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结汇、售汇及付汇行为,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应当按照本规定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业务范围办理结汇、售汇、开立外汇帐户及对外支付业务。  相似文献   

2.
(2 0 0 3年1 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令[2 0 0 3]第6号公布自2 0 0 3年1 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 为规范外币代兑机构经营外币兑换业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及《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售汇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币代兑机构,是指与具有外币兑换(或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的境内商业银行及其分支行(以下简称银行)签订协议,经银行授权办理外币兑换业务的境内企业法人机构(以下简称代兑机构)。第三条 外币…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3号公布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便利个人外汇收支,简化业务手续,规范外汇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从今年元月1日起,我国在汇率制度上进行了全面改革,包括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等。有人认为,这些改革措施是关贸总协定的要求,我国为复关才采取如此大步骤的改革。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值得商榷。事实上,日本、韩国、泰国、印尼等入关都没有进行汇率制度改革,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与关贸总协定并无直接法律联系。本文拟检讨关贸总协定外汇安排和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法律本质,评价这次改革对我国复关的意义并探讨我国汇率制度的国际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售汇业务,明确对银行自身结售汇业务的管理原则,保障外汇市场平稳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外汇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支付结汇制”的相关规定,并分析该制度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从整合现行相关法律文件、制订《资本金结汇管理办法》,取消限额管理规定、建立更为科学的统计监测系统,设置资本金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的回兑机制,规定企业因预付款提前办理资本金结汇期间。规范企业备用金使用行为,强化银行法律责任、提高银行合规经营意识等六个方面.提出完善“支付结汇制”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宣布,在1996年底前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项下可兑换,据此,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已进入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标志着我国已接近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款及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对此,立法方面,1996年1月8号国务院第们次会议修改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下称条例)。1996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结汇、售汇及付汇的管理规定)(下称规定)等,标志着外汇立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但有条件兑换到自由兑换及经常项目可兑换到资本项目可兑换,既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条件,更需要完善的立法条件和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8.
法制月报     
11月28日《检察日报》刊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加快看守所监管信息交流与驻所检察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建设推行监所网络化管理和动态监督工作的通知》《检察日报》报道,国家计委、建设部制定《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检察日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售汇业务管理暂行办法》11月30日《检察日报》报道,建设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建筑企业管理规定》12月3日《法制日报》刊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关于台湾记者来祖国大陆采访的规定》12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  相似文献   

9.
外贸代理制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一项基本制度。但长期以来,对这项重要的外贸制度却一直缺乏必要的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调整。1991年8月29日对外经济贸易部发布了《关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首次系统地对我国外贸代理制作出了规定。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外贸代理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民法通则中有关代理的部分、对外贸易法对外贸代理制的原则性规定以及合同法中的相关内容,此外,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布的一些部门规章也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以上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的内容,我国在实行外贸代理制时,可通过以下四种法律形式来实现其功能。直接代理。直接代理也即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代理制度。在我国,一般认为“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1991年外经贸部颁布的《关于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1.
《法学》1991,(5)
笔者在为外向型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中,常常被外贸代理制与代理法律制度的冲突引发的矛盾所困扰,对此略陈一孔之见,以期引起经贸界同仁和法律界同仁的关注。一、外贸代理制与代理法律制度的冲突我国有关代理的法律规定见于《民法通则》。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法律规定的代理,其主要法律特征是:(1)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2)代理人必须在被代理人授予的代理权限范围内为民事行为;(3)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是说,如果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签订了合同,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均归属于被代理人,应由被代理人对该合同直接负责,代理人对该合同不承担责任。根据代理的理论,在代理关系中必然涉及两个合同、三种关系。两个合同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2月1日,16项事关百姓生活、企业行为以及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开始正式实行。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施,将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将对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这16项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售汇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工商领域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设备监理单位资格管理办法》、《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技术创新计划管理办法》、《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对外承包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有关规定》等。  相似文献   

13.
<正> 出口商品质量违约责任是指外贸合同当事人提供的产品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时,该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出口贸易所涉及的当事人主要有生产加工企业,外贸经营单位,仓储运输单位和商检部门,由于国际贸易纷繁复杂,对出口商品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损失由谁来承担责任在实践中是不易区分的,根据国际国内有关合同的法律规定、法律原则和国际惯例以及外贸实践,本文着重对生产加工企业、外贸经营单位、运输单位和商检部门应否承担出口商品质量违约责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保护外贸领域企业职工劳动就业权应当是外贸法的规定,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我国应当修改《对外贸易法》,将劳动就业权保护作为对外贸易立法宗旨的核心内容,并增设政府作为义务,将保护职工劳动就业权纳入该作为义务中,在外贸法律相关条款中都要注意贯彻保护企业职工劳动就业权这一宗旨。我们不仅应在外贸法体系中完善不当贸易壁垒调查和评估机制、对外贸易谈判机制,加快构建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将劳动者视为贸易救济的重要对象,还应高度重视我国外贸法对外国政府滥用贸易法律政策不当侵害我国外贸企业职工劳动就业权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立法快递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全国人大2002年12月28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全国人大2002年12月28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修正)》全国人大2002年12月28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修正)》全国人大2002年12月28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敏感物项和技术出口经营登记管理办法》外经贸部2002年11月12日颁布《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国家计委2002年11月22日颁布《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售汇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11月16日颁布《合格…  相似文献   

16.
周江 《政治与法律》2007,4(5):117-122
外贸代理制度是指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对外贸易经营者根据其他组织或者个人的委托,以代理人自己的名义办理进出口业务,法律后果最终由本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通常所讲的外贸代理制度是借用传统"代理"之名,实为传统行纪制度之"创新"的一项独特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的外贸代理制在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应当从消解在法律移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立法层次以及与国际体制相协调等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代理制度是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经营方式。在我国,自从1984年9月国务院批准经贸部《关于外贸体制改革意见报告》后,开始推行外贸代理制。实践证明,外贸代理制的实施在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其局限性也很大,主要表现在权责不清。有鉴于此,我国对外贸易部颁布了(关于外贸代理制的暂行规定)进一步规定了外贸代理制各方的权利、义务,使我国的外贸代理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从实践中看,该《暂行规定)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外贸代理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笔者认为,推行外贸代理制是必要的,它的积极作用是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外贸听证应当采取正式听证的方式。近年来我国外贸听证制度日趋完善,在立法宗旨、听证原则及发起程序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重大疏漏,在通知、职能分离、回避制度、禁止单方接触、阅览卷宗、言词辩论、案卷排他性和说明理由等方面还缺乏规定或者规定得不够充分,急需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世贸组织的建立及其一系列多边贸易协定的生效,标志着国际贸易法的新发展,使原来仅以货物贸易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传统国际贸易法发展成为既调整货物贸易,又调整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三大法律关系的当代国际贸易法。国际贸易法的新近发展既体现在对其法律体系的扩充,又体现在对其立法内容的修改与补充等方面。本文旨在分析国际贸易法的若干重要的新近发展实例,并探讨与阐述这些发展对各国和我国外贸法与外贸法律制度的重大影响,以说明各国外贸法与外贸制度发展之趋同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贸管理法作为公共权利法,其在基本理念、原则和精神、法律特征及具体的制度层面,都应该受到公法一般原理的支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日新月异、变化迅速,与之相适应的外贸管理法普遍存在着发展相对外贸活动滞后的现象,运用现代公法理念对中国外贸管理法进行范式转换已经成为外贸法律完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外贸管理法的角度出发,结合其范式转换的实际,对现代公法理念与中国外贸管理法的范式转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