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青少年在互联网上的攻击行为的表现与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对青少年在互联网上的攻击行为研究作一个简要的概述。首先对互联网上的攻击行为的概念做出界定,并概括互联网上攻击行为的主要形式。然后介绍有关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攻击行为与实际攻击性关系的研究。最后对这一新的攻击行为从现实与互联网两方面提出一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与互联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络对青少年可以产生积极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为青少年的交流、创新、娱乐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给我们带来灿烂未来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加强互联网对青少年双面影响的研究 ,将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工作 ,使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徐莺 《桂海论丛》2005,21(1):63-65
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通过煤介教育,使众多的青少年认识互联网的本来面目,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过滤能力、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学会合理、有效地驾驭和使用媒介。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作为一种近年来兴起的新的信息形式与交往方式 ,对青少年的思想与行为产生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是新形势、新情况下亟待深入研究的新课题。对这个课题进行系统的、动态的、全方位的研究 ,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与改进青少年工作的需要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对互联网的传播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该课题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对青少年这一最主要的受众群体的影响,已经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方面深入到了各个领域。青少年以其特有的道德意识、规范、心理和行为,生活在“网络社会”,在形成其网络道德的过程中,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因此,如何根据青少年自身特点,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道德体系,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6.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人格和行为方式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日益普及,青少年已成为网络最为活跃的使用者.在低俗有害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中,无序、无界、匿名传播的网络状态,对青少年人格缺失甚至形成犯罪型人格起着诱发乃至推进的作用,给个人成长、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对于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行为,需要采取严厉的打击取缔措施,要完善网络立法,并从互联网技术上对低俗信息予以过滤堵截,从而使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侵害降到最低,同时,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各个方面也应自觉承担起责任,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从社会中获取信息、与社会成员分享与交流信息的过程。青少年是当前我国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也是在互联网上最活跃的人群。互联网的出现及迅猛发展,社会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的变革,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使青少年社会化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面对互联网给当今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深刻的不确定性,应对策略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着眼于长远,而不能局限于当下就事论事;解决问题应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这个大的系统,而不是局限于青少年群体本身及表面上看起来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学校、传媒等。  相似文献   

8.
一、互联网进行学习新媒体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影响 (一)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青少年对互联网的运用,使他们大大开阔了眼界,但各种社会思潮也通过互联网即时传播,深刻影响着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其中一些带有极端倾向的思潮。影响更复杂,也更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9.
基于支柱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采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互联网依赖的影响以及负向情绪的中介作用发现,第一,要求型教养方式与回应型教养方式均能避免青少年过度依赖互联网;第二,与要求型教养方式相比,回应型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互联网依赖程度的缓解作用更为突出;第三,负向情绪在回应型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互联网依赖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重视良好家庭氛围的创设、注重子女的自主性发展、关注子女的情绪调节有利于引导青少年适度使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在我国呈现井喷式发展,逐步取代传统互联网.当代青少年作为“数字原住民”,基本直接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新生力量.作为新一代网民,青少年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具有“全时空”特点.移动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加深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明显的互联网化特点.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因势利导,丰富儿童的认知,培养儿童互联互通的全球眼光和思维,培养具有现代国家意识,同时具有数字时代意识的新一代公民.  相似文献   

11.
政府主导建设农业信息网站完善程度各不相同,互联网远程教育功能在山区初步显现,相关职能部门在互联网管理方面采取了大量有力的措施。山区农村互联网发展总体上属于初级阶段,网民数量少,构成比较单一,农民涉足网络还比较少。网络对网民的思想道德观念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强化了网民主动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冲突,网上的消极信息对部分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研究互联网在山区农村推广及其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应辩证地把握互联网在山区农村推广及其对社会道德影响的阶段性特征,重视政府引导在互联网对山区农村道德的影响上的重要作用,正确评估互联网推广对山区农村社会道德影响的长远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网络社会的青少年在享受着网络社会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 ,也在被互联网所改变 ,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无约束性会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 ,网络侵犯行为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网络侵犯行为的表现及其特征 ,并给出了青少年网络侵犯行为多发的原因 ,进而提出了网络侵犯行为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互联网异军突起 ,并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进入千家万户 ,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道新的风景线。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 ,它不只给青少年带来灿烂的未来 ,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因而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工作 ,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已成为一把“双刃剑”。目前中国网民总数已超过3亿人,30岁以下的青年和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0%。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人格健康,阻碍了青少年情绪社会化的进程。网络依赖、网络性心理障碍可导致青少年的自杀行为。“自杀网站”成为青少年自杀帮凶,沉溺网吧、在线游戏可间接导致自杀。“网恋”有着重大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互联网+教育”这一特殊视角看,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新的知识生产、转化、储存、学习方式.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信息和国内外优秀课程资源,为青少年学生自主学习、为青少年学生培养和增强动手能力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人们的学习生活——知识传播、技能习得、品德养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现行教育教学(包括教师)只注重陈述性知识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以“标准答案”进行“统一”评价和规范的做法,构成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撼动了现行教育教学的根基.这种影响和冲击实际上是对教育教学艰难改革强有力的倒逼和反推,体现了一种革命性大趋势.人们唯有乘势而为,协力推进改革,才能使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成长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因其突出的、令传统传媒望其项背的优势,已经成为普法宣传的新载体。新世纪新阶段,普法宣传工作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挑战。青少年人群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犯罪事件有增无减,利用互联网络加强和扩大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在新时期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为审美活动提供了全新的舞台,也重构了青年审美的内在框架,在多元化展现当代青年审美意趣的同时,也影响着青年审美价值观念的走向。互联网世界的泥沙俱下与多元文化的价值冲突,令互联网美丑交织,也让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欠缺判断美丑的能力,甚至出现了以丑为美的现象。在移动互联网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介之后,青年审美趣味的更替和演化也与新媒介技术的发展高度相关,会对青年的观念与行为产生难以预估的影响。对此,须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对青年群体进行正向引导,积极培养和强化青年审美的主流价值观,塑造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和互联网运用的日益广泛,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已经成为青少年接触世界、认识世界和融入世界的重要渠道。随着网络功能的演变,网络社区越来越成为人类新的交往空间,对人际互动形成极大促进,对广大青少年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认真研究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形成和发展状况,把握其发展规律和趋势,研究青少年在网络社区中参与互动的特点,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服务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从社会学社区理论的视角,对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形成、兴起与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构建健康和谐的青少年网络社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日益凸显其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其积极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有助于培育和传播主流政治文化、提供积极的网络政治实践和政治训练.但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消解特定社会主流政治价值观、一定程度上降低青少年作为社会公民的社会属性.正视这些影响和作用,发挥出网络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正能量,不仅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进程,还有利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在5G商用浪潮的推动下,我国进入了高速、移动、互联的时代,这种兼具动态主体性和技术内生性的系列变化给互联网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以信任和主动塑造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声誉管理有利于提升组织美誉度和公信力,助推组织行为的实施。以声誉管理理论为研究视角,提出其对于互联网治理的方向变革,并对互联网治理路径进行探讨,从行为维度、道德维度、专业维度以及合法性维度强化互联网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