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高度的自觉性,始终不渝地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全党的各项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处理和解决了我们党所遇到的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这一过程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坚持和高举邓小乎理论旗帜.为宣传、研究、完善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理论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系统总结、阐述和展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的科学内涵.并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新的科学概念1989年6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三届四中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既要坚持它的基本观点,又要通过实践使它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一系列重大场合,从实践的角度和理论的高度,对邓小平理论作了重要阐述,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作用和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佳 《广东党史》2014,(4):23-26
陈云在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和政治准备,满怀热情地指导和帮助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展工作。他身体力行维护中央权威,赢得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由衷信任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相似文献   

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开拓创新 ,励精图治 ,走出了一条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道路。江泽民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时代与大局观。在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与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及其预测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江泽民敏锐把握时代、世界形势以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势 ,认为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大国关系正在进行深刻调整 ;但是 ,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表现出新的特点 ,大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趋频繁,参与国际事务的力度不断加大,国际地位提高。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与此相伴随,国内外有关中国地位和作用、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等问题的争论也随之而起。本文旨在通过挖掘和分析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确立我国国际地位的思想,试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确立我国国际地位的思想,是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等前两代领导人思想,对…  相似文献   

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总揽全局,鲜明地高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党和国家的指导地位,并且始终不渝地加以坚持、丰富和发展,创造了许多新鲜的经验。这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决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为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做出了重要贡  相似文献   

8.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中国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在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努力下,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的宏观调控实践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对于这一主题,目前党史学界尚缺乏应有的关注与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宏观调控的卓越贡献进行了初步梳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行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科学地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顾这一理论创新的壮丽历程,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把握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十三年在1989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形成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13年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牢…  相似文献   

10.
11.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七一”重要讲话深刻地、科学地总结了新时期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主要有十个方面,这十个方面论述的新思想、新认识、新理论,既坚持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又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阐述 ,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新的“三步走”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 ,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论述 ,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3.
林伟京 《求实》2003,3(6):17-19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创造了良好条件 ,十六大报告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许多新思想、新观点 ,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为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十分重视中央领导集体建设问题。他不仅充分论证了中央领导集体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而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坚定原则性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从政治立场坚定并能够坚持改革开放、胸襟宽阔、团结合作、务实创新、勤政廉洁、独立自主、取信于民等方面综合考虑,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象标准作了精辟而又系统的论述,为建立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并为其如何开展工作确立了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毛泽东根据形势和党的工作任务发展需要,多角度的总结长征的经验,提出了治党治军治国的真知灼见,引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红军长征经验和长征精神的概括,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始了新长征。江泽民在长征胜利60周年时,对长征的历史作用、意义作了高度评价,对长征精神作了新的概括,对新长征内涵作了更明确的规定,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先后形成了党中央的三代领导集体。邓小平不仅首次提出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这一新的科学概念,而且在《邓小平文选》中多次强调并全面深刻地阐明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历史功绩和特殊地位。他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论述,对于我们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中共党史,继承和发扬老一代革命家的创业精神,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杜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原则性、创新性、群众性、实践性、系统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贡献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第二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但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  相似文献   

19.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多年来,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经受住来自国际的和国内的、政治的和经济的、社会的和自然的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全面推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始终坚持、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其中,郑重提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体系作出权威性的新概括;“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取得了新的成果”等方面,则是其创造性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总揽全局,审时度势,高屋建领,在最近十年间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在丰富的实践和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说了许多过去没有说过的新话,作出了许多过去没有作出过的新决策。不仅在基本路线指引下制定了基本方针、提出了基本纲领、总结了基本经验,而且经受住了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的大风大浪大险的严峻考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到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