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钢 《瞭望》2007,(18)
陕西省安康市民警邓良义,担任骆家庄社区民警7年来,通过“不厌其烦搜集社情民意、多办实事做居民朋友、有效组织治安联防队伍”的“邓良义工作法”,一片诚心服务社区群众,赢得当地居民支持,把一个“复杂社区”变成了“安宁社区”。  相似文献   

2.
王乾荣 《民主》2008,(9):48-48
义,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思想或行为。这回汶川地震,让我领会了什么是真正的“义”。比如,我们向灾区捐款,是“义捐”,去做志愿者。叫“义工”。这里所谓义,是说我们做这些事,不但是心甘情愿为他人的,更是不求一己之私利的。大灾临头,这样做,是为了救人类之难,是把自己完全置诸脑后的。这些天媒体报道的无数例子,即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沙集模式是一种源于江苏农村的新型产销方式,其核心是“网络+公司+农户”。沙集模式的经济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信息网络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向和可能。  相似文献   

4.
“网络问政”话语领域的良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问政”是一种新型的公民个人与政务管理之间以话语形式建立联系的方式。它为网民参政议政提供了最为广阔、自由的话语公共领域,也成为了政府查民情、聚民智的新潮方式。但网络问政话语出现了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等现象,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网络问政话语空间的良性建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培育“网络问政”话语领跑角色、主流传媒对“网络问政”话语的良性支援、培养公民“网络问政”的责任意识和健康心理等方面加以思考,借以寻求具体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创新中,现在较多地使用了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提法。但实际上,就“网络政工”的科学内涵而言,这一提法并不严谨,至少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或一种片面的理解,似乎只要把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地“搬进”电脑,或“植入”网络,“网络政工”就算建立起来了。其实不然。“网络政工”决不是现有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与网络技术的简单相加,不是被动地、简单地“进”网络,而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下基层,应当解决好三个问题:“为什么”、“干什么”和“怎么办”。“为什么”决定下基层的心态,需要解决在下基层之前,才能真正下得去、下得实。至于“干什么”和“怎么办”,则直接影响下基层的深度和效果,是衡量领导干部下基层实际成效的重要标尺。 要看发展能力是否上水平。领导干部下基层,不是“微服私访”,更不是“观光旅游”,而是要透过基层实际实事求是发现存在问题,分析个中原因,给出解决思路。正是这样一个“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有效检验和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发展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赵小羽  宫文展 《学理论》2009,(18):260-26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网络中一种被称为“玄幻小说”的文学开始流行,而且学生过度沉溺其中的看“书”成瘾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大学生“书”瘾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列举了这种现象对大学生学业、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危害,最后提出解决大学生“书”瘾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武汉一名妇女上厕所忘带手纸,情急之下想到了警察,于是手机打过去求助,面临如此尴尬指令,警察还是火速为这名妇女送上了手纸。 一位民警坦言,他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为类似“琐事”所累,正当时间干的却是许多“义工”角色。还有一些市民打起了警察的主意,如一位掉了钥匙,不愿花钱找专门的开锁单位,而是找警察帮忙,以节省一笔手续费:又如一位老大爷心脏病突发,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警察,并一再叮嘱不要拨打“120”,无非是省下“120”那百把元的出诊费。  相似文献   

9.
近日。笔者无意间通过网络搜索“一把手”字眼,发现部分网站至少可查到相关网页文章131万篇一,最多网页文章高达188万篇。无独有偶,我们还经常在一些场合,通过部门文件材料和少数领导干部讲话中频频看(听)到“一把手”这一字眼。而对此“称谓”,笔者以为过于陈旧,有不少消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她与102名麻风病康复者非亲非故,却像亲人一样照顾他们;他们喜欢叫她“傅姑娘”——傅宝珠现已60岁,香港医疗动员会义工。3年前傅宝珠来到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潭山康复新村,默默照顾那里的102名麻风病康复者,引导“麻风病人”重新踏入社会。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多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网络暴力动因机制的多重解读 1.传播学解读:网络传播的特殊性 首先,根据传播学中“选择性接触理论”,即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人群或内容加以接触,从而形成了群体认同。网络技术使网民不断接触和强化一致或接近性信息,于是,看似多样化的信息最终在网络的互动下形成了一种“回音壁”,暴力被不断强化和放大。  相似文献   

12.
刚过去的春节是人们欢聚的“黄金时段”,也是相互送祝福的高峰期。一如往常,国人喜欢用含生肖的词汇表达辞旧迎新的心情:马到成功、一马平川、龙马精神等,这些词密集地出现于人们的祝福寒暄。尤其是“马上有车”“马上有房”等“走红”网络,  相似文献   

13.
马龙 《理论参考》2009,(8):59-60
在人肉搜索之风盛行的今在,学界对于“网络暴力”的质疑声不断加大。这种质疑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我们应该转变思维的角度,善于利用“网络暴力”的价值,将其作为社会监督,思想教化以及舆论引导的社会公器来对待。  相似文献   

14.
2010年9月21日《解放日报》刊发题为“把握网络文化的现代性”的文章,分析在网络文化推动形成的“地球村文化”中,中国如何找到自己的文化位置和价值基点。文章说,与传统文化形态相比,网络文化是一种形式更为开放,内容更为多元,  相似文献   

15.
一位中央传媒的资深记者日前‘下网”了。她说上网近一年来,每个月都要花一百多元钱,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回报”,除了发为数甚少的电子邮件之外,就是测览信息;由于自己英文不好,在目前中文网站很少的情况下,要在英文世界里“来去自如”,的确费劲。更多的人还是在“上网”:由中国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30日,我国已有网民400万,较年初将近增长了1倍。网络业内人士如今格外关注这样两类人;一是像那位记者一样上了网又“下网”的“危险网民”;一是目前徘徊在网络之外,想上网却又总不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6.
博客之后“威客”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豁 《瞭望》2006,(46)
“威客”就是在网络上做知识买卖的人,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化生存”模式在网络“博客”热度不减的同时,一个靠出售智慧和创意赚钱的网络新人群——“威客”,又悄然现身互联网上。“威客”们以个人智慧、知识和专业特长在互联网上帮人解决问题,提供创意,获取报酬,实现稳坐家中、依靠电脑谋生的“网络化生存”。  相似文献   

17.
“网络反腐”作为新的历史时期打击腐败的新兴手段,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舆论监督不断发展,公民知情权亟需体现的历史条件下,它一方面显示了其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和弊端。因此必须对“网络反腐”寄予理性期待。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周围世界”的分析揭示出“此在”的世界不是一个“私人世界”,在其爵常生活中首先遇到的是具有指涉功能的“用具”,用具处于“用具整体”的关系网络并显示出这一关系中的“他人”,由此构建出了新的“交互主体性”形式——“他人”本质上与此在“共同在世”。然而萨特在《存在于虚无》中认为,“为了使对象显现为被制造的,别人应该首先以某种别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首先不具有一个对“他人”的经验,那么“用具”与自然物将没有分别。如果这一批判成立,《存在与时间》中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将失去最重要的基础。本文试图表明,萨特混淆了《存在与时间》中“生存上的”与“生存论上的”的区别,从而得出了无效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近期,“偷菜”游戏正风行网络。有人因为玩偷菜游戏忘了工作,有人因此和父母、子女闹别扭,甚至大打出手。对此,《广州日报》发表评论认为,偷菜游戏正在催生和鼓励一种“集体无聊化”的社会情绪。这种社会情绪小则影响个人生活作息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关注“红色网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教育部有关统计,全国创办“红色网站”(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的俗称)的院校已达250多所,占全国高校的五分之一。实践证明,建设“红色网站”是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举措,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北京大学的“新青年”网、上海交大的“焦点”网、天津南开的“觉悟”网、西北工业大学的“红土地”网等,在全国均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在“红色网站”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不予以重视,势必影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红色网站”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