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20年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地方实践出现了不同的社会管理模式,中国也即将在国家层面出台有关公民社会管理的新规。北京的实践表明,地方官员对民间社团的认识并未对民间社团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公共福利的地方化、将公共福利的配送与官员的仕途升迁挂钩,则共同推动了政府与民间社团进行合作的认识。然而,这一认识又因国外民间组织对抗政府的案例和2008年经济危机中政府主导经济的强劲发展而受到冲击。种种矛盾认识的彼此融合形成了协商式威权主义模式。这种模式鼓励相对自治的民间社团的自主发展,也提倡政府采取更加间接的管控机制。协商式威权主义促进了中国的地方政府治理。这就挑战了威权体制之下无法产生自治的公民社会以及公民社会是民主化指标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张墨宁 《南风窗》2014,(7):44-46
<正>2014年,棚户区改造做得如何,将是考察中国社会变革进程的一个窗口。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政府依然会把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届政府要实现不断改善民生的施政目标之一,"补短板"和"兜底线"将是两大方向。这既是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从经济主导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要求。从政府的投入规模来看,基本医疗保障已经基本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教育支出占4%的目标在首提的19年后于2012年实现。下一步的"兜底"将不仅仅是"扶贫",更需要使低收入者具备创富和有尊严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包刚升 《南风窗》2012,(7):28-30
任何改革都会有阻力,而改革者的智慧体现在能否以恰当的方式启动改革,并逐步把改革导入一个不可逆转的政治经济过程。2012年3月,中国北京,"改革"再次成为"两会"关键词。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近70次出现"改革"两字。在最后一次全国"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也誓言:"为了中国的改茧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全国"两会"期间,从政府到民间对改革的关注,恰恰说明改革出现了制度供给的不足。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领域从制度、结构到绩效都发生了重大的变  相似文献   

4.
赵义 《南风窗》2010,(18):37-38
明明一个主政官员已经劣迹斑斑,地方民众却只能噤若寒蝉,这是何等的政治景象?又哪里谈得上社会和政府的信任呢?重建社会和政府的信任,就从公民能够敢于批评政府开始,就从还那些因所谓诽谤政府而身背案底的人的清白开始。  相似文献   

5.
蒂利以政府行为与公民要求之间的一致性定义民主,把"将信任网络整合于公共政治之中、实现类型不平等与公共政治的分离以及削减自治权力群体的自治能力"三个方面规定为民主化的关键社会基础。他认为,当且仅当这三个方面交互发生的时候,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才能达至广泛的、平等的、有保护的和相互协商的要求,有效的、持久的民主才会出现。  相似文献   

6.
王樱 《工会博览》2008,(12):5-5
当前我国进入到了一个公共危机频发的时期,各种灾害和事故不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也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然而,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与公民的期望.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本文分析了公共危机的涵义,指出政府完善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从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公共服务体系出现了市场化趋势 ,同时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得到极大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是对政府失灵的一种反动 ,它不仅有助于解决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缺失 ,而且作为公民社会的一个重要力量 ,还可以防止、削弱或补救政府和市场对公众利益的侵害 ,增强社会权力对政府公共权利的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8.
赵杰 《南风窗》2008,(6):23-25
胡锦涛首次就政府工作发表系统讲话时,突出强调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通读温总理报告,在民生领域历史投入不足、财政支出改革艰难、改革方案优选过程复杂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在提高社会事业水平与"花钱买民生改革机制"两者之间正进行务实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邢少文 《南风窗》2012,(11):42-44
当食品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弊病丛生时,安全的食物对于中国人来说,渐成一种奢望,扭转这种系统性的危机,简单的对政府监管抑或资本逐利进行道德批判,显然是不够的。"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很不好意思,这件事情我们很不好意思。"2011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如是说,此后,又有温家宝总理对食品安全面临"道德滑坡"和李克强副总理"乱世用重典"的痛心疾首之说。  相似文献   

10.
包刚升 《南风窗》2013,(24):24-26
从传统国家治理体系向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转型的关键,也在于从国家单方面支配社会,过渡到国家与社会的有效互动与互相制衡。这就需要重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11月12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包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尽管作为学术概念早已出现,但还是首次进入中共中央文件。会议公报还多次使用"治理"、"社会治理体制"等字样。  相似文献   

11.
石勇 《南风窗》2012,(5):2-2
"两会"已经在望。而留给本届政府的时间已经不是很多了:任期的最后一年。正因如此,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听取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时表示:"工作一定要善始敬终,能做的事情绝不拖延,能解决的问题绝不推脱。"  相似文献   

12.
公共知识分子的需要和存在就隐喻了真正的公民社会尚未到来,当社会已经迈入理想的公民社会,即公民已经不再需要他们的代言人--公共知识分子时,公共知识分子就会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0,(7):53-53
<正>在今年的"两会"代表提案中,政府采购成为与楼市、医改、教育、低碳等并列的热点话题。其中,由于汽车在政府采购中占有较大比例,更是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在2009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政策变更,即从2009年开始,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汽车所占  相似文献   

14.
改善我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改革开放以来,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中国迅速崛起,并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日益深刻的影响。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政府的政策法规和行为措施得当,就容易使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反之,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就很困难,甚至会走到政府的对立面,危害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改革的重点应当是在深刻认识公民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对公民社会的态度,对其给以正确的定位和合理的分类,加紧修订和完善关于民间组织的法律、规章和政策,从审批、登记、注册、监管、经费、税收等方面,对民间组织既积极支持、热情帮助,又正确引导、合理规范,营造一个有利于公民社会健康成长的制度环境,防止民间组织成为政府的对立面,使其更好地与政府合作,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今年的春节来得较往年晚一些,过年和“两会”连得很紧。因此当人们听到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民生问题时,很容易联想到春节期间总理在辽宁探访棚户区改造、给棚户区居民拜年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有多么不容易,中国"两会"就有多么不平凡。在疫情全球肆虐的情况下,中国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并全力加强抗疫国际合作,特别是"两会"胜利召开,这不能不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宛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风雨彩虹,映射出"中国之光",辉映天穹。科学之光:统筹协调是关键。科学的本质是探索和运用规律。对执政党和政府来讲,统筹协调就是一种治理  相似文献   

17.
执著公民李劲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勇 《南风窗》2011,(18):37-39
在政府信息公开、"三公"经费公开这件事情上,如果没有人站出来,实际上就相当于"公开"这样的事情并不存在。公民的执著行动,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敦促,其实是在呼应政府进步的要求,上面的人也希望你这样做,只是希望你在法律框架下做,不走极端而已。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公共治理已经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治国理念,新时期社会政治文明建设要求在治理过程中积极践行协商民主,保障公民话语权的有效行使。公共治理中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合作理论都对话语权的行使提出了要求,在当下中国公民行使话语权仍存在诸如受到差别待遇或是缺失等问题,要求政府培养倾听能力,转变治理角色,给予社会团体更多活动空间,培养现代公民精神仍然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温岭民主,偶然和必然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北方 《南风窗》2008,(3):20-23
回顾温岭民主的发生和发展历程,必须承认温岭的基层民主创新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值得鼓励。但在当地依然看不到被理论界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市民社会"的存在,也看不到公民团体对政府施加的压力。这个地方真的发生了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某种变化了吗?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4,(6)
<正>每年的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4年全国"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有机会比较深入地观察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施政理念、思路和操作路径。总体来说,2013年的实践说明,接过上任政府的接力棒后,这一届中央政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施政风格,工作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最明显的特点是不回避难题,既在难题中发现以改革收获红利的契机,又在解决难题中逐步形成务实的技术操作步骤。今日讲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