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学》1983,(6)
一、什么是法?怎样理解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1.法是反映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用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保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2.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不是所有的统治阶级意志都是法。统治阶级意志不仅反映在法中,也反映在社会上层建筑的其他方面。所以,只有理解到法是被奉  相似文献   

2.
对法的概念界定的一点认识蒋传光现在的法学教科书一般把法定义为: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一表述,是...  相似文献   

3.
<正> 资产阶级国家议会(有些国家称作国会)的组织形式,虽有这样那样的不同,但它们都共同地把立法作为重要的职权之一。如所周知,法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的重要工具,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在阶级社会中,法只能表现统治阶级意志;事实上,也只有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才有可能运用国家权力把自己意志变为国家意志。马  相似文献   

4.
一、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法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的实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评析资产阶级的观念形态时指出:“……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列宁在回答法律是什么时说:“法律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表  相似文献   

5.
<正> 地方性法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样,也具有国家意志性、规范性和国家强制性等这些作为法所共有的特征。本文拟对地方性法规的特征谈一点看法。一、地方性法规的国家意志属性法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关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说,它必须由国家机关来制定(或者认可).国家意志的属性是法  相似文献   

6.
<正> 剥削阶级消灭以后,对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应怎样认识?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的结论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法?法学界对此存在不同认识。一些同志一方面承认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一方面又认为社会主义法不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其理由主要是:统治阶级是针对被统治阶级来说的,既然被统治阶级不存在了,统治阶级也不复存在;社会主义国家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是“半国家”,社会主义法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法,是“半法”了,对此,笔者不  相似文献   

7.
田英 《法制与社会》2010,(1):7-7,12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分析了法的本质及其特征,明确指出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法和法律发展到今天,发展到社会主义法,便产生了“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这一原理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法之争。本文列举了有关学者的否定的观点,经过分析后阐述了笔者的观点和结论。  相似文献   

8.
<正> 社会主义法是否具有统治阶级意志的属性?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这种分歧最后被归结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统治阶级和如何理解统治阶级的问题,从法学理论上讲,就是国家与法和阶级统治是否“同时消亡”的问题。我国早已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剥削阶级已不存在,阶级矛盾也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很自然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是否仍具有统治阶级意志的属性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对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在去年庐山法理学研讨会上,我讲了社会主义法不具有统治阶级意志属性的意见,后来我和另外两个同志  相似文献   

9.
法的阶级性问题,也就是法的本质问题。法的强烈的阶级性,在于它是通过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  相似文献   

10.
法律和政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法律和政策的特征什么是法律?法律是阶级统治的产物.自从人类社会有了阶级分化以后,统治阶级为着保护自己的利益,压制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便组织了国家,定出了法律,作为他们的统治武器.苏联法学家维辛斯基院士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经典著作,给法律确定了一个精辟的定义:"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适用的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其目的是在于保护、巩固并发展有利和适合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来解释法律和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的.法律和国家一样,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自己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被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这种决定作用首先表现在,法律是由国家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的,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又是由它  相似文献   

12.
人们通常这样表述法的概念: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其目的在于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一定义有其科学性的一面,但也有其不足的一面。第一,法这种社会现象是否仅仅是“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第二,法与上层建筑中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这涉及法的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问题,有加以研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法本质理论的接受与中国传统的“法”和“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本质理论的接受与中国传统的“法”和“法治”朱苏人法本质理论是我国法学界多年来始终关注而又争论不休的问题。然而仔细追寻起来,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这一理论命题并不是中国固有的,而是从前苏联传过来的。本文将首先论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有些同志告诉我们:只要肯定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就不能再说某些法同耐也可能反映其他阶级的意志,有的甚至可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我们不怀疑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在主观上是为了维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法的阶级性的纯洁。正因为这种善良动机有吸引力而使这些观点能够流行于法学界,并经常占统治地位。但在我们看来,这些同志恰恰是忘记了考虑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这个因素,才会形成上述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法归结为统治阶级意志时,似乎惟恐有人把它腾架于虚无缥渺云端,接着立即强调指出,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从物质生活条件的土壤到开出统治阶级意志的花朵来,不是一个平滑的、无冲突的简单过程。其  相似文献   

15.
加强宪法监督,走依法治国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宪法监督,走依法治国之路●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郑全咸加强宪法监督,保障宪法实施,这是走向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由之路。因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集中地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体现了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根本主张和主要的施政纲领及措施,是维护统...  相似文献   

16.
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指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法的这种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就是表现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所以,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它的存在和发展,标志着法的存在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中,阶级作为一种剥削制度的表现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现实生活中的主要矛盾。而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还特别强调要加  相似文献   

17.
《法学》1984,(7)
一、解释并区别下列概念: 1.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是反映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用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其目的在于保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是由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  相似文献   

18.
<正> 政策与法律的关系这个问题可谓老生常谈的题目,从五十年代就谈起了,近几年的研究,有新的进展,但至今还不能说这个问题已园满解决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党的政策是制定社会主义法律的依据在一些人的思想上有一种错觉,似乎只有我们国家的法学理论才有党的政策与法律关系的课题,其实不然。依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统治阶级意志的形成和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形成和实现的形式和方式也多有不同。在近代、现代不少国家是以政党的意志为法。党的意志表现为党的宗旨和各种主张,形成各种政治文件亦即政策文件。政策文件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法学界盛行一种观点,就是否定“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这个原理,认为这一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而是一种“唯阶级论”、“唯意志论”的表现,这个命题只不过是后人硬加在马克思头上的光环,是被传统法学“抬上法学殿堂帅位的教条”,等等。那么,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一命题是后人硬加在马克思头上的吗?根本不是。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一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20.
法的本质作为法的内在规定性,具有深刻性、隐蔽性及多层次性。它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根本上决定于社会的物质条件,是主体自由的规范性保障。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更深层次的本质,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的初级本质,而法成其为法的内在规定性则是法的特殊本质。"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即为经济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