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问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极其重要的课题。在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对官吏道德品质修养的研究。古籍《尚书》强调“敬德保民”的思想,所谓“吏廉平,治道衰”,“大臣洁,小巨廉,国之肥也。”是对从政者的一条古训。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  相似文献   

2.
早在两千多年前,思想家孔子就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在新旧体制、东西方管理文化的碰撞中,中国的传统基础产业——纺织业一片“红灯刺目,警报急鸣”的严峻形势。纺织企业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治厂之道?江苏淮安棉纺织厂厂长、党委书记臧健群,走出一条以德治厂的“德治之路”。自1993年底以来,该厂产值、利润分别翻了一番,职工收入翻了两番,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水平跃居江苏省同行业榜首。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从政者正己修身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强大生命力。将修身作为从政的基础性工程中国文化传统历来注重修身对立身处世和从政的基础性作用。《礼记·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明德"路径,并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强调的也都是通过修己来实现"安人""安百姓"等目的。孔子还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相似文献   

4.
孔子义利观属于官德范畴 ,其思想来源上承周代“敬德保民”,下接当时的“幅利”观点 ,其主旨是为其推行“仁政”服务。孔子讲利时 ,公利与私利并重 ,尤重为民谋利 ,而轻官吏为己谋利。孔子讲义 ,不是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利私利孰重孰轻 ,而是讲应该正确处理好公利与私利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 ,义就是正确处理公利与私利矛盾的一种社会价值导向原则。作为享受俸禄的执政官吏 ,应“以义为质”,“谋道”为要 ,爱民为先 ,反对增加民众负担。对孔子义利观进行概括把握 ,其实质内容可表述为“重利贵义”。孔子义利观对现代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前政客组成的一家研究机构日前向布什政府提出了一份报告,声称美国应该“帮助俄罗斯走正道”。至于什么是“正道”,那份研究报告没有细说。不过,从美国政客们历来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作派来看,那个“正道”不外乎是他们心里所想、嘴上所说和手中所做的。 然而,如果人们真要走上美国指出的“正道”,世界不大乱才是怪事。远的不说,仅从美国现政府的所作所为来看,实在难言它是走“正道”的典范。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撕毁条约”。布什政府把美  相似文献   

6.
犹豫的境界     
几乎每个入都有犹豫的时候,仔细观察,可从中看出不同的境界。孔子是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坚决不谈鬼神。子路向他请教如何侍奉鬼神,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人死后会去哪里.孔子的回答是:“未知生,  相似文献   

7.
何慧君 《民主》2008,(10):14-14
中国民主促进会的第一位擎旗人,“五一口号”的坚定践行者马叙伦先生集一生政治经验留给我们一句话:“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这就是我们中国民主促进会的行动准则。要使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思想品德、朴实的工作作风、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从而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地完善和发展,实现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我们这些后来人要不断地加强学习。  相似文献   

8.
国学赏析     
《侨园》2014,(2):60-60
[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1)乎!揖(2)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相似文献   

9.
寇学臣 《民主》2023,(1):18-19
<正>重温中共二十大报告,聆听民进十三大报告,内心总是有一种情愫在鼓动着,回顾自己近十年参政履职的心路历程,经过深入地回味和思索,这种情愫变得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新时代的十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越来越近了,民主党派干事创业的舞台越来越宽了,民主党派成员的自豪感越来越强了。由此,笔者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民进前辈马叙伦的政治嘱托“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刘晓蕾 《团结》2011,(5):46-47
亲属容隐制度是广泛存在于多种法律体系中的一项古老的法律原则。其基本含义即:对于犯罪,亲属可以不揭发,有权拒证、隐匿、包庇皆不为罪。 我国古代的亲属容隐制度 《论语》有记载:叶公语孔子日:“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则曰:“吾党之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显然.在孔子看来正直的道德要求是:即使犯罪。  相似文献   

11.
汪涵  廖晟 《民主》2023,(4):23-26
<正>65年前的1958年6月5日,民进主要创始人、首任中央主席马叙伦在病床上留下了他光辉一生中最珍贵的政治嘱托“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才有良好的结果,否则根本上就错了”。这是马叙伦上下求索几十年,寻求救国真理,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一生得出来的结论,也是他发自心灵深处的肺腑之言。一、“跟着共产党走,在正道上行”之历史层面哲学思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对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从人民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人士,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相似文献   

12.
“我以不贪为宝”这句话出自春秋时代宋国大夫子罕之口。《左传》记述了这则故事:“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旱弗受。献工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译为白话,意思是:...  相似文献   

13.
祝和平  付平 《学理论》2009,(20):40-42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名正言顺”,在中国传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中,“正名”被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孔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显然,古人已经认识到,名称重要,是因为名称和利益紧密相关。词语的名称存在大量的可操作空间。一方面是名称重要,一方面是名称存在可操作的空间,这就不难想象为何大陆和台湾会为名称而争论不休。这种争论在涉及到需要主权国家参与的国际组织时,如奥运会上台湾代表团的名称争论,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研究海峡两岸关于台湾的名称之争,就是要找出不同名称所代表的不同意义极其背后的利益指向。  相似文献   

14.
以君王贤人当时之荣对比布衣孔子身后"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的千秋功业,自是孰重孰轻的价值判断,却也暗含司马迁对孔子坎坷命途的不平与感慨,太史公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孔子没而未已,然而当时,却不曾荣。子贡问孔子:"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孔子答:"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我是美玉,我待贾者。本文讲述的是在太史公眼中,推引大道,待贾一生的另一个孔子。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22,(7):33-34
<正>近年来,民进连云港市委会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捍卫“两个确立”,牢记马叙伦“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政治嘱托,以党为师,同心共进。  相似文献   

16.
王香平 《党政论坛》2013,(18):34-34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语出《论语·述而》。子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认为,那种空手与虎搏斗,徒步跋涉急流,纵然身死也无悔意的勇猛之人,我不赞成。我赞赏的人,应当是遇事谨慎冷静,考虑周详,而后以善谋良策解决问题或成就事业之人。“所谓‘临事而惧’的“瞑’字,不是害怕的意思,而是敬谨的意思”。何为“敬谨”?就是只有心存敬畏,方能慎重考量、周全谋虑,由此才不至于出现大的失误或纰漏,才可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思熟虑的毛泽东公开宣称:  相似文献   

17.
薛涛 《瞭望》1994,(10)
小议“正名”江苏薛涛国人办事,最讲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就是圣人留下的名言。名若“正”了,凡事则冠冕堂皇.威风八面,其官方性、权威性也便易于确立。因此“正名”之风.历千百载而不衰,每当时代变化之际,此风尤其要兴盛一阵子。前一阵子,正名风就骤起...  相似文献   

18.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选自《孔子家语》)[译文]子路去见孔子,孔子问:“你爱好什么?”子路答道:“我爱好长剑。”孔子  相似文献   

19.
鲁修禄 《民主》2008,(9):19-19
“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在纪念中共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创始人马叙伦主席这一至理名言,将更加坚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信念,更加坚定与共产党亲密合作、肝胆相照的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佑命。  相似文献   

20.
“闻道”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李贽解,“说不闻道不可以死,非说闻道即当死也”。“闻道”是人生的追求,死而不得闻道,只是枉死。但并非闻道了就应当死去,而是即便死去,也不枉活过一场,可谓“死而无憾”也。 我想,“闻道”该当何解,还应当搞清楚。孔子所谓“闻道”,或则是“得到真理”,或则是“得到正道”,或则被理解为“掌握事理”,都落实在人生境界的修成上。以此而论,“朝闻道,夕死可矣”应当是没有疑问的。 但是,人有形形色色,对“闻道”又岂有统一的正解?你说“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