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行政诉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诉权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因行政职权的存在和行使发生争议,依法向法院起诉,请求提供司法保护和帮助的权利。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界定了行政诉权的客体的范围,原告资格界定了行政诉权的主体的范围,行政诉权的行使必须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条件,行政诉权包括起诉权、对不予受理裁定的上诉权和要求得到裁判权。与民事诉权相比,行政诉权是对事的诉权、公益诉权、恒定的诉权和有限的诉权。  相似文献   

2.
公益诉权是针对公益之诉设定的,以解决公益争端为目的的权利。与其他诉权相同,公益诉权具备承上启下的功能,即上承对公益实体法的适用,下启对实体法所调整的具体公益纠纷、案件的程序启动及贯穿在程序内的实体请求。目前我国还没有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公益诉讼,更没有对公益诉权问题加以规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权是请求法院做出公正裁判的权利,其内容包括起诉权、获得行政裁判权和得到公正裁判权。它是对公民独立人格的肯定、是对公民与政府新型平等关系的确认、是对公民“行政权益”的保障。行政诉权应当是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自然权利的延伸,和其它诉权一样是一种反抗压迫和专制强权的权利,它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为宪法所保障。然而在我国,行政诉权的实现却存在着很多困难,使行政诉权的功能无法达到。  相似文献   

4.
20多年行政诉讼实践表明,我国公民行政诉权有了长足进步,但目前还不完整,迫切需要构建完整意义上的公民行政诉权。完整意义上的公民行政诉权的本质是基本人权。行政诉权与诉权是属种关系,具有诉权的全部共性和鲜明特色。所谓公民行政诉权,是指行政活动中的公民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请求法院对有关行政纠纷予以公正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权利。完整意义上的公民行政诉权的要素是:主体为公民和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客体为行政诉权主体行使行政诉权所指向的对象;内容为起诉权(行政主体不享有)、请求得到公正审理及公正裁判权;义务主体为国家;与实体利益紧密相联,是独立的权利,不包含胜诉权。针对目前我国不完整的公民行政诉权表现,应从理论、立法、司法三个方面构建完整意义上的公民行政诉权。  相似文献   

5.
民事被告阶段性放弃诉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诉权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和应诉,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但是在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有些被告在一审或一、二审程序中全部或部分放弃其享有的诉权,...  相似文献   

6.
占有制度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是继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之后的又一可以得到物权法保护的事实状态,物权法对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第245条,权利人可以依据这一条的规定提起返还占有物的请求、排除妨害的请求和消除危险的请求,有人也称,这是实体法规定的占有之诉,可见占有制度是具有诉权价值的。同时,占有之诉不能只停留在实体法层面,要贯彻占有制度的诉权价值,必须构建我国的占有诉讼,从程序法的角度保障占有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 根据我国宪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精神,我认为民事诉讼中的诉权是起诉权和应诉权的总称,是当事人要求法院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的权利,应该为原告、被告双方当事人所享有。这是因为: 首先,起诉和应诉是当事人行使诉权的表现形式。从理论上来说,诉权与诉是有密切联系的。诉是一种请求。这种请求是谁提出的呢?是当事人。既是当事人,那就应该包括两个不可或缺的相对应的方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权是指当事人向法院请求通过诉讼来解决民事纠纷的基本权利,其完备与否,是一国法律是否现代化、文明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民事诉权的行使也不是毫无界限的。本文中笔者就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诉权滥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20.什么是诉、诉的要素?诉有哪几种?什么是诉权?行使诉权要具备哪些条件? 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保护其实体权益的请求。它有三个特点: ①诉是当事人获得司法保护的一种请求; ②诉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手段; ③诉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前提和起点。  相似文献   

10.
新《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这一规定,是强化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法律措施。但正确行使这种代位诉权是有严格条件和比正常诉权更加复杂的业务活动。因此,律师在接受委托代理债权人行使代位诉权的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弄清代位诉权成立的条件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精神,债权人代位行使债务人怠于行使的到期债权,必须具备合法有效,并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等条件。因此,律师能否代理债权人行使代位诉权,…  相似文献   

11.
诉权法理研究论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诉权被无故侵犯常见于报端,人们早已习以为常;而对诉权的研究则相当薄弱,学界通行的诉权定义存在不周延之处。诉权就是请求法律救济的权利,是启动与延续诉讼的权利。它是一项与诉讼权利、应诉权、公诉权有别的权利。诉权的形式有民事诉权、行政诉权、刑事诉权和宪法诉权。诉权的内容有起诉权、上诉权、反诉权、申请再审权以及申请宪法解释权和刑事自诉权等等。在法治社会,诉权是高于实在法的道德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在社会进化过程中,诉权实质内容不断丰富,诉权形式逐渐多样化,诉权主体走向普及,人们在诉权面前实现了平等,随之诉权地位也从习惯的权利上升为宪法的权利与基本人权。诉权的结构可以从诉权的主体、诉权的对象、诉权的义务人三方的关系中去认识。这一特殊的三角结构使诉权产生了不同于其他权利的特殊的社会功能:保障权利、控制权力、和平解决社会纠纷。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权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龙 《现代法学》2003,25(2):84-91
诉权是当事人因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或者处于不正常的状态 ,从而请求法院予以裁判解决的权利。诉权与诉讼标的是联系非常紧密的一对概念 ,诉权学说与诉讼标的学说更是迈着同样的理论发展脚步 ;诉权学说经历了从私法诉权说到公法诉权说 ,再到诉权否认说的三个阶段 ,实际上每一种诉权学说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一种完美的诉权学说至今仍然没有出现 ,但是公法诉权说的一些观点已经成为世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通说 ;诉权必须具备程序上和实体上的要件 ,否则诉权便不能正常行使和切实实现。  相似文献   

13.
杜国伟 《天津检察》2010,(4):11-13,16
我国刑事诉讼法未规定被害人的上诉权,仅赋予被害人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权利,这在理论界颇有争议,认为这种立法损害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剥夺其诉讼中的权利。本文对我国被害人上诉权缺失的原因加以探讨。从公平正义、刑法目的等视角审视被害人的上诉权问题,以求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相似文献   

14.
诉权作为人们请求法律救济的权利,当然也不例外.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滥用诉权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但是,诉权滥用的研究还未引起充分的重视.本文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试论述设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防范和规制滥用诉权体系.  相似文献   

15.
蒋涛 《山东审判》2005,21(6):48-49
公民依据宪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否向法院起诉?公民应否享有提起宪法诉讼的诉权?本文从公民应否享有宪法诉权、公民怎样行使宪法诉权以及公民的宪法诉权在中国的现状三个方面对公民的宪法诉权进行浅析。一、公民应当具备宪法诉权(一)公民享有宪法诉权的理论依据第一,就权利与救济的关系来看,享有宪法诉权是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内在要求。“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权利与救济密不可分,诉权则是人们在权利受到侵害时请求司法救济的桥梁。“在现代社会,居于权利体系中的实体权利与程序化的救济权利已成为两种彼此相依的实体权利”,①甚至…  相似文献   

16.
王媛媛 《法制与社会》2011,(12):147-147
诉权是当事人基于民事纠纷的发生,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争议的权利。它是由人权派生出来的一种自然权利,是启动和延续诉讼的权利,并由诉讼权利、诉和诉讼行为构成。诉权贯穿于当事人诉讼活动的全过程,在诉讼程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体现了多重价值。诉权理论的成熟是诉讼法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新《合同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这一规定,是强化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法律措施。但正确行使这种代位诉权是有严格条件和比正常诉权更加复杂的业务活动。因此,律师在接受委托代理债权人行使代位诉权的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代位诉权成立的条件第一,代位人对被代位人的债权是否合法,也就是说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是否是依法成立的债权。如基于合法买卖关系形成的债权;基于租赁关系形成的债权;基于借贷关系形成的债权;基于…  相似文献   

18.
当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者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关系发生争议时,法律规定了当事人有向司法机关请求司法救济的权利。这项权利究竟是"诉权"还是"起诉权"?本文从理论界和实务界中的普遍现象——对"诉权"的研究脱离不了"起诉权"这个问题入手,具体阐述诉权和起诉权的基本内涵及性质,进而分析二者的位阶。  相似文献   

19.
公益诉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锋 《河北法学》2007,25(3):141-145
公益诉权是公民、社会团体等依法所享有的基于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或者处于这种侵害的危险中而得以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以保护公益不受侵害的权利.公益诉权至少在当事人适格、诉的利益和诉权功能三个方面对传统诉权进行了质的突破,公益诉权作为一种公民权,是一种特殊性的人权,是积极性权利,是行动性权利,或者更透彻地说,这种权利的行使毋宁是一种政治行动.公益诉权的主体是多元的,除公民个人外,社会团体亦可以团体诉讼的方式行使,当下中国的检察机关式公共利益的最佳代表者,赋予其公益诉权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但从长远来看,"还权于民"是必然趋势,检察机关将维护公共利益提起诉讼的范围限定在国有资产的保护、反垄断诉讼等方面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对无效宣告请求理由的理解是本次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修改的热点之一,应当结合诉与诉权的基本理论,全面分析立法本意和法理实质。无效宣告理由应当是法律依据、主观认识和事实理由的集合,约束了一个无效宣告请求的审理范围和审查内容。建议专利法实施条例也据此作出相应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