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针对前一段时期里,有的地区、有的部门在改革开放上胆子不大,迈不开步子,不敢闯等现象,尖锐地指出:“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小平同志的讲话,切中要害,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为什么胆子不大,迈不开步子?首先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于在改革开放中所引进的一些东西,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以及它们之间的标准缺乏明确的认  相似文献   

2.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再讨论,基本路线的再教育,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把握姓“资”姓“社”的标准,这是当前改革开放所以不敢大踏步前进的主要思想障碍。邓小平同志在这次重要谈话中,提出了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小平同志的这个科学的判断标准,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又一次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1992年第2期《理论探索》发表的张勤德同志《注意防止改革的性质发生“演变”》一文,集中批评了“只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在改革中就可以不问姓‘社’姓‘资’”的“错误思想”。乍一看,文章似乎是在讲“要划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限,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好象很正确。但细一分析,觉得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此文对于“在改革中”鉴别姓“社”姓“资”的标准的把握,颇有需要商榷之处。现将我们的看法初略提出,以就教于张勤德同志。社会主义社会是高于并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社会形态。它之所以优越,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它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自身不可能解决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化,达到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占有社会化的统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判断改革姓社姓资的标准,我们应当用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全主义的理论与路线来统一思想。依据邓小平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应该明确肯定判断改革姓社姓资的标准,最主要的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正确理解这个标准,才能消除担心搞资本主义的忧虑,才能解放思想,使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步子迈得再快一些,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首先,在改革中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并不是平列的,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衡量和检验一切工  相似文献   

5.
近期要论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改革开放迈不出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春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这就是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对此,有人称之为“党的工作标准”;有人称之为“真理的检验标准”;也有人称之为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究竟是什么标准,它与毛泽东的“实践标准”有什么联系,它是用来检验真理还是用来检验实践的,它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有什么联系等等,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有必要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这个观点似乎很彻底,其实同样有失偏颇.曾经有位干部在谈学习体会时,就是据此得出结论说:原有经济体制不符合三个"有利于",所以它实际姓"资";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三个"有利于",所以它确实姓"社".对类似的推导和结论,我们不能充耳不闻,而应当及时加以纠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深刻指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这一论述无疑是正确的.但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所要求"和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名称百年未变,但具体内容却有很大差别,呈现为多种形态。社会主义有好东西,也有不足之处,资本主义同样如此,需要进行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补,还有大量事物属于"非社非资"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我们应当以"三个有利于"即对人民和国家有利为根本标准,学习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反思社会主义,创新社会主义,努力促进中国社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来稿摘登     
进一步解放思想的着眼点中共(?)樊市委办公室辛习:当前解放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一是从姓“社”姓“资”中解放出来。目前,一些同志思想仍然不够解放的重要原因,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疑虑,对股份制的议论,对市场经济的不以为然等等,说到底还是姓“社”姓“资”的问题没有解决。解放思想,首先应该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二是从“慢”还是“快”中解放出来。现在一提快速度、高速度,就有人担心会诱发“大跃进”,会再来一次治理整顿。事实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同加大改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姓资姓社”的困惑。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绝对对立这一教条的信奉。致使人们产生了“恐资病”,严重干扰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因此,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在肯定两者具有对立性的同时,充分认识其相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最近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澄清糊涂认识,避免在计划与市场姓“社”还是姓“资”问题上纠缠不休,对于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和江泽民同志的十四大报告都强调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就明确了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问题,即:市场经济既不姓“资”,也不姓“社”,它在本质上是“中性”的。这主要是由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一、生产力是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唯一标准? 在学术理论界有人多次批评不赞成把生产力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唯一标准、不赞成离开社会制度或者说离开政治标准和精神文明标准谈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观点。如有的同志说:“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都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都姓‘社’,”。还有的认为,“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检验社会制度的唯一标准”。不要“把那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要求我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思想更解放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对此,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但也有一些人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存有种种疑虑,如对什么事都怀疑是“姓资姓社。”当然,“姓资姓社”确实是不能一概不问的。两种改革开放观的原则界限必须划清。 但问题是,是否一触及体制问题、机制问题,就都是要把社会主义的东西扔掉呢?是否一提利用外国的东西,就是要引进资本主义呢?  相似文献   

15.
段祺华 《团结》2012,(2):45-46
今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20年前的初春,中国大地乍暖还寒。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紧要关头,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喋喋不休,关键时刻,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言九鼎的南巡讲话,再次凝聚起全国人民的改革共识,明确要求不争论,并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是非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企业股份制改革问题,近十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最主要的焦点集中在股份制是姓“社”还是姓“资”这个抽象观念上。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以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股份制改革也摆脱了姓“资”还是姓“社”的抽象争论。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股份制有利于促进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积聚社会资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国内不少报刊争相登载一条“历史轶闻”:马克思也曾“下海”,买过股票!真不知是何方人士从历史的浩卷中发现了这等“新大陆”!也真不知大肆渲染此事究竟是何意图!是想证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股票的兴旺普及,还是想说明既然马克思买了股票,那他就肯定赞成搞股份制?可惜马克思买的只是姓“资”的股票,却无幸买到姓“社”的股票。这一点,诸位“言必称马列”的同志们不知注意到没有? 依我看,这种热衷于渲染伟人轶闻的做法,只能证明那些事事寻找“理论根据”的人思想不解放!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南巡谈话中,提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精辟论述,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强大的思想武器,大大加快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但在学习中,有的同志又产生了两个新问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决定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根本标准。一、三个有利于观点的提出三个有利于的观点,是邓小平1992年初在视察南方时,针对有些同志怕搞资本主义的顾虑提出来的。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  相似文献   

20.
改革的浪潮正在奔腾向前。人们都在参加改革,也在议论改革。议论最多的是改革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许多人担心改革会不会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常常听到的姓“社”还是姓“资”、前进还是倒退的议论。显然,这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亟需回答的问题。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就是要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此,改革也是深刻的革命。但它与我们过去反对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有着根本性质的不同。反对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其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仅不推翻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要通过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