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邰国贵 《各界》2009,18(12)
一、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在小学的课程结构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特定的教育背景下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儿童心理需要.并通过实际锻炼而形成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并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加以感受.  相似文献   

2.
张宇 《各界》2010,19(3)
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品德与社会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论责任心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对待国家、社会和他人态度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优劣的基本尺度。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少数人受狭益的功利主义影响,个人利己主义日益膨胀,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心变得日益淡薄。值得注重的是,有关儿童、青少年品德状况的调查也表明,一些儿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不负责任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如果我们任凭这些不良品德在我国年轻一代中蔓延,势必会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在我国社会中大力倡导并提高公民的责任心,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责任心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0)
留守儿童一直是农村小学教育重点关注的对象。由于"留守儿童"正处于最佳教育阶段年龄段,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将对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全社会都应该关注。从小学教育的视角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深入分析留守儿童的心智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建议,期待引起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康冬梅 《学理论》2011,(35):280-281
养成教育是培养未成年人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涵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未成年人养成教育的实施途镜有三:一是学科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二是养成教育注意新方式方法;三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狠抓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6.
乔雪艳 《学理论》2011,(29):3-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是指将人看作社会的主体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说到底就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以人为本的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更加注重个体价值,即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全面、自由、和谐的品德和性格,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最终趋向自由全面地发展。在以人为本的内在规定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方式必须向养成教育转变,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因材施教,并且要注重主体间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张龙雨 《学理论》2013,(11):263-264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倾向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小学化"倾向的出现有传统文化层面的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分不开,也是幼小衔接遗留的产物。"小学化"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应坚持适度教育,尊重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5)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一直备受关注。孩子从三岁起便开始接受学校不同程度的教育。然而,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养成教育对于孩子也尤为重要。家庭养成教育是家长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家长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教育,更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教育,因此家庭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在农村,因为其环境的复杂,农村家庭养成教育更是备受关注,笔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研。  相似文献   

9.
马悦 《各界》2009,18(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为,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在生活中自我觉悟,在教学中我把生活与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紧密结合起来.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刘运玺 《学理论》2010,(23):206-207
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既能使其优秀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审美情趣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思想、价值观多元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发展和创新,可以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把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大学生养成教育通过不同的平台和途径相结合,可以促进大学生养成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尚千红  闫立超 《学理论》2009,(9):114-115
法律信仰是实现真正法治社会的精神条件,是现代法律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法律信仰对整个法治来说更具有基础性、发展性、未来性:同时.法律信仰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而养成教育对青少年法律信仰具有特殊的借鉴作用和价值。青少年法律信仰养成教育的途径应在实践中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2.
林巧 《学理论》2010,(3):140-141
社会对高职人才寄予厚望和高职毕业生社会认可度不高,这一现实矛盾决定高职院校必须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放到首要位置。文章明确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涵和基本内容。提出课堂理论教育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基础,日常训练是核心,有效评价体系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李晓丽 《学理论》2010,(13):66-67
荀子的人性论使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以及环境的影响,由此肯定了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化性起伪"告诉我们养成教育的可能性以及礼仪引导、环境塑造、个人学习为主的养成教育方法,全面把握荀子思想的可取性和他的阶级局限性,重视养成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14.
郑亚男 《学理论》2013,(11):277-278
道德情感是品德结构中的条件、要素,也是德育过程形成的行为中介,在道德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可是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所以说,对于小学生在道德情感培养上的缺失需给予特别的关注,从而整体平衡道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达到和谐统一。从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道德情感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期提高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常彦 《各界》2009,18(3)
道德养成教育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养成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会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杜福新 《学理论》2008,(9):60-60
全日制公立初级中学、市级规范化办学合格学校—哪尔滨市第55中学确立“师爱至上,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科研为先、创新为魂、特色为翼、全面育人”的办学思路;“自主创新,构建和谐”的发展主题。逐步形成了“养成教育为奠基,特色活动为桥梁;养成教育迁移为手段,合作学习为目标”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德育工作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途径,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德育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7.
品德是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我国干部选拔和任用的首要标准。加强品德修养,是公务员提高政治素质,提升行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干部队伍和公务员绩效的现实需要。公务员品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务员品德结构、品德测评、品德与绩效的关系及公务员品德建设四个方面。综合文献研究,在围绕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构建公务员品德结构方面,学者们的认识具有一致性;对公务员品德测评的问题、指标、方法、主体及结果运用进行了梳理、概括与总结;探讨了公务员品德、能力与绩效的关系;提出公务员品德提升应注重品德监督、培训、考评、责任追究及声誉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但是,公务员品德的研究在公务员品德指标与标准的量化、公务员品德对工作绩效作用机理及公务员品德较系统的提升机制等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尚待深入。  相似文献   

18.
刘海莹 《各界》2009,18(12)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让学生感知社会,培养学生跟上时代节拍,成为现代人的新型学科,是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是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和适应社会能力,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它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了全面提高社会课的课堂效率,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9.
康亚敬 《学理论》2011,(4):82-83
目前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其原因有:一是文化市场失控,糟粕性的东西扰乱了学生的视线;二是独生子女及留守儿童大量出现,溺爱、简单粗暴、放任自流等不当家庭教育方式;三是学校教育缺失,应试教育仍占大部分市场,轻视学生的品德教育,法制教育效果不佳。改善这种情况的措施有:一是加大普法力度,二是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三是强化家庭教育功能,明确家长责任,四是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一) 难教学生问题是很使教育者伤脑筋的。难教学生,解放前一些心理学著作称顽劣儿童(或顽童)和问题儿童;现在西方叫差生,也有反对给学生戴上“差生”帽子的;苏联心理学家一般用困难学生或难教学生的概念;我国一些教师也习惯叫差生,品德和学习均不好的叫“双差生”,也有叫后进生或难教学生。所谓难教学生,我认为是指那些具有各种不良道德品质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