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中俄两国在各领域展开密切合作,促进了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两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政治信任、积极促进经济合作、大力开展文化交流,以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了解两国交往的历史,有助于正确处理两国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重要倡议,也是中俄北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俄两国在推进“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特定的挑战与问题。首先,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衰退的国力削弱了俄罗斯开发北方海航道的能力,而俄罗斯对华“二律背反”的心态也对中俄北极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次,中国在建设“冰上丝绸之路”过程中也在承担着来自西方反华舆论、中俄合作的分歧所带来的压力。为此,应从辩证看待中俄北极合作关系、建立参与北极事务的止损机制以及增强参与北极事务的战略战术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对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进程提供细节性优化,为促进北极地区的善治提供有效范本。  相似文献   

3.
周边外交和"命运共同体"是2013年中国外交的两大重点突破。作为中国最大"周边"的俄罗斯与中国互为传统邻邦,两国已经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和重大矛盾分歧;作为世界大国和地缘政治大国,中俄两国是维护世界和平、改善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同为与西方传统强国在全球治理和价值理念上异质化的两强,中俄两国在经济、安全、人文和国际秩序四个维度上存在着诸多利益交叉和重合,而这正是中俄"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和支柱。  相似文献   

4.
赵纪梅 《工会论坛》2006,12(2):120-121
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如今两国关系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但在目前两国关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经济合作滞后、两国关系“上热下冷”、缺乏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以及美国因素的制约等等。为进一步改善中俄关系,应展开大规模的互利经济合作,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提高相互信任度,加强合作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俄两国石油合作有着坚实的客观基础,至今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纵观这一历程,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和难点。目前中俄石油合作尚未进入项目的实际运作阶段,困难仍然很多,而且这种状况还需持续一段时间。尽管如此,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未来合作领域将不断扩大,相互依赖程度将逐渐加深;与此同时,合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矛盾和摩擦,输油管道等大型项目实施仍然有相当的难度。为推动中俄两国石油合作,笔者从5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安全结构在当今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国际安全内容的多层次性,军事、外交、政治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安全与经济、资源、生态环境、恐怖主义、粮食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非传统安全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发展变化。受此影响,中俄合作呈现出新的发展潜力。拓展中俄合作,保持中俄全面战略合作顺利进展,具有历史机遇性与时代使命感。  相似文献   

7.
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是国际人文交流和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俄旅游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两国综合分析内外环境的利弊因素,加强旅游政策领域的对话沟通和旅游市场的合作开发,探索、开创新的旅游合作方式,共同解决旅游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8.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实现了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性跨越,欧亚大陆一个崭新的区域性合作组织诞生了。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发起成立该组织和在该组织中起主导地位的两个大国,它们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及两国自身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是怎样的一种互动,或者说“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俄关系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内在联系呢?本文围绕这个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上海合作组织”凸显中俄利益…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对能源的争夺加剧,欧亚大陆腹地(尤其是中亚地区)正日益成为大国激烈角逐的竞技场。中俄作为中亚地区的两大邻国,出于商业利益、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关切,都对该地区极为重视,在防止其他大国插手中亚事务、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方面彼此互相倚重。中亚地区是中俄两国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地缘战略空间,相互竞争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但这也为中俄之间展开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创造了契机。作为地区合作与安全架构,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内平衡的是两大强国的利益,反映了中俄两国维护欧亚大陆安全的共同需求,并且使中亚国家能够在平等基础上与本地区大国探求促进合作与安全的途径,因此上合组织为协调中俄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关系和加强合作构建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俄经贸合作迅猛发展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两国边境地区的跨国犯罪问题日渐突出。为了维护国家和边境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切实保护双方公民合法权益,中俄两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合作法律基础和合作机制,并在中央层面和地区层面都建立了警务合作关系,在协助办案、协缉遣返、公民保护、大型活动安保等方面开展合作,有效预防和打击了跨国犯罪。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外交评论》2003,(2):80-84
对外经济合作是中国外交和外经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基本立场是“守约、保质、薄利、重义”。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比较成熟的业务方式有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境外投资等。中国政府在 5 0多年的对外经济合作工作中 ,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对外经济合作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增进了人民间的相互了解 ,推动双边友好关系的发展。本文旨在使读者了解对外经济合作的基本情况 ,以便加深对经济外交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棕榈油对印尼而言是一种战略商品,但因为种植棕榈树需要砍伐焚烧雨林,易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所以印尼棕榈油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一直饱受国际环保组织和以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批评与质疑。佐科政府因“亲民”和“务实”的外交理念,强调保护棕榈种植户的利益,重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在多边外交舞台和与相关国家经贸关系上投入了大量资源,积极开展棕榈油外交,为棕榈油争取国际性的合法地位。但随着全球范围内反棕榈油情绪的进一步升温,在国内缺乏相关科学研究支撑的情况下,如何为印尼棕榈油产业正面有效发声,获取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成为摆在佐科政府面前重大的经济外交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交的三维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敏 《外交评论》2004,519(3):71-77
中国外交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呈现三维的特点:在空间上从总体外交向立体外交发展,公共外交日益突出;在平面上务实地确立对外关系中重点、基础和首要的格局;在时间上与时俱进,适应形势的变化,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但是从时间维度看,一些外交行为和公众观念仍然受到某些旧政策惯性的影响,摆脱其影响,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文化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智 《外交评论》2003,(1):83-87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文化外交成为外交的一种新型方式。本文试图从跨文化的国际传播角度,结合外交实践,探讨文化外交的内涵、外延及其地位作用。该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拓展对外交概念的理解,强化外交活动的自觉,加速全方位、立体型外交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孙德刚 《外交评论》2007,19(6):59-67
准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实体在次级安全合作方针之上形成的安全管理模式,它与联盟、松散联盟、联合和协约等范畴之间存在类别上的差异。准联盟成员出于安全合作目的聚合力量,却不为安全合作签订正式盟约,体现出"联而不盟"之特点。准联盟构建的隐性逻辑是安全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认知共同体或价值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后冷战时期,准联盟外交日趋频繁,这对当今世界的联盟体系将产生"侵蚀"作用。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和扩展,准联盟将成为其维护安全、提高地位和拓宽海外利益的重要借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是指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地普及的过程,也是市场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空前发展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有发展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国际社会成员通过激烈的竞争和密切的合作,彼此的联系也将更加密切。经济外交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经济全球化不被少数国家和少数垄断资本控制,有必要通过经济外交,建立新的经济外交机制,促进经济全球化向着既注重效益又兼顾公平的方向发展。这是21世纪各国对外政策和外交活动所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战略机遇期内 ,中国外交应实施以下战略和策略 :把握中美关系走向 ,努力构建中美关系发展的稳定框架 ;广泛建立伙伴关系 ,发展制衡、协调与合作的大国关系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加强睦邻友好 ,积极经营周边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日本对外能源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关于日本能源方面的新数据,揭示了日本能源进口、利用效率、能源结构和战略储备等新情况。阐述了日本的新国家能源战略,及其基于这一战略的对外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分析日本实行对能源生产国家进行大规模能源合作与国际能源协调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包括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加强与传统油气重点地区及国家关系等在内的日本国际能源战略五大方向。并对日本的国际能源战略的动机、效果和战略的恰当与否进行了深入评析。  相似文献   

19.
保加利亚对外政策是政府的一项职能,应遵循宪法中有关国体的原则。对外政策的重点决定着目前政府的决策和外交上的业绩,目标在于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建立最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其中包括:加入北约和欧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担任非常任理事国,在欧安会任主席国,发展双边与多边地区合作,发展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并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中东各国、亚太地区国家发展双边往来。在亚洲伙伴当中,中国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两国建交55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双边关系,不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或政治矛盾。  相似文献   

20.
钟飞腾  张帅 《外交评论》2020,(1):20-64,I0002,I0003
从2017年开始,国际舆论较为频繁地使用"债务陷阱外交"描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战略目的。从经济角度衡量,中国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贷款条件并不苛刻,且在中国推出"一带一路"之前,大量中低收入国家的债务负担就已经出现明显增长趋势,并不存在"一带一路"引发系统性"债务陷阱"的问题。因此,"债务陷阱外交"论缺乏经济基础。进而可以发现,东道国及其所处的地区政治环境在"债务陷阱外交"论产生与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地区环境与国内政治选举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通过比较案例研究分析了"债务陷阱外交"论在典型国家出现、传播与发挥影响的机制。"一带一路"项目往往与东道国执政者"政治捆绑",国内权力更迭导致的国家发展战略变动,为该国政府改变自身对"一带一路"的政策选择创造了空间,其所处的地区政治环境也显著影响政策变化的幅度。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时,既要与东道国进行双边互动,充分重视东道国国内不同力量的博弈,也要注意到沿线国家所处地区政治环境对该国能否持续参与"一带一路"构成制约。我们需要以一种更加多维的视角进行思考,超越传统的紧盯美国的对外政策模式,为"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营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