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共中央14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15年来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充实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内容和方式,促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即 14号文件 ,首次界定了民主党派在我国国家政权中的参政党地位 ,明确规定了民主党派的参政范围和民主监督职责 ,构筑起民主党派参政的制度保障体系。颁布十五年来 ,我国政党制度建设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立足中国政党制度实践、放眼世界民主政治潮流,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与发展作为研究基础,以比较政治的视角、方法,着力分析中外不同政治文明的异同及基本逻辑,阐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现实合理性,并提出理性看待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及优势。针对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内外所面临的质疑和现实挑战提出具体应对策略,为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对新型政党制度的领导、确保新型政党制度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发挥独特政治优势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政党制度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理论、新论述和新战略。特别是对民主党派做好中国共产党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崭新论述,阐明了中国与时俱进的新型党际关系和新型政党制度的性质、特色、独特优势和实践要求,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明确了方向。要深刻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明确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新型政党关系,切实提高六种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速度”是因为中国政治体制的巨大动力,特别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巨大力量,从而受到世界关注。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充分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新特质与新因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历史交汇与新型政党制度雏形成长,多元一体与新型政党制度契合发展,因协商民主而生柔性制衡合作方式,以民为本是其为民参政之基石。厚植于中国土壤的特色新型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制度之林中发出了迷人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6.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结合我国多党合作的实践,围绕政党制度建设、多党合作基础、民主党派性质、民主党派职能、民主党派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关于政党制度,强调要更好发挥多党合作的制度效能;关于多党合作基础,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关于民主党派的性质,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关于民主党派职能,强调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要发挥民主党派作用,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容得下批评,强调在提高政党协商水平中中国共产党担负着首要责任;关于参政党建设,提出民主党派特别是领导班子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习近平关于多党合作的系列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是其根本的执政目的。要实现长期稳固的执政,要把自己的崇高理想付诸现实,就必须不断地、持续地稳固扩大自己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巩固其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确立和发展的思想渊源、理论依据和原则遵循。毛泽东及以其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政党、统战和民主的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统战和民主理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就是在毛泽东关于政党、统战和民主的理论指导下形成和确立的。如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政党、统战和民主的理论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的思想渊源,那么毛泽东思想关于政党、统战和民主的理论则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和确立的直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及以其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政党、统战和民主的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统战和民主理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就是在毛泽东关于政党、统战和民主的理论指导下形成和确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政党、统战和民主的理论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的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关于政党、统战和民主的理论则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和确立的直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协的产生和发展有三大理论基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在这三大理论指导下,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逐步形成了人民政协理论。人民政协理论的创新推动着人民政协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在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中具有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在统一战线工作实践中,要积极推进多党合作的体制建设,健全统一战线的人才培养和资源整合机制,完善参政党的监督机制,为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提供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民主生态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使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明确衡量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视野下的政党制度标准的前提下,这一制度的建设应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平等原则、十六字方针和建设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从1922年中国共产党的二大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至今,统一战线已经走过了82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战线理论.从这一理论发展链条看,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正好处于中间环节;而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看,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正好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端,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由此,可以把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在我们党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基本归结为三句话:邓小平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光辉继承者,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伟大开拓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奠基者.  相似文献   

15.
执政文化是贯穿于执政系统和执政过程中的思想、观念、态度、情感、评价和取向等执政心理、执政思想和执政价值观,影响着党的执政体系的建设和执政目标的实现,引导着执政主体和民众的行为。统一战线要在建设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文化、和融进取的民族文化、适应社会主义的宗教文化中发挥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是我党战胜敌人的锐利武器之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是"依靠人民解放军,依靠农民、工人、革命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民主人士所形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P350)的结果.面对国共两党综合力量较量的严峻形势,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成员、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统战策略思想,为增强我党政治号召力、积聚各方面革命力量、扩大反美反蒋阵营、获得民心以及早日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40年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经历了前后相续的四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探索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的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下的创新发展阶段.经过这四个阶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理论政策、相关章程和制度机制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和巨大的优势.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成熟发展的40年,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精诚合作、充分展示政治智慧、共同打造中国特色现代民主制度的40年,充分反映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明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考察,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大论断具有充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系统研究变得日益迫切。在新的历史阶段,再次解读和重新建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既是出于应对西方政党制度挑战、回应对我国政党制度质疑的理论需要,也是出于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统一战线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总过程中 ,事物矛盾发展的客观逻辑 ,必然会产生五种质态的因素。准确地把握统一战线基本矛盾辩证运动总过程中所产生的这五种质态的因素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基本矛盾———统一战线中结盟各方在政治上的“同”与“异”的矛盾 ,规定或影响着统一战线内部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以这些因素同统一战线基本矛盾的关系为参照系 ,可以将这些因素的变化情况 ,划分为五种性质和状态 (简称质态 )的因素 :相同质态的因素 ,趋同质态因素、差异质态的因素、趋异质态的因素、异化质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是当前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具有特殊意涵:长期共存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政策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政治准则;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在新时期,应进一步从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能力、提高民主党派履职实效、照顾同盟者利益三个方面着手,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