出现了较大的曲折。作为我国外交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海外华侨政策,一方面由于外交方针的变化发生了很大的波动,另一方面由于林彪、“四人帮”对国外侨务工作的干扰使“文革”期间我国的海外华侨政策出现许多严重的失误。一、1966-1969年:强调爱国,突出政治,“左”倾外交,使华侨工作意识形态化六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外交方…  相似文献   

3.
印度“东向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 ,印度调整了其对外政策 ,突出外交为经济服务 ,推行“全方位”外交 ,除继续保持和发展与俄罗斯的传统军事合作 ,加强同美国、日本及欧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外 ,开始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并提出了“东向政策”(LookingEast)。“东向政策”的执行 ,推动了印度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本文将重点阐述印度“东向政策”的目的、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在此之上对印度与东盟关系的前景作一简要分析。一、“东向政策”的主要目标 印度推行“东向政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1、为印度国内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4.
日本著名国际政治学者高坂正尧指出:战后日本外交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经济中心主义”,无论是内政,还是对外政策的实施或是外交行为的目的,都以国家经济的恢复增长和繁荣作为最主要的目标,都带有极为强烈的经济色彩和功利动因,可以说是一般性政治外交的经济化。而“经济中心主义”的外交战略,又决定了日本对外援助政策以“经济开发”为基本特征的原则方针和行为方式 。  相似文献   

5.
军事外交,指主权国家的国防部门及武装力量旨在增进和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尤其是国防安全目标,与其他国家、国家集团或国际组织进行的交往、交涉和活动,是一国对外关系和总体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该国国防政策在对外关系中的体现.①根据英国国防部发布的2014-2015年《国际防御参与战略》(International Defence Engagement Strategy),英国军事外交的主要目标是“消除敌意,建立、维持互信,维护英国国家安全,实现冲突预防及冲突化解”.②在方式方法上,英国提倡更加广泛和整合的路径(a wider integrated approach),综合国防、发展、外交与情报手段,通过军事培训、军事演习、政策顾问、部署军事和民事专家展开军事外交,促进地区稳定并减少冲突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国家的政府和思想家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国际关系与对外政策对国家独立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他们依据战后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就拉美国家应奉行什么样的外交理论和政策,提出了与西方国家“地缘政治学”、“国际均势论”、“意识形态边疆论”、“泛美联防论”等不同的外交思路,使拉美国家的外交理论,政策和实践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变化,概而言之是“三大立论”和“两大重点”,即:多元外交论、平等伙伴论、美洲二元论,以及将和平与发展作为外交上的两大重点。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信息化、全球化的挑战, 英国工党政府近年在外交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其目的在于:通过革新外交机器, 实施电子商务战略, 使英外交部更加开放、更加现代化;通过推广 公众外交, 推销“新牌子的英国” , 扩大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促进英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曾向红  王子寒 《西亚非洲》2023,(1):131-155+160
土耳其是影响中亚地区的重要外部行为体,中亚也是土耳其外交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地区之一。埃尔多安执政以来,土耳其在新的整体性外交战略的基础上调整了其中亚政策,对中亚的投入和关注度仅次于中东。土耳其的中亚政策目标主要有三:将中亚塑造为“战略纵深地带”,以此为本国“全球性大国”构想提供支撑;推动中亚能源西运,将本国塑造为全球能源枢纽;力推突厥语国家一体化,积极参与中亚事务,配合“东向”的整体性外交政策转型。为实现上述政策目标,土耳其采取了包括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外交、安全外交以及能源外交在内的多重政策工具,推进与中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以此保障中亚政策的实施。土耳其的中亚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特征,即政策布局上的国别圈层性,政策工具运用上更倾向于文化手段以及通过平衡战略保障政策实施。从中亚博弈的未来趋势来看,土耳其虽然目前通过采取议题对冲策略实现了中亚政策实施的大幅度推进,而一旦乌克兰危机结束,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趋缓,土、俄在中亚地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甚至将重塑中亚大国博弈格局。  相似文献   

9.
“经济外交”是当前国际关系领域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但目前学术领域关于“经济外交”的界定很含糊,无法从根本上将“经济外交”与一般意义上的“外交”相区分。从国际关系的现实出发重新界定“经济外交”,探讨“经济外交”的基本特点,有助于加深对“经济外交”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韩国的“北方外交”政策源于韩国政府成立后的历届政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真正意义上的、各届政府明确提出并共同执行的北方外交政策是不存在的,只是韩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一贯政策的一种统称。韩国政府“北方外交”的基本内容广北方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揭示了中韩关系的改善和外交关系的确立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中韩两国经贸关系早于政治关系,以经济促进政治是中韩关系发展的一大特点。中韩建交对建立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普京继承了叶利钦的“双头鹰”外交,同时又做了较大调整,在“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的前提下,将对外政策紧紧扣住保障国家安全和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这两个主题。强调“务实、经济效益和国家利益至上”,突出外交的经济内涵。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平衡外交。  相似文献   

12.
评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外交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京继承了叶利钦的“双头鹰”外交,同时又做了较大调整,在“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的前提下,将对外政策紧紧扣住保障国家安全和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这两点,强调“务实、经济效益和国家利益至上”,突出外交的经济内涵。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平衡外交。  相似文献   

13.
英国工党在1997年5月上台执政后,按照其竞选时提出的“新工党、新英国”的目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提出了一些新举措。去年7月,工党新政府发表《战略防务评估报告》防务白皮书,对冷战结束以来英国的防务和安全政策进行了重新评价,提出了面向2015年的英国防务...  相似文献   

14.
试论英国在缅甸的早期殖民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85年底英国最终吞并缅甸后,在宗教方面,采取了所谓的“中文化”不干涉政策;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和“金字塔型”的行政体系;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单一制”的经济掠夺模式;在文化方面,采取了“世俗化”的殖民文化政策,笔者认为英国殖民者对缅甸采取的各项殖民政策导致了缅甸社会的畸形发展,这也是导致缅甸独立后社会发展及其缓慢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黄继朝 《现代国际关系》2023,(12):75-90+162
2021年以来,在内外勾连加剧台海紧张局势的背景下,日本涉台政策呈现出明确的“安全化”走向。由于涉台地缘安全固有考虑、右倾化加剧的内在驱动,以及美国加强“以台制华”、乌克兰危机的外在刺激,日本谋求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四个面向全面提升对涉台安全事务的介入程度。政治上着力建构“日台安全密切关联”的政治安全叙事,军事上拓展在台海的“先发”能力与军事活动能力,经济上加强利用台湾来谋取在供应链等方面的“经济安全”利益,外交上强化涉台安全多边战略布局。不过,日本涉台政策的“安全化”走向亦受到日本国内和平主义势力、中日关系整体架构以及美国的制约与管控。  相似文献   

16.
越南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革新开放的新时期 ,随着国内政治与社会经济政策的变革而不断调整和重构其外交战略。先是10年调整 ,越南外交奉行“增加朋友 ,减少敌人”的政策 ,到1995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基本实现了“开放、多样化、多边化”的目标。从1996年越共八大开始对外交战略在新的较大的空间进行了重新构建 ,2001年初召开的越共九大确定了越南外交的新战略。一、越南外交战略的逐步调整胡志明逝世后 ,越南曾一度实行一边倒向苏联的外交战略 ,并维持其印支三国特殊关系。1980年召开的越共五大集中体现了其一…  相似文献   

17.
1947年——1964年,是印度现代史上的“尼赫鲁时代”。作为新印度的最高决策者,尼赫鲁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维护民族独立、寻求民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现代印度奠定了基础。一、废除封建土邦,建立统一的行政区划制度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英国奉行“分而治之”政策,在印度实行省邦并存制度,约有20个省直属英国殖民当局,565个土邦由封建王公统治。这些土邦王公是世袭君主,统治着印度三分之一的领土和四分之一的人口。他们享有各种独立大权,在各自的邦国中实行残酷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局大力推行的“南向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经济战略意图,是台湾当局在东南亚推行“务实外交”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9.
印度东进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初名称为“东向政策”,2014年升级为“东向行动政策”。25年来,印度的东进战略不断拓展,经历了从经济到安全、从双边到多边、从东盟到东亚再到亚太的复合演进与升级,体现了印度国力和地区影响的提升,也越来越成为印度对外战略的一根重要支柱。然而,印度传统东进的走向正受到新生“印太外交”的影响。印度的印太外交脱胎于东进,虽不止步于东进,但东进即“融入亚太”始终是其核心诉求,换言之东进战略是印度印太外交的重要支撑。印度印太外交对大国外交的倚重冲击东盟在其东进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印太外交的“制华”色彩也将冲淡东进战略中的对华合作面。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建国一百年来, 其对外关系史经历了“英国中心主义”时期、“美国中心主义” 时期和“相对独立主义”时期三大阶段;其外交理念也表现出三个重要的变化:国家实力的自身定位 从依附世界强权的弱小国家到中等强国的变化、外交思想从孤立主义思想到联盟集体安全观念的 变化、国家身份的自我定位从西方白人国家到尝试向亚洲国家转变的变化。影响澳大利亚对外政 策的国际因素主要有国际大环境的巨变和盟友政策的变化两方面;国内因素则主要包括经济利益 需求因素、政党与选举因素和决策者个人因素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