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政论坛》2008,(16):8-8
美国人担心是有理由的美国关注中国,是因为中国日益强大,正在甚至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且美国人不确定未来中国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强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哪个国家正在崛起都会受到美国的极大关注,如果印度大有跻身世界强国之势,美国也会马上掉头关注印度。当然,中印政治制度有所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会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已经崛起无论是通过数字还是观感,都可以感到中国崛起的势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中小国家.欧洲平均一个国家的人口是1400万,所以中国大约等于一百个欧洲国家的规模,上海人口规模是三个瑞士,江苏是七个希腊,长三角是1.5亿人,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历史上,任何国家的崛起都必然伴随着思想的崛起。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探索一条史无前例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思想的崛起意义更加重大。当前,中国在大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知识和智力储备显然不足,亟须加强以智库发展为核心的智力资本构建。本书围绕提升中国智库核心竞争力这一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中国智库发展的历史渊源与传统、美国智库的智力资本、美国  相似文献   

4.
王元 《各界》2010,(8):42-45
策划专诸刺王僚 吴王阖闾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使一个蠕虫般弱小的边疆国家,崛起为蓬勃兴旺的强国,打败了庞然大物楚国,堪称春秋霸主。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5,(5)
战场变商场中国怎么办?──经贸专家学者评析世界经济形势、贸易格局以及我们的对策中美经贸关系的特点是在摩擦中前进。一方面麻烦不断,另方面双边贸易和投资快速增长。双方互有需要,互补性特强。而美国对一个迅速崛起的中国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有畏惧感,这是...  相似文献   

6.
《求知》2005,(8):46-46
宋立撰文指出,作为国家的又一个区域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可以在充分总结前几个区域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措施。中部崛起战略一定要认真研究、周密安排,避免走弯路。实施“中部崛起”首先要避免陷入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之后,大家都希望中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回顾历史上九个曾经辉煌过的大国历史,思考中国该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大国崛起的历史过程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薄智跃 《党政论坛》2010,(22):56-57
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世界各国对中国越来越关注。中国在国际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皮尤全球态度项目(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对22个国家公众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中国在国际上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5)
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面临严峻挑战。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直接南海权益冲突。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日益崛起的世界大国,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东南亚十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各有特点。争议国和非争议国的政策不尽相同,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争议国之间、非争议国之间又各有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世界看中国     
《侨园》2011,(6)
美媒:中国电信业崛起令人惊叹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发表文章说,不到20年,中国电信业已从一个原始的国家垄断产业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和互联网通信市场。这个改变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有电信企业越来越成熟的一个证明。不过,随着国内市场迅速接近基础业务的饱和点,保持这一增长需要深化国内部门和使其多样化。最后事实肯定会证明这是中国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和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内在特质,是中国履行崛起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中国社会制度内在本质的和平属性及对外战略的选择,从而决定中国对外政策的性质及走向。国际社会正处于发展、变革、调整的历史转折时期,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是国家制定对外关系的重要考量与基本依据。中国正处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崛起大国从未遇到的复杂国际局面,为此中国经济上的优势如何转化为战略和政治上的优势,怎样有效地维护和增进自身的国家利益和海洋权益,如何保持与外部世界总体积极和谐的关系,思考未来中国对外关系的战略调整和转型就成为一种基本逻辑与理论期待。  相似文献   

12.
和谐世界:中国崛起之后的国际战略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慧明 《理论导刊》2007,27(2):41-43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崛起之后存有诸多疑虑和猜测,认为中国崛起之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中国必须提出一个“崛起之后”的国际大战略。构建“和谐世界”就是一个关于中国崛起之后的国际战略理念和国家发展的终极目标。这个大理念的提出给中国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行动的原则,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个乐观的前景,说明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树立积极的、负责任的、建设性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通过数字还是观感,都可以感到中国崛起的势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中小国家,欧洲平均一个国家的人口是1400万,所以中国大约等于一百个欧洲国家的规模,上海人口规模是三个瑞士,江苏是七个希腊,长三角是1.5亿人,所以哪怕只是长三角的崛起就会给世界带来巨大震撼。比如,长三角10%的中产阶级去欧洲旅游,每人买块瑞士手表,瑞士的钟表业就要加班加点了,更不要说整个中国的崛起了。  相似文献   

14.
徐光裕 《党政论坛》2009,(24):19-19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安全既是条件,也是目的。中国在当今世界要想安全崛起,需要在战略空间观念上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08,(2):8-8
美国《新闻周刊》:没多少人害怕巨龙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和世界民意调查组织联合全世界研究中心所作的这项调查发现,14个被调查国家中的8个国家中的大多数公民认为,中国将最终在经济上赶上美国,他们对这一前景完全不担心。每个被调查的国家中只有不到1/3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人则认为中国的崛起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起码不是“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培华 《民主》2013,(6):13-14
中共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中共十八大报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再到“中国梦”发展定位,诠释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陈玉刚 《党政论坛》2008,(20):51-51
一位美国同仁曾告诉笔者,在应对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上,欧洲远远没有美国调整和准备得充分。从中欧关系这一年所经历的磕磕绊绊来看,这话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18.
近期要论     
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现在是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150丰中最好的一个发展机遇。中国到明朝以后,世界上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就赶上中国了,无论在科学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中国就开始落后。到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开始沦为殖瓦地半殖民地。建立新中国后,我们扬眉吐气了。现在是中国发展的《好的时期,世界公认我们的经济发展《快,都看好中国。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大战在一个时期内打不起来,个别西方大国虽然想称霸,但力不从。c,阻力重重。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还会进一步扩大,南北的矛盾更加尖锐。在这…  相似文献   

19.
放眼世界优秀民族,会惊人的发现其崛起过程有着历史的必然性,这里所说的必然性,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良好的教育和个人行为习惯的培养,从二战后日本到德国的崛起,改革开放后东方巨龙——中国的腾飞,都充分证明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崛起,都与教育以及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密不可分,个人行为习惯可以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尤为重要的是影响一个民族是否能形成精博的民族素质,是否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最终是否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20.
胡欣 《党政论坛》2008,(12):29-29
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认知有三类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类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只是地区性崛起,即承认中国将真正崛起为东亚以及亚太的地区性大国,对整个地区局势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并对该地区一定数量的国家具有有效的控制力。这一格局的出现意味着美国在该地区影响的相对削弱,但即便如此,美国仍然享有主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