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有些人,经常谈论“自我价值”,有些人对此很感兴趣,甚至还有人提出:“自我价值就是一切”,“没有自我就没有世界”等。果真是这样吗?这些令人眩目的口号难道真是某些人的发明吗?我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打开历史这面镜子,让我们看看历史的变革吧。  相似文献   

2.
所谓“行政依赖倾向”,即人们对行政权力、行政机构、行政公务人员及行政行为的过度的和非分的依赖感,以及与之相应的对自身独立的自我意志、自我组织和自我活动能力等的严重缺乏和极度不自信。“行政依赖倾向”是当前一种比较广泛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人的独立思考和工作创新的能力,与中央提出的创新型社会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3.
刘利 《探索》2002,(4):88-89
本文简要分析了鲁迅先生“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个性主义”和“自我”精神与宗教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人是精神”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点分析了鲁迅先生所追求的“自我”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及其在当今社会对重新获取失落的价值尺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最难得的是有自知之明,最可贵的是敢于自我否定。李瑞环同志曾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要勇于自以为非,不要自以为是,一经发现自己的错误就及时果断地进行纠正。”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越是“自以为非”,勇于自我剖析、自我批评,就越能见党性。“自以为非”是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既是一种政治清醒,更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魏兰 《当代贵州》2008,(24):55-58
改革开放之后,曾经辉煌一时的贵州“三线”企业踏上了“二次创业”的征途。与初次创业不同,这次创业是“三线”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在生存危机下的涅粲和自我证明。一批新“三线人”辛勤奉献,成为这场战役的生力军。王敏芹一家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而言,是一次危机;于人性而言,则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人间的真善美,也照出了一些人的丑恶与自私。比如张家界市疾控中心某科长面对疫情竟临阵脱逃,携家人到泰国避疫。群众对此极为鄙视与愤慨,唾骂其为“逃兵”“怂官”。这个科长是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这类人善于“判断”,长于“精算”,其要害就是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来判断事情的利弊,算计利益的多少。  相似文献   

7.
谢清泉 《党课》2011,(18):69-69
“静”是一个人品性修养、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写过一段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什么是“静”?“静”是一种理智,是自我克制、自我提高的“法宝”。“守静”就是保持无贪、无欲、无求,心静如水,平淡、淡泊。  相似文献   

8.
水风 《廉政瞭望》2006,(12):4-5
所谓“行政依赖倾向”。即人们对行政权力、行政机构、行政公务人员及行政行为的过度的和非分的依赖感。以殛与之相应的对自身独立的自我意志、自我组织和自我活动能力等的严重缺乏和极度不自信。“行政依赖倾向”是当前一种比较广泛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人的独立思考和工作创新的能力。与中央提出的创新型社会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9.
众生皆有“面子”。每个人都希望维护自己的“面子”,甚至是从社会关系中增强自己的“面子”。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面子”是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的自我认同或他人认同。个人在社会环境下的自我认同,主要来自于社会关系网中的角色定位。社会角色不同,决定了其在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面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商晓帆 《世纪桥》2004,(3):56-58
一、论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依据 (一) 人类的发展需要学习型图书馆。21世纪的人,不应是泰罗和法约尔眼中的“经济人”、梅奥眼中的社会人、马斯洛眼中的自我实现的人,而应是“文化人”,即能够系统思考的、不断自我超载的、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的、各级参与组织学习的、能在共同愿望下努力发展的、不仅把学习当作人的天性而更当作生命趣味盎然的“学习型的人”。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  相似文献   

11.
近日的一则新闻报道让人看到,对老虎苍蝇“利剑出鞘”的纪检监察机关,自身也有着自我净化的智慧、自我革命的决心。  相似文献   

12.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也只有不断地否定、战胜自我,才能追赶、超越别人,实现人生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奋斗的过程,就是不断与别人“比”的过程。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人因与人“比”而气得要死。笔者有位朋友,身居县长之位,按说已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可他最近却突然烦躁起来,烦躁到觉得生活已没有什么意思,以至于扬言“工作没法干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不久前市委调到他县里的县委书记曾经是他以前多年的副职,下级变成了“上级”,因此便觉得没面子了,便嚷着没法干了。  相似文献   

13.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时期,社会上刮起了一股颇有声势的“自我”热。在种种“自我”哲学的喧闹声中,叫得最响的有:曲解社会主义是“无我世界”论,以及“自我发现”论、“自我复归”论等。正确地认识“自我”,深入剖析在“自我”问题上的上述谬论,消除它对人们的消极影响,对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所谓“精神贿赂”,是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迎合领导、讨得欢心、求得好感而使用的伎俩,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抬轿子、送高帽、自我贬损、巴结讨好等等。鲁迅先生称之为——“捧杀”。“精神贿赂”古已有之。史载,唐  相似文献   

15.
王孝哲 《求实》2000,(3):39-39
道德本身乃是“软”的。我们知道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一靠个人“自律” ,即个人凭着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质 ,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约束 ,来处理同别人的关系以及同社会群体的关系 ;二靠社会“他律” ,即社会舆论评判某种行为合乎道德或者不合乎道德 ,予以肯定、褒扬或者否定、贬责。显然 ,这样的“自律”和“他律”都是“软”的 ,因为 ,假如一个人道德观念淡薄 ,素质较低 ,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硬是要做出不道德行为 ,又对社会舆论置若罔闻 ,…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比”可以使人发现差距,明确奋斗的目标;“比”可以使人广开眼界,见贤思齐。人生在世,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与别人相比较,是很正常的事,比什么,怎么比却各不相同。这比中,不仅体现着每个人的世界观,也会使得每个人塑造出不同的人生道路和自我形象来。一代伟人毛泽东与古人比长了志气,得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结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与古今中外比取其长而用于实际,科学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同志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无私奉献,甘于清贫。但也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普遍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近一段时间披露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领导干部在“一把手”位置上犯错误的仍然较多,在犯错误干部中所占比例之高、所犯错误性质之严重仍然让人触目惊心。“一把手”出问题较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在“一把手”自己身上,在于“一把手”自我要求不严、自我监督不够。因此,各级党政“一把手”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按照江总书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从成克杰、胡长清等重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为官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要善于换位思考。所谓“换位”,并非是领导与群众之间简单交换一下位置,而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问计于民,寻求良策。同时,也是让群众以领导和决策者的身份参与经营管理,集思广益,使决策变成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换位”是良性互动,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实践。通过彼此为镜,自我调整,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同心同德,共奔小康。首先,要善于“换位”。实质上,“换位”体现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因为人民是天,人民是本,人…  相似文献   

19.
在滚滚而来的西方哲学思潮的洪流中,面带微笑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来到了中国大学生面前。他那犹太人的身世,使青年学生无不感动,而他那呼吁“人的潜能与价值”的檄文则无不使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自我实现”——这和当代中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乃至强化,与他们积极追求人生自我价值的心灵简直是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0.
平庸者缺少的是“官德”,而有的却是“官病”。平庸者的官病就是“爱吹”:既爱“自吹”,亦爱“他吹”。而自吹和他吹又往往“合二而一”,其目的是为了“包装”自己,是为了“平步青云”,让人无法发现自己的“平庸”。 这样的人往往爱“表扬”,但从来不表扬别人,而是从来不放弃任何“自我表扬”的机会。自我表扬之后,又要靠媒体或“吹喇叭”者传扬出去。他们尽管也下基层,但下基层干什么是不清楚的,唯一清楚的是下基层时除了带随员外,从不忘记带摄影摄像者,不然自己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