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首次作出了规定,但是,就民事公益案件的范围规定而言并不全面,需要将来继续完善。遵循纯粹公共利益和私益附带公益这两条界定民事公益案件的标准,拓展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将更多符合标准的案件,如垄断、不正当竞争、价格违法等公益违法行为也纳入到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之中,已成为现阶段充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民事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所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诉讼争议事实真伪不明时,不利的诉讼后果由何人承担.它追求的内在价值,是实现实体法宗旨和价值标准,保证程序公正及诉讼经济和提高诉讼效益.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论与立法尚存在不足之处,应当完善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特殊规则和法院调查搜集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3.
张珉 《理论建设》2005,(6):43-46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指导,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论及思想运用到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诉讼模式问题中,则对我国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何以形成及困扰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务界的诉讼模式该走向何方及应当怎样完善等问题就找到了指导思想与解决问题的出路。协同主义诉讼模式应当成为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新选择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进行探讨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民事小额诉讼程序于2012年民事诉讼法中首次规定,自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出台后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然而,由于小额诉讼的法律规范较为原则,导致实质上各地适用率普遍较低,不能在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对此,须基于小额诉讼的基本法理、结合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的运行现状、借鉴域外小额诉讼制度的立法经验,从小额诉讼程序的启动模式、救济制度、调解制度、适用次数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期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障程序正义。检察机关作为原告参加民事公益诉讼的应协调其他适格原告,以适应原告多元化后的民事诉讼制度,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基于程序保障主义和原告多元化,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权利义务并不同于普通民事诉讼当事人,应赋予检察机关充分的民事公益诉讼监督权能。  相似文献   

6.
张珉 《理论建设》2006,(4):52-55
我国理论界对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重在对其进行法理分析,追溯该诉讼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理论基础及该诉讼模式下当事人与法官的作用机理,以使其呈现出一个较为清晰的面貌。认为协同主义诉讼模式是在民事诉讼中,充分发挥法官与当事人的积极作用,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相互之间协同推进诉讼的一种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7.
牟宝珍 《世纪桥》2007,(9):78-79
交叉诉讼制度是美国共同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祖国大陆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尚没有这种类型的诉讼,研究该制度对我国的共同诉讼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诉讼证明的证明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志海 《探索》2000,(5):90-94
本文评析了我国诉讼法学理论界近期出现的否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各种理论观点。作者将诉讼证明标准划分为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认为诉讼证明活动不应以证明主体主观判断作为是否证明的标准。我国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以及诉讼的各个不同阶段,都应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一客观证明标准判断待证对象是否已经证明。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于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政违法行为,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和救济,是我国法律制度的缺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构建国家与公众合作的高效公益诉讼制度迫在眉睫。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建议:确立公益诉讼制度模式;规定宽泛的公益诉讼范围;设定公益诉讼先行程序;明确法院立案审查权;适用公益诉讼调解机制;设立国家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我国法院涉及范围面广、数量日益增大的民商事案件,迅速、便利、公正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法院的诉讼效率,新民事诉讼法专门新增了小额诉讼程序,为快捷化、简便化地解决小额民商事纠纷提供了诉讼程序的保障。但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立法较为概括,在各地法院实际司法适用中存在许多困难,降低了小额诉讼程序实际的司法适用。为更好地完善民事小额诉讼制度,需要对小额民事诉讼制度在实际司法适用中存在的缺乏统一管理、程序混用、适用范围不明确等问题进行探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7年7月1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类型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当前环境破坏严重、环境侵权频发、司法救济不力的情形下,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回应了新的历史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赵许明 《理论学刊》2005,1(8):59-61
在当代公司多边治理理论中,公司股东应当是公司治理中最基本的力量。发挥股东对经营者监督作用有多种途径,但利用诉讼手段进行监督是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为发挥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公司法和民事诉讼法应当增设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周春丽 《世纪桥》2008,(5):59-60
当前,对于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政违法行为,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和救济,是我国法律制度的缺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构建国家与公众合作的高效公益诉讼制度迫在眉睫。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建议:确立公益诉讼制度模式;规定宽泛的公益诉讼范围;设定公益诉讼先行程序;明确法院立案审查权;适用公益诉讼调解机制;设立国家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14.
张琼戈 《世纪桥》2007,(4):38-39
民事判决既判力是现代民事诉讼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对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民事司法权威的维护和诉讼效益的提高,而且对民事权益关系和司法秩序的稳定也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目前民事既判力制度在我国尚未完全确立,本文重点对民事既判力的内涵、价值取向、目前我国的制度缺失以及相应的改革和完善进行了尝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宋惠兰 《理论导报》2005,(1):32-32,43
随着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日益分离,公司决策机关及其他经营管理人员的权限越来越膨胀.为及时强化股东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监督和制衡,周全地保护公司利益免受各种不正当行为的侵害,从而最终使股东获得最佳实益,股东派生诉讼便应运而生.世界各国无不在其公司法和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股东的派生诉讼提起权及程序制度.我国<公司法>虽然将公司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作为重要目标,但未规定包括派生诉讼在内的少数股东的利益保护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司法实践中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案件已经开始出现,而且大有蔓延之势.因此,设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不仅属于我国<公司法>完善的范畴,还涉及到<民事诉讼法>在程序上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实行二审终审终审的诉讼制度,民事二审程序担负了上诉审的全部职能,讨论我国民事二审程序审理范围问题实际上就是讨论我国民事上诉审的范围。民事上诉审是指诉讼当事人对于一审法院不利于己而又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向上级法院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价值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公共利益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几近空白,给司法实践带来了种种困难.本文从立法和司法层面提出几点建议,以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12,(30):54-55
"公益诉讼"首入民诉法近年来,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公益诉讼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司法实践中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前不久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并首次将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法律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修改决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  相似文献   

19.
环境纠纷有多种解决机制:行政协调、民事协商和法律诉讼。环境诉讼机制是保护国家、社会环境公共利益和人类环境的一项司法救济措施。本文探讨我国环境诉讼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完善我国环境诉讼制度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调解制度被赞誉为东方经验,有着一定的法律价值。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将调解与判决规定在一个条文中,没有理顺两者的关系,造成司法实践中重调轻判的现象。应对调解制度进行适当改革,实现“调审分离”,使调解成为预防诉讼的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