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庞大而复杂的艰巨任务。执政党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和主导力量,应该而且必须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率先推进自身的进一步现代化,才有资格、有能力推动和保证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因此,适应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努力加快执政党自身现代化的建设,坚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实现指导思想现代化;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实现组织结构现代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加快党的建设改革创新,实现队伍素质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思想源远流长,主张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中外在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出了一些协同推进模式。目前我国协同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并存;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关联度高;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实质是人、资本和产业的积聚配置,是人口的城市化和人的现代化。分析认为,中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存在十大警戒,并针对中国未来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波 《行政论坛》2022,(6):5-11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探索—追赶—超越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历经由被动卷入到主动谋强、由效仿借鉴到自主探索、由单一工业化到全面协调发展、由共性到个性与共性兼容的实践历程,成功探索出内蕴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出兼具民族特色与世界普遍意义的现代化范式,具有重要的原创性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探索不仅在事实上推翻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论调,而且冲破了“工业化等同于现代化”的认知误区,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新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作为不同于以往现代化模式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对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启示意义在于:一是坚持现代化探索的自主性;二是坚持现代化道路的创新性;三是坚持现代化动力的协同性;四是坚持现代化发展的可持续性;五是坚持现代化经验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4.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不仅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提速提供了基础性制度支撑、公共政策导引与内在动力支持,而且其日臻完善和成熟的理论体系,为揭示和诠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重要性与可行性提供了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及其传播体系的内在表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厘定、路线图及时间表的确定,为其实施路径提供了全新选择,这就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眼点;以破解"五最"难题为抓手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以"四个精准"对接为效度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以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为动力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点;以治理考评结果运用为基准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加速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实践背景,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体现在两者都是社会发展的特点,都兼顾过程与目标,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差异体现在概念层面的包含关系、实践层面的先后关系、目标层面的总分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与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理念的先进性体现为秉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实践的独特性体现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党领导下的现代化、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全面赶超的现代化。在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共同富裕的实践独特性包括: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实保障;化解主要矛盾为任务主线;体现多主体的高质量发展;鼓励共同奋斗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有三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国家"权力体系"现代化;二是"依法治国"体系的现代化;三是"民主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可以说,合理的政府权力体系、依法治国体系和民主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合理化、现代化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榛树 《理论探讨》2001,43(4):12-15
在1921-2001年这个跨世纪的80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一是成功地启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二是以自己的初步实践再次证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三是成功地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四是全面推进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15,(5):14-17
民族乡治理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如下:理论困境:现有研究成果的缺乏;现实困境:特殊的自身环境;制度困境:法律法规的滞后。民族乡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领域如下: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各民族单元"成为平等的治理主体;治理内容的现代化:法治下"五位一体"的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自主发展基础上的对外发展能力;治理手段的现代化:乡规民约的"制度化";治理目标的现代化:和谐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民族乡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之道如下:民族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民族乡数量增减与名称变更的科学解决,民族乡内部治理体系的重构以及民族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和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基本原则上的统一:制度保证,目标选择,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理论,四个现代化的艰巨性;毛泽东和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分歧:现代化方向的选择,现代化建设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根本保障上不动摇,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性质不改、目标不变、动力不减、根基不动;要厚植中国特色,拓展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特色、发展模式、发展规律;要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开创文明新形态、发展新路径、理论新观念;要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拓展有组织、高质量、大格局的中国式现代化,从而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方向正确、特色鲜明、守正创新、持续发展的具有强大生机活力的新型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生态转向,逐渐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创新,实现了现代文明观的转型、现代化发展理念的超越、现代化建设模式的创新和现代化全球视野的拓宽,开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取得了丰富的建设经验:生命共同体思想是生态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对生态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生态共享是生态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节点;党的领导是生态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2.
人民立场关乎党的生存和发展,体现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内蕴马克思主义人学之维、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战略的价值之维、着眼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守人民立场的实践之维。广泛凝聚共识,是中国式现代化坚守人民立场的重要前提;贯彻群众路线,是坚守人民立场的重要传家宝;践行新发展理念,为坚守人民立场提供动力和支撑。从理论、价值和实践方面系统分析并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有助于深刻理解百年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初心和使命,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主体能够依法治国,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效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辅相成,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效能的必要保障。可见,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倪军仓  李桂琴 《行政论坛》2001,(3):64-64,F003
随着计算机在期刊工作中的应用,传统期刊的编辑过程自然而然地要受到冲击,编辑过程现代化势在必行.具体在于一是期刊编辑手段现代化;二是作者、读者和编者之间交流现代化;三是稿件编排组合、装帧设计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孟英 《理论导刊》2003,(1):44-46
20世纪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历程,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迪:爱国主义,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动力源泉;不懈追求,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全面发展,建设协调并进的系统工程;抓住中心,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循序渐进,坚持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这些经验和启迪,值得我们认真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刘娟娟 《学理论》2012,(11):250-251
思想政治教育是使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现代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保证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促进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并且为社会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通过创设适应社会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多种适应现代化的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相当严重的发展失衡状态,城乡发展失衡尤为突出,农村长期被边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矫正中国现代化发展严重不平衡状态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使我国现代化在新阶段实现协调、平衡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价值诉求的体现。在现阶段,国家的大力帮助和扶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以技术化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着力点;调整城市化战略是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主要内涵。但是,如何复兴中华民族?如何恢复历史上文明大国的地位?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经历三个层面的现代化,首先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即经济、军事、科技的现代化。其次是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即建立与现代物质生活相适应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它包括制订众多的法律、条例和规  相似文献   

19.
公民教育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现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命题,密相关联,相互支持。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公民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公民教育的发展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这其中,公民成长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土壤支撑;公民意识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思想支撑;公民参与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力量支撑。二者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更是实现社区自治与共治的关键抓手和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其方向引领和"动力引擎"作用;坚持多元共治,激励各主体参与社区共治工作;坚持科技赋能,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的全方位支撑;坚持法治保障,使社区治理更为有序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