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与印尼是近邻,又是亚洲发展中大国,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对东亚区域经济和中国与印尼双边合作关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5年中国与印尼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经贸关系更上一层楼。中国与印尼的经贸关系有什么特点?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背景是什么?存在哪些局限和困难?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是东南亚地区领头的国家,美国与印尼关系对亚洲有着重大的影响。冷战时期,美国把印尼视为遏制共产主义和中国的重要一环,两国关系经历了交恶的苏加诺时期和结为盟友的苏哈托时期。苏哈托下台后,印尼新政府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印尼与美国关系虽然密切,但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本文分析了影响印尼与美国关系的几个因素,与读者探讨。  相似文献   

3.
潘玥  肖琴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3,(2):40-53+153-15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印尼“五通”合作成绩斐然,两国关系持续向好,并明确了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然而,在这种背景下,印尼的涉华传播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中印尼关系的正向发展背道而驰。其中的原因,一是印尼媒体涉华报道被程式化地纳入富有冲突性的“政治化”框架中,“一带一路”倡议与涉华议题遭遇污名化传播,印尼媒体负面涉华报道较多;二是中国国际传播权重不足,在外宣中存在话语体系不当、重心偏差、缺乏规划和深耕等问题,外宣成效有待提高;三是受冷战思维的影响,部分印尼人对综合实力日益提升的中国抱有疑虑,质疑“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进而对中印尼合作项目、中国企业与中国劳工提出疑问与批评。由此,中国在印尼的国家形象,印尼对中国的好感度和认同感均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可以根据国家形象理论,从不同角度提升国家形象,建构新时代国际政治传播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进而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具体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途径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标识;二是企业坚守底线,合规经营,担负起社会责任,促进互利共赢;三是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自塑”能力,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印尼于1990年8月8日恢复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一件大事,推动了中国与新加坡建交,使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步入历史上的最佳时期。中印(尼)关系的重点是在发展经贸关系上,以此带动政治、体育、文化等友好关系的发展。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中国印尼邦交关系的建立,对印尼华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否顺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成为划分印尼华人社会中进步与保守群体的标准.受中国印尼局势发展的影响,印尼华人社会中的保守华人群体出现了动摇和分化.不过,在中国印尼建交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印尼国内外的复杂因素亦影响了保守华人群体所发生的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苏哈托时期,印尼与东盟一同成长,印尼对东盟的发展和壮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后苏哈托时期,印尼与东盟的关系呈现出一种互动的态势.未来印尼与东盟关系将向积极方面发展,其主要理由是:加强与东盟的关系,是印尼各届政府外交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搞好与印尼的关系也符合东盟的长远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印尼战略伙伴关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北炎 《东南亚研究》2007,(1):35-38,50
2005年中国与印尼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两国关系新的里程碑.自此,两国关系打开了新的一页,向全方位、多层次和多渠道方向发展,但经贸关系的发展仍然是两国的重点,中国将加强对印尼的直接投资.当前两国关系还存在一些障碍,印尼国内还存在排华因素,须要努力防止排华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955年万隆会议之后 ,印尼与中国的关系飞跃发展 ,以 1956年 9月 30日苏加诺总统前往北京进行首次国事访问达到最高点。 196 5年印尼在马来西亚成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之后 ,宣布退出联合国。此举也增加了印尼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孤立。但是 ,雅加达与北京之间的联盟却因此而确定[1] 。苏加诺在总统任期内共三次访问中国 ,而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总理周恩来都曾到印尼访问。 196 3年由中国提供资助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在雅加达举行 ,大约有 51个国家参加。这是两国共同充分开拓时局的具体合作之一[2 ] 。在 196 5年 8月 17日的国庆节演说…  相似文献   

9.
"心心相印"伙伴关系是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提出的发展与东盟国家关系的新目标,该目标致力于实现日本与东盟国家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印尼作为东盟中的大国,是日本重点经营的对象。日本主要从两大路径来推动两国"心心相印"伙伴关系的建设,一是改变对印尼援助方式,从注重自身经济利益转向促进印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建设,以获取印尼的信任;二是积极开展文化外交,通过教育、文化交流促进两国国民的相互理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日本采取的策略包括:官方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官民协作推进;注重两国的对等地位;将文化理解与社会责任寓于经济活动之中;加大与印尼在民生领域特别是落后地区民生领域的合作;保持合作项目的机制化和常态化,并注重事后影响力的维持。日本构建与印尼"心心相印"伙伴关系的经验对中国与印尼关系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与印尼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稳步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两国高层防务交流频繁、美国对印尼的军售规模明显扩大、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人员培训成果明显。但是,相比其他东南亚国家,印尼在发展对美军事合作问题上仍有所保留,这与印尼的整体战略设想、国内政治及对周边安全态势的总体判断有关。未来一段时间,美国与印尼的关系仍将保持发展势头,但不足以导致印尼改变"独立而积极"的外交方针。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从广东与泰国经贸关系的基础出发,重点分析粤泰经贸的现状和前景,并介绍了在泰国政治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双重条件下粤泰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plores two models of non-state education provision in Myanmar (Burma), in order to draw conclusions regarding templates for ethnic education regimes in this fast-changing country. Ethnic Armed Groups in Myanmar have developed education systems in the context of long-running armed conflicts. This paper examines two such regimes. Karen communities struggle with few resources to educate their children. Despite great difficulties, the Karen National Union has developed a curriculum based upon one Karen dialect, which is employed in about 1,000 schools. Graduates of this education regime are mostly unable to speak fluent Burmese, or to integrate with the Myanmar tertiary education system; they are orientated towards a Karen national identity, rather than Myanmar citizenship. However, with the beginnings of a substantial peace process, Karen educators will need to re-think their implicitly separatist agenda.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is offered by the Mon ethnic minority. The New Mon State Party has had a fragile ceasefire since 1995. Some 270 Mon National Schools provide Mon language instruction at elementary levels, shifting to Burmese at middle school. As the Mon Schools follow the government curriculum, with extra classes in Mon language and history-culture, graduates are able to matriculate and enter the nationwide tertiary education system. We argue that the Mon experience can be a useful model for education reform in a transitional Myanmar, as political and civil society leaders negotiate a more decentralised state.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 2 0多年的发展 ,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 ,两岸经贸关系存在着明显的间接性、单向性和不平衡性。加入 WTO后 ,两岸在开放市场、减少限制上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 ,使两岸经贸关系呈现出范围扩大、程度加深和规模增加的趋势 ,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贸易争端浮现、人才争夺加剧等问题 ,并面临经济区域化加速的挑战。为了趋利避害 ,促使两岸经贸健康持续地发展 ,两岸有必要建立经济合作机制 ,实现由“功能性合作”向“机制性合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