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技术侦查中,传统权利系谱并不具备足够张力为个人隐私权提供有效保护.国家在追诉犯罪中采取技术侦查必然会侵犯、限制个人隐私权,个人需予以一定程度的容忍,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权力在技术侦查中可以不受限制或者制约.技术侦查中的隐私权保护在本质上属于隐私权的公法保护,它强调个人隐私权免受国家权力的不正当侵害,其运作是要实现对国家权力的正当程序控制.技术侦查需要受到法定主义、比例原则和司法审查等方面的限制.我国技术侦查中的隐私权保护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蒋洁  彭可 《法制与社会》2010,(30):256-257
秘密拍照作为一种秘密侦查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技术侦查手段,普遍应用于各国的侦查实践中。但是,在秘密拍照过程中,由于容易出现侵犯犯罪嫌疑人及相关人员的肖像权、住宅权、隐私权等基本人权的情况,因而许多国家纷纷对其进行法律规制,以期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价值选择中达到平衡。而我国的刑事立法对秘密拍照却缺少相应的规定,本文将对刑事侦查中秘密拍照手段的运用与人权保护作一浅显分析,望可以促进我国刑诉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向燕 《比较法研究》2011,(1):95-107
<正>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隐私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法律制度关注的焦点之一。刑事侦查实践中出现的日益丰富的侦查手段,皆可能涉及对隐私权的干预。将各类新型侦查措施纳入法治视野,不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特定的侦查技术措施设计相应的程序条件,更需要从理论上厘清哪些侦查措施应当受制于法律的严格规范,哪些侦查措施属于侦查机关自由裁量的范围。明确隐私权的保护领域,是关系到强制侦查与任意侦查的区分,进而影响侦查中追诉效率和人权保障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4.
刑事侦查中秘密拍照手段法制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秘密拍照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国侦查实践中的技术侦查手段。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秘密性、紧迫性、广泛性等特点,在侦查实践中若是运用不当就会不同程度上侵犯犯罪嫌疑人及相关人员的肖像权、住宅权和隐私权。我们应当借鉴他国经验并结合我国的侦查实践,完善我国秘密拍照的立法,从而加强秘密拍照中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5.
秘密监听的事后救济问题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侦查中秘密监听措施可弥补传统侦查手段的不足;但监听的采用又严重侵犯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隐私权。基于有权利必有救济的理念,对秘密监听行为应当进行事后救济。判断违法监听的标准包括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结合域外经验和我国现实,秘密监听的救济制度包括告知、审查、对违法资料的处理及民事赔偿、国家赔偿、刑事追究等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侦查中强调的对人权的保护已经不仅仅指“物理性”人身保护而且还包括体现“精神性”内容的隐私权。侦查行为是为了揭露和惩罚犯罪而设的必要的强制手段,是国家行使公权力的重要方式,其保护的是公共利益和群体利益,是具有正当性的国家行为。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个体的自由权力和隐私权,甚至有时还要牺牲个人的隐私权利。侦查行为与隐私权存在着天然的冲突性,但二者之间又必须进行平衡。一方面必须保证政府的足够的取证能力,从而维护公共的利益;另一方面还应防止政府肆意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力。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免受国家侦查权的侵蚀,国家侦查权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达到侦查行为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实体真实与程序真实、维护秩序与追求自由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刑事侦查中隐私权保护的审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机关干预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必须事先取得法律的明确授权,并遵循比例原则的限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更新,大量技术侦查手段虽未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财产权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却侵入了个人的隐私权领域.对此,应当建立隐私权审查的保护机制,将干预公民隐私权的侦查措施纳入法治的视野.隐私权保护的审查机制应当分为两个阶段,印先审查干预行为是否侵入隐私权的保护领域,再审查干预行为是否具备正当化事由.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侦查中强调的对人权的保护已经不仅仅指"物理性"人身保护而且还包括体现"精神性"内容的隐私权.侦查行为是为了揭露和惩罚犯罪而设的必要的强制手段,是国家行使公权力的重要方式,其保护的是公共利益和群体利益,是具有正当性的国家行为.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个体的自由权力和隐私权,甚至有时还要牺牲个人的隐私权利.侦查行为与隐私权存在着天然的冲突性,但二者之间又必须进行平衡.一方面必须保证政府的足够的取证能力,从而维护公共的利益;另一方面还应防止政府肆意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力.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免受国家侦查权的侵蚀,国家侦查权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达到侦查行为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实体真实与程序真实、维护秩序与追求自由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侦查手段,诱惑侦查在打击犯罪方面具有其他常规侦查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实效性,但其滥用可能会侵犯公民合法权利。我国应从立法的高度严格规制诱惑侦查的实体和程序规则,以求达到打击犯罪与公民权利保护的价值平衡与双赢。  相似文献   

10.
"线人"一词在平时常常听到,也是对职业的一种支撑,而这种职业多为保密的工作,尤其是刑事侦查线人,对其侦查工作的保密性更加重要。有很多重要案件或难以查证的案件,都会用线人来去暗地调查案件的具体情况,这也是刑事侦查线人的主要工作。虽然线人的侦查工作属于暗地的工作,但确是具有正当性的,合理的利用线人的侦查作用,能够大大的提升重难案件的侦查效率,有效的提高了侦查部门的破案率。然而,在我国线人的制度上,却极缺乏对线人制度的立法,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线人的个人权益也会受到一定的侵犯,而线人对于重难案件的侦查破案却十分重要,因此,为了保护线人的人身权益,应构建刑事侦查中线人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陷阱取证的界定 陷阱取证在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中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通常用在特殊的刑事案件侦查中,其基本的含义是指在对特殊刑事案件的侦查中,侦查人员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和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而采取的诱使被侦查对象实施犯罪行为的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和方法。由于目前形形色色的新型犯罪,诸如走私、贩毒、行贿、组织卖淫等等,因其高度的隐蔽性、严密的组织性以及高超的反侦查手段,使传统的侦查手段受到巨大的挑战。而陷阱取证在这方面却是打击上述特种刑事犯罪的有效手段。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均对陷阱取证予以认可。联合国公约和部分地区性公约对此也予以确认。我国在对待陷阱取证进行刑事侦查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实践中却是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屡用不爽的一个侦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论监听作为侦查手段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刑事侦查中的监听虽然没有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形成外在的、物理形式上的侵害 ,但却在实质上制约并妨害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和通讯自由权。监听属于一种强制性的侦查措施 ,应当在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并充分保障监听对象人权的情况下才允许实施。在我国目前尚缺乏监听专门立法的情况下 ,应慎重对待在侦查中大规模地开展监听活动。  相似文献   

13.
刑事程序中的技术侦查研究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世界各国均重视科学技术手段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我国立法也规定了技术侦查。本文就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技术侦查 ,即测谎检查和秘密录音录象等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并就其适用范围、条件、程序及所获得的材料的使用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彭勃 《犯罪研究》2002,(6):44-50
刑事侦查中的监听行为虽然没有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形成外在的、物理形式上的侵害,但却在实质上制约并妨害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和通讯自由。监听行为属于一种强制性的侦查措施,应当在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并充分保障监听对象人权的情况下才允许实施。在我国目前尚缺乏监听专门立法的情况下,应谨慎对待在侦查中大规模地开展监听活动。  相似文献   

15.
周兵 《法制与社会》2011,(33):45-46
诱惑侦查,是刑事侦查制度中的内容,属于特殊的侦查手段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早有研究或实践,但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上尚未深入。诱惑侦查的两种类型是“犯意诱发型”和“机会提供型”。本文认为“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基本上是合法与合理的,有必要从适用对象、适用范围、行为方式和程序控制上进行规制,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将诱惑侦查纳入侦查制度体系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以宪法隐私权为根基,属于公法权利的范畴,涉及公民人身隐私、空间隐私、信息隐私几方面的利益.不同刑事诉讼模式下隐私权保护呈现不同特点.刑事被追诉人的隐私权保护为刑事诉讼中隐私权保护的主体内容,具体包括讯问、搜查、扣押、人身检查、技术侦查等强制措施中的隐私权保护以及备存资讯保存、管理中的隐私权保护.刑事被追诉人的隐私权保护遵循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和合目的性解释原则,实质性审查、非法证据排除、国家赔偿构成隐私权保护的具体途径.处于信息时代和反恐政策下的刑事诉讼隐私权保护正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浅议网络个人数据的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技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导致网络中个人数据信息隐私权更容易受到侵犯,网络中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变得更加迫切。本文分析了网络中个人数据隐私权受到侵犯的各种现象,借鉴国外的相关保护经验,对我国网络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侦查心理战术方法制定、运用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侦查工作的成败。因此,认真分析探讨侦查心理战术方法的特性,对于正确制定和恰当运用侦查心理战术方法,提高侦查艺术水平,实现刑事侦查工作科学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犯罪分子为了逃避、阻挠、干扰侦查,总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掩盖犯罪。而刑事侦查工作的使命就在于查明犯罪事实真相。这就构成了侦查工作具有对立性、秘密性、时机性和推理性的特点。侦查工作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刑事侦查心理战术方法的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特殊侦查措施是一种非常规、非常态的侦查措施,在刑事侦查中被有限地使用,以实现打击犯罪的目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认可在职务犯罪侦查中采用特殊侦查措施,但是中国法律并未确认之。鉴于职务犯罪的特殊性,同时为了使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居于优势地位,有必要在中国法律中确认特殊侦查措施。特殊侦查措施的适用应该要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遵循法治原则,避免由于采用特殊侦查措施而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刑事特情,一般意义上讲.是指由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领导指挥的,用于搜集犯罪活动情报、进行专案侦查、发现和控制犯罪活动的一支秘密社会力量。刑事特情侦查作为一种秘密侦查措施和手段,在公安刑事侦查中运用比较普遍,为破获重大刑事案件,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弘扬公平正义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