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法律的道德性》是美国著名法学家朗·L·富勒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为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富勒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法律内在道德的概念,而这也引起了以哈特为首的实证法学派的猛烈抨击,双方理论交锋、思想争鸣,成就法理学界一时之盛事。富勒在书中首先提出了两种道德,即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愿望的道德是善的生活的道德、卓越的道德以及充分实现人之力量的道德,以人类所能达致的最高境界作为出发点的。而义务的道德则是从最低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中期,法学家哈特与富勒就"法律与道德"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长达十余年的论战,《法律的道德性》一书就是由富勒在该次论战期间的几次讲座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本文在此就该书的理论精髓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刘贺忠 《法制与社会》2011,(21):294-294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法律的发展,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个体行使自由与道德产生冲突时,是否该对道德实行法律强制,本文对此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道德和法律是普遍的人类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维护了人类社会的秩序使得其正常的运转.但我们无法不意识到,同我们的祖先相比,我们正处于一个混乱的、衰败的社会.物质的富足不代表精神的健康,经济发展车轮的飞速运转的背面是道德的失落,集体意识的缺失.在这样的环境下,思考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在困境中找寻出口,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对于在现阶段提出的将道德法律化的议题,我们不能盲目跟从.通过对道德法律化的合理性的讨论,我认为将道德法律化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将道德与法律有机的结合,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5.
《法律的道德性》的创作动机源自富勒与哈特的论战,同时,这部经典著作也是富勒自然法思想的巅峰之作,在书中富勒充分展现了他的新自然法思想及其理论建构,尤其是在全书中富勒围绕法律的内在道德而展开的论述及其由此而引发的学界的激烈讨论,使我们对法律本身的理解乃至对整个法学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啻引起了自然法思想的一次重大的理论变革。  相似文献   

6.
文丽 《法制与社会》2011,(2):242-242
本文指出纵观王泽鉴先生的《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全书结构和作者的主旨,不难发现作者从具体的案例开始分析,探询民法学习的方法,最后通过这样的方法论而掌握一种真正的"民法思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极高的学术造诣和著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学术美德。一个人经由学习法律通常可以获得以下能力:(1)法律知识;(2)法律思维;(3)解决争议。上述三种能力使一个法律人能够依法律实现正义,担负起立法者、行政者、司法者、公司企业法律事务工作者的任务。而想作为一个法律人,必须从实例着手训练,测试人的思考方法及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法律与道德复杂的关系中,本文选择了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一方面,道德的法律承担,对违背道德的行为有时候依赖于法律的强制实施,另一方面,道德的法律化,是道德的法律承担的更进一步发展,将原属于道德范围的纳入到法律的范畴里。  相似文献   

8.
这本著作关注的重点是主流的英美法律思想遗产;也指出了对一些根本性问题进行反思的必要性,提出了颇具启发性的建议作为讨论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一般法理学与特殊法理学、全球化和法律理论、法律地图绘制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礼与法,德与刑以及以礼入法三个方面来研究。作者认为,这其中主要存在着三组范畴的联系和区别:法律与道德;儒家法思想和法家法思想以及礼与法。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贯穿于整个法哲学的全局问题。本文以一个小的"分手费"案例为切入点,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做出深入剖析,进而说明在我国研究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调整人们行为的法律规范。法律和道德对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能分割的。本文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论述,认为在实践中,应认真区分并深刻领会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利益和社会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法律和道德在法的适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重叠而难以区分,本文分析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讨论了它们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对应如何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3.
徐诗如 《法制与社会》2011,(25):7+9-7,9
道德与法律是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它们往往具有一致性,但有时也会发生冲突。但若两者相冲突时,道德是否还存在,法律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价值意义,功利主义与绝对的道德和法律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本文依据哈佛法学院公开课程中一个虚拟的案例去解读二者之间的关系及矛盾所在。  相似文献   

14.
杨宬 《检察风云》2010,(9):64-65
南京换妻案不仅牵涉人数众多,且有教授涉案其中.所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最主要的.因其牵涉到敏感的道德与法律界限问题,更在社会上引发了一连串的争议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柯少婷 《法制与经济》2009,(8):86-86,89
本文从贝卡利亚“违背人的自然感情的法律是无益的,最终也是有害的”的结论出发,对我国现行的有关制度进行举例分析,如犯罪嫌疑人如实回答的义务(结合刑讯逼供)与证人如实作证义务及伪证罪(结合证人特权规则),试图揭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法律应该尊重人性。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支持、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亘古的法哲学问题,众多的法学思想家对其二者关系中的冲突问题,更是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大争论,本文拟从论证法律与道德是有联系的这一问题入手,并适当概括地否定了自然法学派恶非法的这一观点后,就较多的论述了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所产生的原因,表现的方面,冲突的意义以及解决冲突的手段和方法等。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也适当地谈了一些法律与道德冲突之下人们对法律的遵守和对道德的默守等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贝卡利亚"违背人的自然感情的法律是无益的,最终也是有害的"的结论出发,对我国现行的有关制度进行举例分析,如犯罪嫌疑人如实回答的义务(结合刑讯逼供)与证人如实作证义务及伪证罪(结合证人特权规则),试图揭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法律应该尊重人性。  相似文献   

19.
法律是在原始氏族制度解体和私有制与阶级出现后形成的,是与国家一起作为阶级统治的手段而产生的。它以利益的多元化和利益冲突的普遍化为必要条件。而道德是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产生的,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最基本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道德     
法律与道德,这组法哲学研究中永恒的关系命题,自法律从道德母体逐步剥离之始起,便注定要经历一段相互碰撞、融合的漫长的发展时期。法律是社会制度领域的表率,而道德则归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因此,虽然两者同属于社会领域内的上层建筑,而法律更是源于阶级社会产生的道德衍生,但是不同的范畴归属,却使它们在社会生活的运行中存在着许多难以完全调和的矛盾与冲突。然而,让人不可忽视的是,在当今的社会存在形态下,法律与道德这对关系有些“暧昧不明”的社会秩序维系者,势必会因为社会传统、经济模式、时代价值等一系列他物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长期处于一种相互依持、相互弥补的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