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地区间主义是国际关系的新实践,同时也正在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国外学术界围绕地区间主义的内涵与外延、动力与功能以及其与地区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尽管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在相当程度上延续着西方的议程,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试图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上做出超越。就该议题的未来发展而言,比较分析和理论化应当是两大基本趋势。而对中国学者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把握地区间主义研究的共性与个性,并善于从已有的研究议程中提炼出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需求的新的议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的区域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强调民族主义和跨国主义并存的东亚新区域主义的发展并不等于东亚一体化的形成,东亚区域合作仍然在不断整合当中.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中国能否在东亚区域合作中提供公共产品,以何种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以何为现实依据,这不仅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成功与结构整合有重大意义,也将对东亚国际关系乃至整个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对东亚政策进行大调整,出台了多边主义东亚新政策.东亚由此出现原生性地区多边主义与美国东亚多边主义并行发展的局面.内容上,美国的多边主义东亚新政策是在新形势下对其原有双边主义东亚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其在实践中表现为:将双边同盟关系合并或扩展成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各种三边合作机制,在与包括东盟在内的东亚各行为体建立或加强双边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各种小多边合作机制,以及选择通过成员资格具有开放性的“东亚峰会”机制加入东亚一体化.实质上,这一新政策与双边主义东亚政策一样是美国用以维持其东亚领导地位的工具.尽管美国的加入使东亚一体化的力量格局趋于平衡,但其带有很强的应对中国实力上升的色彩和将东亚一体化消解人亚太地区一体化中的意图,使东亚局势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浪潮下,地区主义伴随区域一体化得到迅速发展。在西欧一体化过程中,西欧国家通过重视合法协定、强调功能整合以及超国家机构的建设形成了结构性地区主义;而在东亚一体化发展中,东亚国家则强调不干涉原则,突出国家主权至上,抵制和质疑超国家机构,从而形成了弱机制化的开放性地区主义。两种性质的地区主义的成因主要在于:西欧和东亚的历史发展体系不同,导致其各自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制度同质性程度不同,成员国之间的集体认同以及对民族国家主权的价值观存在差异。就发展趋向而言,自金融危机后,欧洲债务危机频现,暴露了规范严谨的结构性地区主义的僵化弊病,而东亚一体化过程中,东盟、10+1、10+3、东亚峰会等对话形式层出不穷,则表明了缺乏规范机制下的地区合作效率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区域性"特征与东亚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护东亚区域内持续的稳定、和平与繁荣,既是21世纪国际.安全研究最为棘手的问题,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东亚安全不断出现的问题和未来有可能的发展趋势.如何发挥中国学者在东亚安全领域内的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并不是单纯借用已有的以"欧洲经验"或者"北美经验"为主体的国际关系理论,而是在以这些已有的理论为分析工具和参照物的同时,建立新的"研究计划",利用东亚安全研究中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特点",测试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唯如此,才能真正在东亚安全研究中创新,才能有效地发展出既能够更好地指导现实政策、又能提高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水平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简讯     
东亚经济论坛第十三次会议在西安举行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东亚经济论坛第十三次会议”于 2 0 0 4年 10月 12日~ 14日在西北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日本、韩国、中国、波兰等国的近五十位学者。东亚经济论坛是专门研究东亚经济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问题的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阻力和前景 ,为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全面推进东亚经济合作进程献计献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永秀教授就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模式提出“一是先进行双边和局部合作 ,再进行多边和整体合作 ;二是先求同存…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东盟地区主义迅速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东盟实现了大东盟的愿望,加强了东盟地区内部的各种合作,而且突出表现在东盟积极推动东亚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在推动东亚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盟对东亚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寄予了厚望,但日本的表现与东盟的期待存在很大的反差。东盟和日本在东亚地区主义理念上的分歧是这一反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地区主义有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两种主要讨论方法.本文主要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出发,首先对地区主义的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然后对国际关系理论中涉及地区主义的有关学说和流派进行梳理,并特别对地缘经济学与地区主义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地区主义的基本逻辑.文章最后就地区主义研究的可能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初步提出了"地区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正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传统方法,历史方法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运用,尤其是通过将历史经验与理论相结合,不仅可以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还可以检验理论的有效性。在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时代背景下,学者们日益重视总结古代中国乃至东亚的历史经验,力图从中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与话语体系,以期对以西方经验为主要依据的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形成新的超越。本期"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专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东亚区域合作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东亚区域合作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困境,而东亚共同体建设应从经济贸易的东亚一文化东亚一安全与政治的东亚一社会和法律的东亚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因此,文化认同成为了除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之外理解和研究东亚区域合作的另一个视角。如何在文...  相似文献   

11.
2014年8月在大连市召开了"甲午战争以来的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在"甲午战争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议题方面有一些新特点。一方面,研究的视角不断扩大,在以两国政治关系为切入点的研究基础上又增加了经济交往、思想文化、计量分析等新的视角,使甲午战争对当代中日关系影响的研究趋向多维化。另一方面,研究理论与方法亦呈现多样化,由于该议题涉及近代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因此围绕战争对当代中日关系影响的研究,除使用传统的实证史学、比较史学等方法外,还多运用现代化理论、国际关系学、地缘政治学等相关专业理论进行了交叉研究。此次会议展示了国内学界有关甲午战争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处理当代中日关系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世界秩序观与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1900-1945)(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美国的国际秩序观入手,通过考察20世纪上半期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尝试为这一时期的东亚国际关系建立一个多国的、宏观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美国从世纪之交就开始谋求在东亚建立一个不同于欧洲权力政治的新的国际秩序,这是美国从建国之初就萌生的改造国际秩序思想的延续;20世纪上半期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过程是美国不断推行和实施其国际秩序思想的过程,美国新的国际秩序思想集中体现在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上;从30年代初直至二战结束,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可以被视为美国捍卫、中国认同、日本挑战华盛顿体系的过程;战后初期美国试图建立的东亚国际秩序不过是华盛顿体系的修正版;华盛顿体系并非仅仅是帝国主义的工具,相反在很多方面有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曾是中国现代东南亚研究的发源地,知名东南亚学者的集中地,首批东南亚研究成果的产生地,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在研究力量先后南下北移之后,东部的东南亚研究进入沉寂期.改革开放之后,东部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与东南亚地区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促成了东部东南亚研究的复苏,江苏省东南亚研究会的成立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从此,东部东南亚研究进入了一个发展期并在发展中显现出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亚太地区当前格局问题,中俄双方学者均认为美国与欧洲先后陷入危机,未来5至8年将呈现收缩态势,在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全面衰落。俄方学者认为,在欧美因为经济危机陷入衰退的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却保持了蒸蒸日上的增长势头,国际经济中心已经向亚太地区转移,国际政治中心也将会向亚太地区转移。中方学者则认为,美国处于相对衰落的过程,而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同时崛起,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国际权力出现扁平化,竞争的中心向亚太地区加速转移。在亚洲高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美国主导的军事同盟体系已不适应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俄方认为,2011年,美国重返亚洲,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加强在本地区的军事同盟体系,大有围堵中国之势。俄罗斯融入亚太需要和平的地区形势,建议在中、俄、美之间建立三边安全机制,为本地区中小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中方认为,在新的地区形势下,应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秩序,欢迎并愿意协助俄罗斯在亚洲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但是新的地区秩序应当是开放性的、包容性的,与亚洲国家多样性相适应的。在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政治、安全议程。俄方学者认为,欧洲深陷金融危机,短期内不能解决,俄罗斯经济发展重心将向亚太地区转移,着力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欢迎美国、欧洲、中国等世界各国和地区参与。中方认为,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并且与中国经济互补性较高,在两国政府的主导下,已经进行了一些合作。随着俄罗斯"东进"战略的逐步明确,双方可以在项目开发、投资等方面进行研究,发挥双方比较优势,深入合作。在中亚地区,美国撤出后的阿富汗将成为本地区新的安全威胁,加上原有的三股势力,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令人担忧。俄方认为,应当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的优势,密切关注阿富汗形势,加强与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合作。中方学者认为,应当发挥上合组织在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解决中亚问题的根本,还在于通过经济合作使中亚国家走出贫困,从而实现长治久安。因此,应当积极推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进程,与欧亚联盟等本地区其他组织加强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The defects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are creating tremendous distortions in the economies of East Asia. For the time being, most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East Asia have no choice but to adopt some sort of a flexible, wider band system (crawling band) while resorting to capital control when necessary, in order to avoid the recurrence of the Asian currency crisis. Japan's approach to building a stabl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in East Asia has gone through several stages since the late 1970s. Though the latest approach of setting up the Asian Bond Fund (ABF) is a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 the ABF has severe limitations in reducing the risks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Asia. The ABF needs to be replaced by the Asian Bond Corporation (ABC) in order to develop an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in Asia and use the abundant saving in Asia for financing the growth of Asia. In the process of expanding the activities of the ABC, Asia can adopt the notional common currency based on a basket of major currencies. That notional currency will pave the way toward introducing the Asian common currency, which can be the ultimate goal for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In the meantime, while enhancing currency cooperation, East Asia needs a lender of the last resort in order to keep its economy from collapsing from another currency attack. Japan has been trying to play that role and is poised to take that responsibility as the largest and the most developed economy in the region.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and a truly international currency must be supported by numerous institutions and intellectual frameworks. Asia is yet to build those institutions. To help build those institutions, we in East Asia need to establish a new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 which would coordinate the strenuous intellectual efforts needed for building institutions that bolster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in Asia. The envisaged new institute can be dubbed the "Asian Monetary Institute," or "AMI."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wo recent books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scholarly literature both in East Asian security studies and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more generally. While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by drawing from the non-Western experiences of East Asia, these books complement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hat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being overly West-centric. The books also develop some interesting East Asian, neopragmatic ideas on the “theory of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se ideas have a potential of not only changing our answers to questions about East Asian security but also reformulating the questions we ask in our investigation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ssues.  相似文献   

17.
具天书 《当代亚太》2012,(1):98-117
本文认为推动韩中日三国的合作是实现"东亚共同体"目标的关键所在。原因不仅在于韩中日三国经济占整个东亚地区经济的比重较大、对世界的影响力极为重要,还在于韩中日三国间开展经济合作的难度较大。中国学者大多认为,由于历史问题、领土纷争、政治制度差异以及区域外美国势力的干预,韩中日三国间缺乏信任。而这一系列的因素正是阻碍东亚一体化建设进程的障碍。本文认为,欧洲整合的历史经验即新功能主义理论,值得东亚地区学习与借鉴。韩中日整合的示范作用,势必外溢到整个东亚地区,进而带动区域一体化进程,从而最终实现"东亚共同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东亚各经济体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日益密切。就贸易依存度而言,东亚已接近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盟,堪称超越政治制度差异而组成的自然经济区域的典范。东亚区域大部分与东亚汉文化圈重叠,各国有相近的文化和价值观。相比欧盟地区,东亚地区历史上长期和睦相处,在东亚商贸圈内互通有无。因此,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有着坚实的历史、人文和地理基础。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有利于促进一体化的政府间制度性安排也必将应运而生。当今各方政治领导人的主观意向,只能某种程度延缓或加速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Peter Gowan's notion of a Dollar-Wall Street Regime (DWSR) characterized by financial deregulation, the dollar as the world's currency, large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and frequent financial crise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DWSR has relied on a special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ast Asia, characterized by large East Asian trade and current account surpluse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investment of East Asian dollar holdings in U.S. capital markets. For some time both parties benefited from this relationship, but eventually it gave rise to financial crises in East Asia. Thus, Japan's financial crisis around 1990 and the 1997/98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re both related to economic over-accumulation caused by the buildup of currency reserves through trad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ttempts at East Asian monetary integration since 1997 are viewed as a potential challenge to the DWSR. These attempts have however been blocked or rendered harmless by regional divisions as well as by U.S. resistance. While an East Asian political challenge to theDWSRis unlikely for the time being, the special U.S.-East Asian economic relationship may become substantially weakened by the growing problems of the U.S. economy.  相似文献   

20.
论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领导权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最近几年,东亚一体化的问题被提到了东亚各国领导人的议事日程,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东亚各国别无选择,只能加强本区域的经济合作,以促进本区域的繁荣和发展.在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中,不能不面对领导权或叫主导权的问题,这个领导权或叫主导权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别人任命的,而是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浪潮中被各国推举出来的,她不仅要有推动本区域各国合作的主动性,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愿意为本区域合作发展做出一定的牺牲.由于东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多元化,决定了该地区一体化进程中领导权问题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