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草辩     
偶然翻阅某杂志,其中有篇文章把小草比作“性格软弱”的象征,鼓励大家当“参天大树”。笔者不否定作者的全部观点,但颇有不同之感。小草虽小,人们千踩万踏之后还是倔强地向上生长,洪水和沙砾虽能短暂地淹没小草,  相似文献   

2.
甘肃平凉市人大常委会 王金玉:《人大研究》杂志1992年第8期,整个是好的,但文字校对工作不细,差错较多。如:第26页倒数12行把国家“的”形式误为国家“有”形式;第4页倒数2行把“发表”写成“发展”;第23页顺数10行把“和议案的内容”重复了两遍。  相似文献   

3.
读吏与明智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先生有句名言:读史可以明智。“明智”者,心明眼亮之谓也。他所说的“史”不知是否包括中国的历史。唐初著名的政治家魏徵先生则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他所说的“古”,大概指的就是文字留存的中国历史了;千古兴亡事,过眼似烟云,倘不凭借寿于金石的文字,又怎么能够以之“为鉴”呢?这么说来,读读中国的历史,也是“可以明智”的。  相似文献   

4.
“微博粉丝”背后有利益链8月10日,《求是》杂志所属的“求是理论网”开通官方微博,不久,该微博就集结了不少“粉丝”:也在同一天,有关某知名女艺人在“七夕”公布婚讯的微博,转发量累计达508649次,位居某知名门户网站微博“一周热门转发”排行榜的榜首……  相似文献   

5.
我对贵刊整体质量不太满意,因为我觉得文章选题不合口味。不过,贵刊有助于我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希望你们多报道一些大型工程建设如铁路、公路、水利、绿化、能源等方面的情况,少数民族有特殊贡献的名人学者也可多做介绍。我已82岁,是学机械工程的。过去我曾摘录了多处差错,如地名、单位等,提供给你们,这次又从手头所有的杂志中挑得几处,也不想“吹毛求疵”,只希望你们尽可能地消灭差错,办好刊物,更上一层楼。《今日中国》是世界性的刊物,不能有不必要的差错!对整体质量不满意@郑未迁  相似文献   

6.
每个同学头脑里都有一只“智慧鸟”,谁能让“智慧鸟”飞得高,谁的学习效率就能突飞猛进。不信?读读下面的对话你也许会眼界大开!  相似文献   

7.
时下,不少干部很少“有时间”静心地听听广播、用心地看回电视(指理论节目)、认真地读读报纸了。 正是由于学习空气的淡薄,有的人几年下来并无多少“政治进补”,导致了严重的“营养不良”。虽然这几年许多干部经过了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但“政治缺氧”现象仍很严重,学习上亏空,认识上欠债,一些干部经不起改革  相似文献   

8.
人大质询法院不容置疑□苏元华《法学》杂志1996年第9期发表了李晓斌《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文章认为:人大质询法院不符合宪法本意,有“违宪之嫌”;法院的独立审判不宜接受人大质询,否则有“妨碍独立审判之嫌”;质询法院无助于...  相似文献   

9.
<正> 这是一件我亲历的事:日前一个典型介绍材料因校对失误,把文中“招摇撞骗”的“摇”宇误为“遥”,在定稿前发现了这个差错,但有人不让改,理由有二,此稿已经上级某部门某某修改过,人家是有名的笔杆子,不会错;若乱改人家的东西,上头会不高兴。原本非常简单的一件事,错了就改过来,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有人的心态就变得复杂起来。这也许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少不了要写文章,无论是发表在刊物上表达政见的署名文章,或是日常工作中撰写的公务文书,都应力求减少差错。虽然,每个撰稿人都希望自己写的文章质量好,差错少,但我们仍发现不少文章存在的差错,其原因除了撰稿人的业务水平问题,更多的是对此问题的思想态度问题,有的人对差错问题重视不够,以“无错不成书”掩饰差错,导致某些差错经常出现,甚至一再重复“昨天的故事”。因此,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文章写作中常见差错的主要类型 1.常识性差错。这类差错是因撰稿人对一些政治、经济、人文史地常识缺乏或掌握不牢所致。这类差错常出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抱柱守约”随想张文雯近来读书,偶拾一则以命守约之故事,不妨抄录于下。早年间有个书生叫尾生,一次与女友相约在某桥下见面,结果,女友没来(不够意思),洪水来了。尾生君因有“不见不散”之约在前,便抱桥桩子死等,至溺毙。遂有“抱柱之愿”的典故。中国是以“道...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校园的金三角——食堂、宿舍、教室的路上,以及其他学生经常经过、聚集的地方,都存在着一种“文化现象”:由五花八门的宣传海报组成的琳琅满目的广告世界。 一段时间以来,校园广告呈泛滥之势:某学生商店欲招当班先生、当班小姐,某三资企业欲在学校内觅业余推销员,某学生组织欲补充几位得力的“干事”,需张贴各种“招聘”广告;某部门有一批学生“急需”的教材、文具用品或生活用品,价格便宜,需“商品信息广告”;某学生会换届“成功”,新当选学生会干部名单要公诸于校,某系获得某项体育比赛桂冠,需“祝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的八岁小儿子因发烧、咳嗽不止送入本市某医院住院治疗.因医院误诊,造成孩子治愈时间延长了几十天,而且留下了轻微后遗症.为了要求医院赔偿损失,我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签定,其鉴定结论是某医院对我儿子疾病的治疗有差错,但不属医疗事故.我想,既然医院在治疗上有差错,就应当赔偿损  相似文献   

14.
“真伪之辩”平议诸尚一我不认识柯云路。尤其遗憾的是,没直接读过作为“从事人体科研、气功科研的科学工作者”之一的柯云路关于这门科学的著作。有之,则是在1995年10月号《探索与争鸣》杂志上他致杨振宁等四位教授的那封公开信──《人体特异功能真伪之辩》。这...  相似文献   

15.
“剪”下留情张寿之国人之癖好玩形式、凑热闹、抖排场,于剪彩也可见一斑。诸如某楼某馆奠基、某路某桥竣工、某店某中心始业,等等,哪怕就不过是“竹篱茅舍”、“羊肠小道”之类,且大都是掏群众腰包办的一点事,也照例要“公事公办”,特邀各级显贵、各路要员聚会,在...  相似文献   

16.
去年年底,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宋养琰教授在南京金箔集团以“民营企业如何走出困境”为题,作了历时3个小时的精彩报告。报告中提出的许多问题不仅切中时弊,而且很有见地。本刊不吝版面,刊登其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和关心民营企业发展的同志认真读读。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法制》2020,(5):62-63
案例之困2020年1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某镇的一户王姓人家,来到萧山某公证处。“您好,我们是来办房产公证,这是我们的材料。”这群人中年长的男士老王将材料递给公证员。“材料显示这是你们父母的财产,请问他们后来是否再婚?”公证员的一句问话,让在场的人顿时哑然。“这和房子公证有啥关系?”老王不解地问道。“有关系,这个问题牵扯到房子有哪些继承人。”公证R解释道。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12,(3):61-61
《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1年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为一年里出现的社会影响最大、出错频率最高的语文差错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9.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3):194-F0004
<正>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  相似文献   

20.
光明乳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生产和销售乳制品企业之,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02年中国最受赞赏的外资企业”和“2002年中国社会责任感最强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