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交易成本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了新古典范式,在解决代理成本问题时将企业视为契约联合体,并未涉及组织分析。公司治理框架下的企业不只是"契约的联合体",也应关注组织问题,需要从"契约"和"组织"两个维度关注激励问题,组织层面激励的关键是企业家的努力程度;契约层面的激励则重视企业家才智的发挥程度。随着信息技术和治理实践的发展,契约层面的激励日益重要。对企业"契约"和"组织"两重属性的认识,为"组织分析"提供契约分析视角,弥补主流"选择"视角的不足,为深入分析公司控制权、高管行为等现实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自然人所有者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经济关系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联结并规范公司中所有者、支配者、管理者、职工等利益相关群体之间权利、责任、利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现代企业制度这种新的产权制度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本所有者不直接参与资本经营管理,而是以资本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形式,将资本的控制权,主要是资本的支配权委托给公司,公司则以独立的法人资格直接拥有资本控制权,同时由董事会行使公司法人权能。第二,为了高效率和高效益地用好公司的资本,公…  相似文献   

3.
常玉伟 《新视野》2000,(5):28-30
关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定义,理论界表述不尽一致,但基本涵义为:在出资者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基础上,建立股东会、董事会与经理层和监事会分权制衡的公司领导制度和运行机制。  在传统的业主式企业、合伙企业和一些小公司中,管理者即为企业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公司股份的日益分散,以及公司经营趋向复杂化、专业化,打破了企业主将所有权和控制权集于一身的管理模式。所有者和经营者、所有权和控制权逐渐分离,使作为出资者的股东所有权中对物的直接的、具体的支配逐渐向间接的、抽象的…  相似文献   

4.
企业控制权的演进与本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控制权始终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企业从最初的基本形态发展为现代的公司制企业是历史的必然,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本质要求。企业控制权形态的演变是由企业各要素资源的稀缺性和可监督性所决定的。控制权结构随着企业形态的演变而不断发生变化。现代公司控制权在其发展中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企业制度的特性,即控制权来源的多维性、控制权的可分割性和控制权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因此.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将国有企业改革为公司制企业后,由于公司的控制权被经营者所掌握。经营者损害公司法人及其成员利益的现象,在我国也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6.
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核心”的表述不但遵循了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且也抓住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与关键,科学地说明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明晰企业产权,强化公司治理中的所有者职能,确保国有投资者权益的不可缺少的前提。虽然现代企业理论表明,公司制企业是一个由生产要素所有者构成的契约关系网络;公司所有者与公司管理者角色的分离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公司治…  相似文献   

7.
路径选择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的重要和关键性影响变量。现代股份公司制度是一个内生的渐变过程 ,是所有者逐渐将企业控制权转移给代理人的过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应有进有退 ,其路径选择需要与资本市场联动。一方面 ,要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另一方面 ,要发挥投资场所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创新能力的激发和社会稳定的需求都需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这方面,上海浦东新区走在最前沿。浦东的一些创新经验,能够看出基层社会治理的亮点、瓶颈和未来突破的方向。本文在浦东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理论,提出了契约精神的培育作为中国基层是社会治理创新的立足点。而法治化是培育和实现契约精神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需要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谓公司治理结构,狭义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其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治理结构使得资产诸方面权力在分离的状态中能保持有效的约束及监督,使诸方面资产权利的掌握及运用严格受到相应资产责任的制约,从而达到诸方面利益的均衡,以保证效率的提高。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关系1.股…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在公司化改制中已建立了相当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 ,然而在实践中法人治理结构却出现了许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企业的内部人控制。探究法人治理结构失灵的原因 ,主要有两点 :第一 ,所有者虚位 ,亦即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不明确 ,无法有效地行使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 ,使得经理人控制公司的现象频繁发生 ;第二 ,是法人治理结构一开始设计就忽视了应该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 ,从而形成了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 ,其失灵也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主题。它是指在物质资本所有者、债权人、职工等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有关经营与权利的配置机制。① 其目的在于使资产诸多方面权利在分离状态中 ,能够保持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使不同权利主体在运用有关资产权利时受到相应的经济责任约束 ,从而实现诸方面利益均衡和资本最大化的增值。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现存问题的分析 ,就其制度改进和完善提出一些看法。一、对股东大会问题的分析及思考股东大会由股东组成 ,是公司的权力机构 ,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股东通过股东大会对公司…  相似文献   

12.
在企业的各种执行中,比较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制度的执行.民营企业制度执行力弱,有着深层次的公司治理因素,而在公司治理因素中股东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及寡头决策,是对企业制度执行的最大破坏.民营企业制度的有效执行,在制度设计环节上要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在制度自我强化机制形成的基础上,要注意制度的有效执行、反馈与创新;最后,在制度执行流程上要有控制,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丁亚丽 《世纪桥》2010,(9):75-76
公司是世界性的经济组织形式,在人类文明与社会的发展的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基于其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组织形式和产权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集中体现。作为居于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建立并完善科学的治理结构对于公司的有效运营至关重要。公司的治理结构是通过公司法和公司章程来构建的。为此,发挥公司章程与公司法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并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公司的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企业创新网络指企业为获得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契约关系或在反复交易的基础上以及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与外部组织机构建立的彼此信任、长期合作、互利互动的各种制度安排。浙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是指浙江中小企业之间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  相似文献   

15.
遵循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运作的新机制,即建立股权主导型共同治理机制,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监督控制机制,企业产权主体控制权重组的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制度经济学框架内,区分和界定了理论和现实中常混淆的三个概念:企业管理、公司治理和治理公司,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企业管理是公司既定产权结构下资本与劳动这两大生产要素使用权之间的关系,不涉及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公司治理是企业产权分解后,公司所有者(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体现了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对立统一;治理公司是所谓的"利益相关者"通过某种外部机制对公司的制约和监督.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公司治理决定企业管理的绩效,治理公司可以通过外部约束和监督保障一个积极、有效的公司治理与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现代股份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下的管理型控制.在现代管理型控制下的经理式公司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股东应采取何种监督和激励机制,来防范经理层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实现其财富最大化.在我国企业制度创新的进程中,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对本企业资产的占有与支配行为,即“内部人控制”,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寻租及侵占国有资产等问题大量存在,因此必须加速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创新设计,以达到管理型控制下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经理层三方之间博奕的均衡.  相似文献   

18.
塑造人格化大股东 ,以中间型股权结构为目标从制度上优化股权结构 ,建立少数大股东联盟治理的公司治理机制 ,是我国国企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出路。而培育人格化的更趋理性和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大股东是优化股权结构、形成少数大股东联盟治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前提。就我国而言 ,机构投资者和公司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当而且有能力成为优化股权结构和完善公司治理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张伟  贾小立 《唯实》2003,(9):44-47
塑造人格化大股东,以中间型股权结构为目标从制度上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少数大股东联盟治理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我国国企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出路.而培育人格化的更趋理性和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大股东是优化股权结构、形成少数大股东联盟治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前提.就我国而言,机构投资者和公司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当而且有能力成为优化股权结构和完善公司治理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张伟  贾小立 《唯实》2003,(8):44-47
塑造人格化大股东,以中间型股权结构为目标从制度上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少数大股东联盟治理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我国国企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出路.而培育人格化的更趋理性和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大股东是优化股权结构、形成少数大股东联盟治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前提.就我国而言,机构投资者和公司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当而且有能力成为优化股权结构和完善公司治理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