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对权力的分解与制约,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是从制度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本文阐述了加强权力分解与制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如何有效实施对权力的分解与制约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苏联亡后其党政体制特别是监督制度受到学界反思关注。本文较全面地追述了苏联党政体制的由来,分析了其专制官僚制的实质,而其突出特点就是权力不受监督,干部享有特权,至勃列日涅夫时苏联党政干部上下全面腐败,最后导致亡党亡国。苏联党政监察体制对我国有过直接巨大的影响,分析反思其制度弊病,对我国当今的改革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3.
自大革命失败以来,中国共产党即开始借鉴苏联的党政关系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革命实践。特别是在1927~1934年,共产党在各根据地对这一党政关系理论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使这一党政关系体制初步确立起来。它的建立,不仅为之后的革命实践提供了处理党政关系的基本程式,也给建国后乃至当代党政关系的运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30多年的改革证明中国存在一个促进公共权力、自由市场和制度规范共同成长的发展环境,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性成长空间和制度化的发展路径。对于中国改革的理解要关注其特定环境下的实践经验,还需从制度层面关注权力体制如何与市场和制度相结合。本文以改革中权力体制的模块化来解读刚性体制如何转向柔性体制,并通过柔性体制下的权力让渡和权力职能化来分析权力体制如何与自由市场和制度规范实现有效对接,推进中国的市场化和制度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面相的政治权力结构即为非正式权力结构。政治精英在互动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人格化色彩的各种非正式权力关系。非正式权力运作的微观基础在于政治精英的特质,精英特质的三种类型包括先赋特质、人格特质以及社会特质。人治传统、关系文化、精英的社会心理需求与体制环境是中国地方系统非正式权力运作生成的基本因素,由此政治生活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与人格化的特征。而政治精英通过彼此的互动表现出合作、冲突与制衡的非正式权力运作形态。  相似文献   

6.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在权力体制民主化基础上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这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必须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大学曾被视为精神的净土,但近期名校腐败案的频发,暴露出了我国高校领导体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大学的腐败案,涉案者多为大学管理层的实权人物,他们通常掌控着高等教育的人、财、物等重要资源。高校校长权力缺乏监督问责机制助长了高校腐败案的滋生。  相似文献   

8.
对中日美救灾体制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党和政府在灾难时期能发挥超强的组织能力,迅速协调、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高效地开展救灾活动;而日美则通过健全救灾法规体系和预案系统、明确救灾横向纵向关系、规范军队救灾、加强灾害预防等,推动各自救灾体系的完善.日美的救灾体制启示我们,要健全救灾法律法规体系,细化救灾预案并不断演练、修改,更加清晰地界定各救灾主体纵向、横向之间的救灾职责等,以完善我国的救灾体制.  相似文献   

9.
县域党政体制成为挖掘中国制度内在优势和治理效能的重要载体,进而成为审视中国之治的管窥之域。从作为“治体”的县域党政体制出发进行文献梳理发现,“郡县治理说”“体制耦合说”和“价值治理说”构成县域党政体制内涵研究的三种路径。县域党政体制围绕“治理”这一政治目标实现了治理过程中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权与分工,呈现出“治权统合”的特征。“治权统合”主要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主要包括决策权的统合式行使、执行权的政治化改造和监督权的治理化吸纳等。以“治体”为框架对县域党政体制研究进行系统梳理,能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县域治理和中国之治奠定研究基础,也为学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10.
从各国发展历程来看,公开透明是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发展的方向。破除封闭和隐秘,实行政务公开,是政治文明、法治昌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规范权力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基本前提。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至少应当加强和改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更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难点问题。在加快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高校院(系)权力的构成,针对当前院(系)权力配置的现状,阐述了合理配置高校院(系)层面的权力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权力配置和管理运行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督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 ,任何国家要对日趋复杂的社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都必须实行强有力的监督。本文通过分析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督体制的必要性和目前我国行政权力监督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 ,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督体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致使四川阿坝、绵阳、广元、成都、德阳、雅安六州市的农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其恢复重建事关当前灾区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未来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灾区农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灾区农业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既存在着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共性问题,也存在着其个陛特征,因此,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农业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必须立足于灾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客钡明.实,结合农业基础设施的经济属性,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思路,以满足灾区目前和将来捉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要求,为灾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权力既不等于职位 ,也不等于特权 ,它只是特定资源的控制权、支配权和使用权。从资源论的角度阐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农村党支部选举中存在着多种权力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乡村族权的错位干涉、乡村民权的相对缺失以及来自乡镇部分工作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解决农村党支部选举影响权力异化问题,对于避免农村政党民主落后于政治民主、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重点发挥基层政党民主资源,转变农村部分党组织领导方式,规范民主选举程序,是加强农村党支部选举实践和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和监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权力制约和监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的认识并提出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一把手"监督难凸显了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渠道不畅等方面的问题。改进对"一把手"的监督,一是应提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水平;二是应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三是应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四是应拓宽监督渠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政信息是社会信息的一部分,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它是学术机构在自己活动中生产的经过加工处理优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集合。党政信息具有权威性、动态性、实用性和相对性的中间信息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19世纪中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实质上是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制度。行政权力凌驾于社会之上,对社会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乃是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所描述的巴黎公社政治体制,则是在打碎资产阶级的行政中心制度以后建立起来的、以社会权力为中心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是未来无产阶级政治民主制的基础。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共和国则是这种新的政治体制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