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注重领导班子建设,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九五”开局,世纪之交,未来15年发展宏伟蓝图的展开,必然引起中国社会进一步、全方位、更深层次的生动而伟大的变革。作为领导和推动这场社会巨变的中国共产党,其自身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2.
正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宣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  相似文献   

3.
对辛亥革命的正确评价 ,涉及到用历史唯物主义对待中国历史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问题 ,关系到正确全面评价20世纪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问题 ,因而中国共产党人 ,特别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非常重视科学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他们十分重视革命史的研究 ,给人以教育和启迪。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 ,建立了真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提出了民族民主革命纲领 ,领导发动了一场具有20世纪历史性巨变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创建了中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史的进程中,五四运动不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且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迪了人们的心智,影响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出路的思考和选择.正是在五四运动中,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巨变,他由一般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并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继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又经历了两次历史性巨变。这两次历史性巨变既有不同点又有共同点,两者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及共同规律。一、两次历留住巨变的区别和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历史性巨变,由于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而它们的任务和性质、内容与表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两次历史巨变的任务和性质不同第二次历史巨变是继孙中山领导的以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标志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其中心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和以梁实秋为代表的新月派文人,曾经展开了一场文艺论战。这场斗争的是非曲直,本来是了了分明,史有定评的。但由于时越半世,所以今天的人们,对它多已陌生。在一些青年的心中,由于对这场论战的历  相似文献   

7.
竞争,这个过去长期被人们视为资本主义的东西,在改革的浪潮中,已悄悄地在中国大地出现了。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发生巨变。这场巨变,不光限于经济领域,亦遍及政治、文化领域,同时波及党史界,使人们不能不面对现实,改变长期形成的历史偏见,公开承认竞争,并以欣喜的心情把竞争机制引入党史工作。  相似文献   

8.
《奋斗》2021,(8)
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恢宏画卷,不懈奋斗、理论创新、党的建设贯穿其中。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就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中国革命三大法宝,革命胜利之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启了"进京赶考"之路的探索。历史发展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如果用一个字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进行概括,可以浓缩为一个考试的"考"字,  相似文献   

9.
20年前,在神州大地上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烟,带来了思想大解放,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的大转折,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0年来,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课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获得了昂然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就是要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用新的思想解放,解决新的历史课题,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用新…  相似文献   

10.
唐冠军 《学习月刊》2010,(2):50-50,98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长江航运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悠悠甲子岁月.弹指一挥间.一代又一代长江航运人,同舟共济,扬帆奋进,长江航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巨变。今天的长江已经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通航最为繁忙的河流。一个腾飞的黄金水道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演变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我们定位我们社会有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即以“改革”为坐标,将之前的称为“改革前”,将之后的称为“改革以来”。这个定位当然是重要的,因为改革开启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巨变。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往往被人们忽视了,这就是,这样的定位方式导致了人们对“改革以来”一些重要转折的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20年前,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开展了一场热烈的大讨论,就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到今天,人们对这场讨论还是记忆犹新,而这场讨论的积极作用,也仍然很明显。我们重温这一段不平常的历史,一定会得到不少新的感受和启发。一、一场大讨论带来思想大解放人们的认识,提出的理论观点,制定的路线,作出的决策,处理的问题,究竟正确不正确,是真理还是谬误,怎样来区别?检验的标准是什么?这就是当时讨论的问题,即真理标准问题。为什么要讨论这么一个问题?这是当时进行全面拔乱反正的需要,是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向前发展的需要。这个问…  相似文献   

13.
20年前的今天,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推动这场变革的直接动力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本期推出的这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重温这段历史,更重要的是用它提供的伟大理论,去描绘现在,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14.
从战略高度看“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中国社会中始终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纵观历史发展的轨迹,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中国社会所经历的急剧而深刻的历史性嬗变,都未能绕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的历史起  相似文献   

15.
朱春阳 《当代贵州》2020,(11):80-80
春暖花开了,中国的疫情在经历了高峰的惊魂时刻后,似乎已经出现了转机,而中国以外的疫情还在蔓延。中国是这场灾难较早的受害者,中国经验也正在被作为各国学习的范本而扩散,以至于有人在网络上把这称为“抄中国作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然而,中国面对这场灾难付出的代价却似乎成了一个无人愿意面对的伤疤。窃以为,这场灾难,如果仅仅是教会了民众勤洗手、戴口罩,如果仅仅是以开几场感人肺腑的庆功会而收尾,如果仅仅是被大张旗鼓地当成一场盛大的感恩教育,那么这场灾难的真正价值可能并没有被呈现出来。如果人们还要继续耐心地去等待对野蛮干预疫情直报的官员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6.
注定,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春节假期,也改变了绝大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国人民彼此牵挂,心心相连。"抗击疫情如救水火,我们要与时间赛跑!""这场硬仗,势在必得。挺过这个冬季,就是春天!"……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打响。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战"疫",是考验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次艰难战"疫"。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苑》2014,(7):30-30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宗旨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列强,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宰割中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是通过中国的封建军阀来间接地统治中国的。中国的军阀,当时以北洋军阀为主,因此,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的大革命是一场民族民主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18.
正两百年前的今天,一位伟人诞生,他就是卡尔·马克思。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百年来,正是因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古老中国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积贫积弱中走出来,亿万人民才改变了命运。当今中国,已经发生历史性巨变。站在新时代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又是如  相似文献   

19.
士荼 《前线》1985,(12)
“浪潮!浪潮!浪潮!”这是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谈论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火海的浪潮仅仅拍打着堤岸,而以电子化、信息化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则冲击着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回响。您想了解这场革命的内容和它产生的巨大影响吗?您想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把握它的脉搏吗?那么,请您读一读《挑战与机会》吧。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4,(8):9-17
雨果有句名言:“地球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一个时机已经到来的想法。”2014年,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时机到来了。这一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美国《时代》周刊则将其定义为中国的“历史性转折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