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头     
正实 《学理论》2009,(3):8-8
“美国之父”之称的富兰克林,在年青的时候到一位前辈家拜访,刚进门,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两眼直冒“金星”,一边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普通房门矮很多的门框。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2,(14):62-63
胡耀邦、习仲勋力主平反冤假错案1978年初,中组部来访人员每天有几百人。胡耀邦对警卫人员打招呼说:对找到家来申诉的上访人员,一律不要阻拦。有些上访者凌晨就在家门等候,他一边吃早饭一边接待上访者。他在中组部一年时间里批复了四干多件来信。  相似文献   

3.
在曼谷素坤逸道泰国云南会馆的办公室里,有一位斯斯文文、戴副眼镜、文化人模样的先生,他的不俗的举止和言行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夜,他专程到我们下榻的酒店拜访,此刻,我才知他姓罗名毅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昆明人,一个在泰国为家乡人争了光、被泰国人尊称为“大师”的微雕艺术家。也许是他乡遇故人的缘故,我们谈得十分投机,不知不觉我走进了他的故事里。罗先生的童年和许多人的童年一样,平凡得无需叙说。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那便是对刻字的爱好。童年时的罗毅东,家境贫寒,为了练字,他可谓  相似文献   

4.
张心阳 《各界》2014,(10):67-68
大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站得更高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们在解读这句话时,无不视之为谦虚的表述。这也许是没有错的,但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换一个层而来理解,他牛顿之所以有这么“牛”,是因为他不甘于蜷缩在巨人的胳肢窝里思考,而是始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维。愚以为这样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也很符合其性格,更合乎西方人一向秉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现在企业实行承包后,主仆关系颠倒了,「仆人」老是想着法儿治主人。是不是这种情况?今年六月二十日,笔者走访了被誉为「工人之友」的邯郸棉纺四厂厂长何致深。何厂长是个大忙人,白天找不到他,我们只好晚上登门寻访。当我们讲明来意后,何厂长一边递烟沏茶,一边笑着说:「这确实是个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我们厂也有过这种情况。咱们就从工人们给我往家打电话说起吧。我家装上电话后,给工作带来了方便,也给一家人增添了烦恼。有些青工出于对厂里一些规章制度的不满,深更半夜给我家打电话胡捣乱,搅得全家不得安宁。后来,我们做了一些工作,这种现象逐渐减少了,现在,我基本上  相似文献   

6.
孙福海 《慈善》2021,(2):41-41
说到马三立,我们对他的作品都非常熟悉,但如果说到家风,就有不为人知的一部分。但是一个家的风气,真的会影响到一代人,马三立对子孙,有三条严格的规矩。第一条,不允许孩子,尤其是孙子充大辈。因为相声行当里有辈分规矩,马三爷辈分高,大家都喊他“老祖儿”,如果他的孙子,也在相声圈里充大辈,是不允许的。马三立的孙子马小川跟他一起住,他特别爱这个孙子。但如果是来说相声的,不管他们喊马三立什么,小川都得管人家喊大爷、叔叔,所以到现在马小川还是管我叫大爷,按相声圈里的辈分我们应是平辈。这是马三立的家规。  相似文献   

7.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8,(9):45-45
我每年都订好几份报纸,看报是习惯也是工作,另外还带有消闲的成分。在我来讲,躺着看报纸要比坐着上网看电视惬意得多。话说有一回遇上邮递员送报,他不无夸张地说,您家的报真多。多吗?我不置可否。他说,这楼里没几家人订报,我早一趟晚一趟,送都是您家的。我只好向他表示感谢。不过我也从他的话里感觉到,以今天资讯发达的程度看,  相似文献   

8.
湛旭彬 《各界》2010,(9):61-64
在是否发动群众去反贪这个问题上,朱元璋一直都主张“官”、“吏”区别对待。对待“污吏”,他一直在《大诰》里不遗余力地号召群众去“造他们的反”:但对待“贪官”,他的政策却一直都表现得相当克制。个中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微博为普通群众提供了一个了较好的平台,“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成为发布者”。不少地方的组织部门迅速适应新情况,及时开通党建微博,红色微博的“大气候”已初步形成。我们应当一边探索一边完善,尽量在利用新媒介加强党员群众联系的路径上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0.
这几天天气不好,腰痛得象散了架似的。好不容易下班回家,老婆一边冲热水袋一边絮叨:“60几岁的人了,吃的苦还不够呀?你不要命我们要你哩!”我对她说:60几岁的人了,党还把几千万的家当交给我,这是对我的信任,拼老命也要当好这个家。何况我的命大得很,哪里这么容易就去了? 真的,要是腰病就可以要我的命,我曾纪芦早就死过九十九回了。你看我这一生,当右派、坐监狱、  相似文献   

11.
陈荣力 《党政论坛》2010,(24):26-26
我少年时,有个同学的父亲是个老兵,以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很清贫,但他家的桌子总是擦得一尘不染,每次到他家吃饭,我都震慑于老伯一口洪亮的山东腔,以及他那威严的仪容。而他的孩予尽管一身旧衣早已洗得发白,却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他家那极尽简朴的陈设,窗明几净,堂堂正正,让我明白古人所说的“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12.
“突、突、突……,”一阵“小四轮”马达的轰鸣声打破了定远县高塘乡粮站短暂的宁静。司磅员、开票员小王和小陈闻声迅疾走出凉棚,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来卖麦子的是陆户里村民办教师王德新。他一边往下卸麦子一边朝站长王庆林颔首致歉:“刚下了场透雨,抢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农村村组干部调整中,出现了由地方“首富”担任村、组一级领导职务的倾向,笔者以为此举不要。在农村中,“首富”者固然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懂经营,会管理,致富有方,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有些人能把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而对治理“大家”却束手无策,他们虽有致富一家的能力,却无造福一方的本领。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叫、家”和“大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治理这两个“家”,其手段、措施、策略也不尽相同。况且,由于各人生活阅历、文化水平、工作能力以及人生机遇等的不同,治理利、家”和“大家”…  相似文献   

14.
郭静秋 《团结》2008,(1):51-53
在贵阳市樱花巷的一个普通院子里,住着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就是民革贵州省委会名誉主委安迪伟。安老的家,朴素而温馨。在安老看来,墙上挂满的许多异常珍贵的老照片。还有装饰柜上来自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航模都是他最为“宝贝”的珍藏。因为每一幅照片、每一个航模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我们的访谈就从安老娓娓道来的故事开始。  相似文献   

15.
唐召明 《瞭望》2015,(15):42-43
“西藏牦牛博物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个事情我们藏族没有想到、做到,但汉族兄弟吴雨初想到了、做成了,我非常佩服。通过西藏牦牛博物馆,他圆了自己的梦,也用实际行动保护、传承了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故事     
叶延滨 《各界》2013,(8):87-89
母亲去世多年了。我刚到北京不久,收到了省委干休所的电报:母病危,速回。母亲生命的最后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她得的是肺气肿,后来发展到肺心病。每时每刻喘不上气,最后离不了医院里的氧气管,只好把医院住成了家,一住就数年。好在她算“老红军”,能有一间单人病房。我在成都工作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日前,有几位“先富”的朋友得 知苏北某乡有不少孩子因家 庭困难而想辍学,便带着钱物,驱车数百公里,来到这些孩子所在的中小学和他们的家。经过一天的奔波,钱送出去了,电脑也送出去了,深更半夜往回赶时,大伙儿的心里却一点高兴劲儿都没有,倒产生了扶贫扶得人心疼的感觉。 心疼之一是穷归穷,却“穷得大方”。首先来到该镇中学,走进一间非常破旧的会客室里时,赫然见到在课桌上摆着一溜易拉罐饮料,我们说不喝这个还是喝点白开水,可校领导怎么也不肯,“难得难得,你们是贵客”。到了中心小学,场面更让人瞠目:课桌上摆着老师赶…  相似文献   

18.
在一本谈科学家的书上看到“马太效应”一词,疑心又是什么科学上的新发现,于是赶紧去查书。查来查去,才知道并非电场或磁场中的什么现象,倒是“名利场”中的一种“效应”,发明权属于一个美国人,算是个洋典故。现在我们有些同胞是以家有多少件洋货为荣的,洋典故也是洋货,所以赶紧拾起来。 《圣经》的《新约·马太福音》里有一段话:“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于是就把社会上的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19.
陈冰 《党政论坛》2010,(8):28-28
一位智者住在森林里,他时常坐在一棵大树底下。他看见有位樵夫靠砍柴谋生.过得很艰辛,便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再前进一些呢?那样你就会发现一个铜矿。”  相似文献   

20.
变化的世界对话的世界同益的世界──切尔诺梅尔金瞻望新世纪盛世良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是当今俄罗斯最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之一。对当前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他认为可一言以蔽之曰:变。“我们眼看着现代史在改写,而且快得惊人。”他对记者说:“整个国际关系体系的变化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