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储存条件下地西泮及其Ⅰ、Ⅱ相代谢物分别在人空白尿液中的分解动力学规律。方法人空白尿液中分别添加地西泮或其5种代谢物后,储存于不同条件(4℃、-20℃、20℃、1%NaF 20℃),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各目标物在不同保存时间点的含量。通过SPSS软件分析时间和储存条件与地西泮及其代谢物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储存条件下尿液中地西泮、去甲西泮和奥沙西泮的含量比较稳定,而替马西泮、羟基西泮葡萄糖醛酸苷以及去甲羟基西泮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随着时间逐渐降低;此外,不同条件添加去甲羟基西泮葡萄糖醛酸苷组均于储存后第三天检出奥沙西泮,而其他添加组均未发现除添加物之外的其他目标物。结论 地西泮、去甲西泮和奥沙西泮比较稳定,而替马西泮、羟基西泮葡萄糖醛酸苷、去甲羟基西泮葡萄糖醛酸苷较容易分解;去甲羟基西泮葡萄糖醛酸苷的分解产物是奥沙西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尿中地西泮及其代谢物替马西泮、去甲西泮和奥沙西泮的GC/ECD分析方法。方法 尿样经β 葡萄糖醛酸酶水解后 ,用有机溶剂提取 ,再以N ,O 双三甲硅烷基三氟乙酰胺进行衍生化 ,衍生物用GC/ECD法分析。结果 检材中分析物的回收率 70 %以上 ,检出限 5ng/ml以下。结论 本法可进行口服地西泮 10mg人体 48h内尿液中地西泮代谢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乙醇与乌头碱联合染毒对大鼠心室肌细胞RYR~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优化的方法进行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原代培养,设置4组实验组,分别为A、B、C、D组,即分别用1μmol/L乌头碱、5mmol/L乙醇+1μmol/L乌头碱、50mmol/L乙醇+1μmol/L乌头碱以及100mmol/L乙醇+1μmol/L乌头碱进行染毒,同时设立对照组(E组)。染毒1h后,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YR~2蛋白含量,重复实验,将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μmol/L乌头碱作用1h,使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RYR~2蛋白量增加;5mmol/L乙醇、50mmol/L乙醇分别与乌头碱联合染毒组中RYR~2蛋白表达量均较单独乌头碱染毒组低;100mmol/L乙醇-乌头碱联合染毒组RYR~2蛋白量与单独乌头碱染毒组相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乙醇-乌头碱联合染毒对RYR~2的蛋白量有明显影响,不同浓度乙醇与乌头碱联合染毒对RYR~2的影响效果不一致,低浓度乙醇能拮抗乌头碱引起的RYR~2含量增加,随着乙醇浓度逐渐升高,拮抗作用逐渐减弱,且有向协同作用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家兔尿液中氯胺酮及代谢物去甲氯胺酮浓度与血药浓度的动态相关性。方法实验家兔分为氯胺酮灌胃组、静脉注射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染毒前和染毒后不同时间点收集尿液和血液。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全扫描定性、气相色谱(GC)定量分析血液和尿液样品中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的浓度。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尿液中药物浓度和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氯胺酮灌胃组和静脉注射组给药后各时间点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在尿液和血液中的浓度相关系数范围在0.11~0.69之间。结论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在尿液和血液中的浓度相关性较差,尿液药物浓度并不能直接反映血药浓度,因此用尿液中氯胺酮浓度推断血药浓度时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氯地西泮及其代谢物(地洛西泮、氯甲西泮、劳拉西泮)在大鼠体内分布及代谢规律,为2′-氯地西泮相关案件的检验提供实验数据。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禁食12h,按2.625mg/kg 2′-氯地西泮灌胃给药,第一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经大鼠尾静脉采血,第二组为采血空白对照组,第三组给药30min后处死,取心、肝、肺、肾、脑、睾丸,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2′-氯地西泮及代谢物含量,第四组为分布空白对照组。结果2′-氯地西泮进入体内后,迅速代谢分布,在20min内达到血液最高浓度。2′-氯地西泮及代谢物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特点为:肝>脑>心脏>肾>睾丸>肺。结论经灌胃2′-氯地西泮进入大鼠体内后,监测2′-氯地西泮及其代谢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及降解规律可以为2′-氯地西泮相关案件的检验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家兔唾液中氯胺酮及代谢物去甲氯胺酮浓度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实验家兔分为氯胺酮灌胃组(6只)、静脉注射组(6只)和对照组(6只),分别于染毒前、后不同时间点收集唾液和血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全扫描定性、气相色谱(GC)定量分析样品中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的浓度。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唾液中药物浓度和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氯胺酮灌胃组和静脉注射组给药后各时间点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在唾液和血液中的浓度相关系数(r)范围为0.80-0.95。结论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在唾液和血液中的浓度均有良好的相关性,根据唾液药物浓度推断血药浓度可用于氯胺酮滥用的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7.
甲基苯丙胺和乙醇在染毒大鼠体内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A)和乙醇联合应用在急性、亚急性染毒大鼠体内的情况。方法以MA1.0 mg/kg剂量对慢性自由饮酒大鼠多次腹腔注射,分别建立急性、亚急性染毒大鼠模型;处死后即时检测血中乙醇浓度、体液和组织样品中MA的浓度。结果多次注入MA药后,亚急性中毒大鼠体内的MA浓度高于急性中毒大鼠;急性和亚急性联合中毒大鼠体内MA浓度均高于急性和亚急性单一药物组。结论无论是否联用乙醇,14d内增加注射次数会在大鼠体内产生不同程度的MA残留;与乙醇联用可加速M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其药物浓度的升高程度随生物样品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Liu L  Wei ZW  Jia J  Wang YJ 《法医学杂志》2010,26(5):357-360
目的研究氯胺酮及其代谢物去甲氯胺酮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家兔以氯胺酮0.15g/kg剂量灌胃,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液和尿液,血清和尿液中氯胺酮及代谢物用GC-MS法定性、GC-NPD法定量检测,WinNorLin软件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全程记录实验动物主要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氯胺酮和代谢物去甲氯胺酮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均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氯胺酮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为ρt=121.760e-0.025t+0.980e-0.002t+4.579 e-0.021t,去甲氯胺酮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为ρt=640.919 e-0.03t+1.023 e-0.001t+9.784 e-0.031t。血液中氯胺酮质量浓度达峰时间为(40.950±12.098)min,血峰质量浓度为(9.015±1.344)μg/mL,消除半衰期为(430.370±28.436)min。给药后30~240 min内氯胺酮在血清和尿液中的质量浓度之间具有动态平衡的中度相关性。家兔给药后30min出现中毒症状,120min后渐恢复正常。结论建立的氯胺酮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和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服用藿香正气水后,大鼠体内乙醇含量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按3.0 m L/kg剂量灌胃白酒、低浓度中药酒和高浓度中药酒,于给药前(0 min)和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1 h、2 h、3 h、4 h、5 h、6 h、8 h断尾采血,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液中的乙醇含量,用DAS 2.0软件计算乙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SPSS 17.0软件对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高浓度中药酒组与白酒组最大血药浓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药代动力学参数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水中中药成分对大鼠体内乙醇代谢和消除无明显影响。本研究对涉及饮用藿香正气水导致的交通案(事)件的定性判定和处理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甲拌磷灌胃染毒致死的大鼠动物模型,建立生物检材中甲拌磷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 ,观察甲拌磷在3种剂量染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大鼠2LD50、4LD50或8LD50甲拌磷灌胃染毒,死后立即解剖,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睾丸、心血和胃组织,GC/MS、GC/FPD法定性定量检测各组织和心血中甲拌磷。结果大鼠2LD50、4LD50和8LD50甲拌磷染毒后31±3min、19±4min和11±6min死亡。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均可检到甲拌磷。染毒死亡大鼠体内甲拌磷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2LD50组:胃组织〉肝〉脾〉肾〉肺〉脑〉睾丸〉肌肉〉心〉心血。4LD50组:胃组织〉肝〉肺〉脾〉肾〉睾丸〉肌肉〉脑〉心〉心血。8LD50组:胃组织〉肝〉肾〉脾〉肺〉心〉肌肉〉睾丸〉心血〉脑。结论甲拌磷在大鼠体内死后分布不均匀。胃组织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肝、脾、肺和肾,脑、肌肉和睾丸含量最低。甲拌磷的灌胃染毒致死动物模型、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及死后分布规律可应用于甲拌磷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和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ADH1B和ALDH2基因多态性以及饮酒种类对乙醇代谢的影响,为司法鉴定实践中涉及乙醇代谢结果解释或对血乙醇含量回推的案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筛选出81名志愿者,通过多重SNa Pshot分型方法获得ADH1B、ADH1C和ALDH2的基因型。饮酒剂量为1.0 g/kg,在饮酒前以及饮酒后30 min、45 min、1 h、1.5 h、2 h、3 h、4 h、5 h、6 h、7 h和8 h静脉采血1 m L,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中乙醇和乙醛的浓度,计算血乙醇达峰时间(T_(max))、乙醇峰值质量浓度(C_(max))、乙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_(乙醇))、AUC_(乙醛)和乙醇消除斜率(β)。为排除ADH1C基因多态性的干扰,选择携带ADH1C*1/*1基因型的个体,根据ADH1B和ALDH2的基因型分组,对各组上述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运用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组间比较,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3种饮酒种类(白酒、红酒和啤酒)组间的各参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结果不同ADH1B和ALDH2基因型组间T_(max)和C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基因型组间AUC_(乙醇)、β和AUC_(乙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饮相同剂量不同种类酒时,各组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醇代谢受相关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大,基本不受饮酒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乙醇对氯胺酮在家兔体内毒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醇对氯胺酮在家兔体内毒物代谢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家兔分为单用氯胺酮组、氯胺酮与乙醇合用组及对照组,三组动物分别灌胃氯胺酮0.15 g/kg、乙醇3.0g/kg与氯胺酮0.15 g/kg及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尿标本,GC和GC/MS法测定氯胺酮和代谢物去甲氯胺酮浓度,WinNor-Lin软件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氯胺酮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合用乙醇后不改变其房室类型。合用乙醇组家兔体内氯胺酮的K10、AUC和β均大于单用氯胺酮组,而T1/2K10、T1/2β、A和Cmax均小于单用氯胺酮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V/F、K01、K12、K21、T1/2K01、α、T1/2α、Tmax和B等参数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用乙醇组家兔体内氯胺酮的代谢物去甲氯胺酮的K01、A、B和Cmax等参数均大于单用氯胺酮组,而T1/2K01、Tmax均小于单用氯胺酮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V/F、K10、K12、K21、AUC、T1/2K10、T1/2α、T1/2β、β等参数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醇可加快氯胺酮在体内的消除过程,促进其转化为去甲氯胺酮,对于氯胺酮与乙醇合并滥用的鉴定,应考虑两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ADH1B和ALDH2基因多态性以及饮酒种类对乙醇代谢的影响,为司法鉴定实践中涉及乙醇代谢结果解释或对血乙醇含量回推的案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筛选出81名志愿者,通过多重SNa Pshot分型方法获得ADH1B、ADH1C和ALDH2的基因型。饮酒剂量为1.0 g/kg,在饮酒前以及饮酒后30 min、45 min、1 h、1.5 h、2 h、3 h、4 h、5 h、6 h、7 h和8 h静脉采血1 m L,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中乙醇和乙醛的浓度,计算血乙醇达峰时间(T_(max))、乙醇峰值质量浓度(C_(max))、乙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_(乙醇))、AUC_(乙醛)和乙醇消除斜率(β)。为排除ADH1C基因多态性的干扰,选择携带ADH1C*1/*1基因型的个体,根据ADH1B和ALDH2的基因型分组,对各组上述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运用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组间比较,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3种饮酒种类(白酒、红酒和啤酒)组间的各参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结果不同ADH1B和ALDH2基因型组间T_(max)和C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基因型组间AUC_(乙醇)、β和AUC_(乙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饮相同剂量不同种类酒时,各组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醇代谢受相关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大,基本不受饮酒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血中乙醇质量浓度与神经行为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o XY  Bu J  Xiang P  Shen BH 《法医学杂志》2008,24(4):265-267
目的 研究血中乙醇质量浓度与神经行为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文第三版计算机化神经行为测试评价系统(NES-C3),通过自身对照的方式,对233名饮酒者进行神经行为能力的测试。结果 当血中乙醇质量浓度I〉0.157mg/mL时,视简单反应时和数字筛选能力指数有显著性下降;当血中乙醇质量浓度I〉0.204mg/mL时,心算、视觉保留、线条判断能力指数有显著性下降。结论 神经行为能力随着血中乙醇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然后随着乙醇的不断代谢,血中乙醇质量浓度的降低,神经行为能力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ABAAα1受体在毒鼠强中毒大鼠脑组织中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prague-Daw-ley大白鼠30只,分成5组,每组6只;分别以2.0 LD50、1.0 LD50、1/2 LD50、1/10 LD50毒鼠强量,采用灌胃染毒方法制作毒鼠强中毒模型,并以健康大鼠灌服生理盐水为对照;断颈处死大鼠,提取脑皮质、海马及脑干脑桥等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ABAAα1受体阳性染色神经元的变化。结果不同LD50量染毒大鼠的皮层、海马及脑干,其GABAAα1受体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神经元较对照组组减少,其中以1.0 LD50、1/2LD50组减少最为显著;相同染毒剂量,以脑干组织减少最多。结论GABAAα1受体表达下降与毒鼠强中毒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盐酸曲马多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盐酸曲马多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及其特点。方法大鼠以3倍和6倍LD50228mg/kg剂量盐酸曲马多灌胃染毒致死,取材,薄层色谱法检测其心、肺、肝、脾、肾、大脑和血内盐酸曲马多的浓度。结果3倍LD50剂量组大鼠肾、肺、血、肝、大脑、脾和心组织盐酸曲马多的浓度分别为112±15、59±17、53±31、32±19.7、22±11.5、20±20、16.7±8.3μg/g或μg/ml;6倍LD50剂量组大鼠血、肺、肝、心、肾、大脑和脾中盐酸曲马多的浓度分别为107.6±7.2、26.3±20、11.7±6.6、11.2±7.2、10.3±3.6、6.38±0.2、6.1±0.3μg/g或μg/ml。结论3倍LD50剂量组大鼠,肾、肺、血内盐酸曲马多浓度最高;6倍LD50剂量组大鼠血、肺、肝中盐酸曲马多的浓度最高。盐酸曲马多中毒时,血、肝、肺和肾可以作为法医毒物分析的检材。  相似文献   

17.
心肌氨基酸代谢与早期急性心肌缺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对急性心肌缺血时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进行了研究。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缺血心肌组织游离氨基酸(酸性、中性、碱性)以及氨含量,发现缺血时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在缺血15min即有明显增加,但苏氨酸、谷氨酸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却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丝氨酸含量在缺血早期上升,缺血60~480min,含量无明显变化。缺血120min以后,甘氨酸和精氨酸含量逐渐下降。组织氨含量在缺血早期上升,晚期下降。游离氨基酸总量、苏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以及组织氨含量的降低是缺血心肌氨基酸代谢的特征性变化。作者认为:测定缺血心肌游离氨基酸及组织氨含量有助于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HPLC-MS/MS法测定人全血中唑吡坦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MS/MS法测定人全血中唑吡坦的浓度,色谱柱:Xterra RP18(2.1×100mm, 3.5μm);流动相:甲醇∶10m mol/L醋酸铵水溶液(用乙酸调pH=6.0)40∶60;流速:0.2ml/min.结果 最低检测限为0.5ng/ml,血药浓度线性范围5.0~500ng/ml,高、中、低3种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3.95±2.96)%,(100.79±4.27)%,(96.06±7.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家兔单独静脉注射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及二种药物联合静注时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评价二种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方法单用甲基苯丙胺组以3mg/kg剂量家兔静脉注射甲基苯丙胺,单用氯胺酮组以30mg/kg剂量家兔静脉注射氯胺酮,合用组以相同剂量同时注射两种药物。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浆标本,测定各时间点药物浓度,WinNonLin软件拟合毒代动力学房室模型并计算参数。结果甲基苯丙胺在家兔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单室模型,合用氯胺酮后不改变其模型类型。氯胺酮在家兔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单室模型,合用甲基苯丙胺后符合二室模型。结论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可以相互延缓其在体内的消除过程,增加彼此在体内的吸收,从而延长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已发生凝血的血液样本采用超声处理的必要性和最佳时间。方法抽取500名驾驶员血液样本各两份,其中1份为抗凝血,1份为未抗凝血。抗凝血样本采用直接进样,未抗凝血分别采用旋涡震荡后直接进样和进一步以不同时间超声处理后再进样,采用GC法分析各样本中乙醇浓度。以抗凝血检测结果为标准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500份抗凝血液样本中有462份检出乙醇,相应462份未抗凝血液样本中445例检出乙醇。未抗凝血经60min超声处理后再进行GC检测,所得结果与相应抗凝血相符,而采用更长、更短时间的超声处理,或不加超声处理的检测结果绝大多数与相应抗凝血检测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机动车驾驶员血液中乙醇浓度测定应使用抗凝血样本;如样本未加抗凝剂出现凝血后,则应对样本进行超声波处理,时间以60min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