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退让到抗争——试析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建设与合作",在与美国的利益博弈中基本呈现一种"步步退让、有限抗争"的外交姿态,极大地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但以美国2007年初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转捩点,俄罗斯的对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从言词到行动,俄罗斯开始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来切实维护其国家利益。俄罗斯对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既是美对俄长期"挤压"政策所造成的,也是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并对俄美关系的下一步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耀 《当代世界》2008,(10):4-6
2008年8月发生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围绕南奥塞梯地位问题的武装冲突,是冷战后俄罗斯第一次在境外直接采取军事行动以维护自己核心利益。俄格冲突虽然是因为南奥塞梯地位之争而发生的,但其大背景却是近年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龃龉不断,西方不断对俄罗斯进行战略挤压,逐渐复兴中的俄罗斯难以忍受西方的战略遏制,寻找机会进行反击。不仅是俄格双方,美国和欧洲国家事实上都成了俄格冲突的相关方。俄格冲突直接关系到美欧俄等大国的战略利益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对未来的国际局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数轮广泛且密集的制裁,其中,能源制裁是美西方采取的重要对俄政策工具。2022年12月5日生效的对俄出口石油价格上限政策,正是美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的深化,其目的是在确保全球市场可靠石油供应的情况下,打击俄罗斯石油收入,加剧其财政压力。美西方出台该制裁措施具有深刻战略逻辑,全球“能源丰裕”新常态改变了原有能源权力结构。同时,美西方整合内部力量和优势强化该制裁的可行性,体现出美西方之间较强的政策协调能力,这对未来大国战略竞争及竞争工具选择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一度奉行“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政策。但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俄罗斯的政策目标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排挤、削弱俄罗斯的力量,以阻止在欧亚大陆再出现一个大国。所谓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趋同并不意味着国家利益的完全一致。于是,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1993年2月制定出《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5.
王弘毅 《国际展望》2022,14(2):78-98
在地缘安全、能源、价值观等方面,美国、以德国为主要代表的欧盟国家以及俄罗斯在中东欧地区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利益。三者的互动关系呈现美俄博弈主导中东欧安全形势,美德(欧)联合制俄但共识有限,美德(欧)对中国在中东欧的经济介入保持警惕但难以形成合力三个特征。随着中美竞争的持续,美德(欧)与以波兰、匈牙利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在价值观上的分歧扩大,美德(欧)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攻势升级,中东欧地区的大国力量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压力持续加大,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对中东欧国家的控制力不断降低,俄罗斯反“守”为“攻”回应西方威胁,而德国新政府和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对华政策更加突出价值观因素,导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总体上有增无减。但是,美欧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在中东欧控制力的弱化以及美欧与波兰、匈牙利等国关系的恶化,也为持续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带来了潜在机遇。以上因素作为影响中东欧国家对华政策的重要变量,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后,俄罗斯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姿态,促使俄美迅速接近.俄美两国的舆论都在宣传俄美"两国间真正结束了敌对关系,变成了可以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展开合作的伙伴".但是,由于俄美问的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并未消弥,反而因美国介入中亚及独联体地区而有所增加.因此,俄美间新的"合作关系"还要经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丛鹏  张颖 《当代世界》2009,(6):41-42,55
俄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大国关系之一。奥巴马当选总统后,频频释放出改善美俄关系的“积极”信号,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要在考虑互相利益的基础上同美国进行建设性的对话,俄美关系出现回暖的趋势,作为影响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的俄美关系是否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与西方长期较量的最大危机。危机虽然由乌欧关系引起,实质是美俄地缘政治争夺。美国的战略考虑是,通过策划乌克兰政变削弱俄罗斯复兴的关键性基础、离间俄欧(德)关系及俄中关系,防止欧亚大陆走向一体化,以便重返亚太、集中精力应对中国的崛起。危机将对国际格局和国际规则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带来重大掣肘,是对美国霸权诚信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9.
王栋  王耀正 《国际展望》2022,(6):51-72+151-152
自苏联解体以来,美、俄等大国对后苏联空间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干预程度各不相同。关于制度扩散的理论在解释美国的行动和态度时虽然具有一定说服力,但却难以单独解释俄罗斯的行为。因此,本文在讨论俄罗斯是否真正有意推动制度扩散的同时,引入地缘政治利益变量。制度扩散与地缘政治利益是一对关键变量。本文选取俄罗斯和美国这两个在制度选择与地缘政治诉求方面均有较大差异的国家进行分析,对两国相关案例和行为生成机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当一个国家具有较强制度扩散意愿时,其倾向于强力干预后苏联空间国家的制度选择,而较少考虑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当制度扩散意愿弱而地缘政治利益诉求强时,则倾向于对有关目标国家进行强力干预;当制度扩散意愿弱而地缘政治利益诉求低时,该国则往往采取不进行某种干预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后,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明显改善,俄对美的反恐行动给予大力支持,在美派军进驻中亚、单方退出反导条约、向北高加索地区渗透以及北约准备续扩等一系列事关俄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灵活处理.与此同时,俄还主动提出一些与美合作的新建议.综合上述动向可以看出,俄对美政策作出了大幅度的调整,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考虑,彰示出俄欲与美建立长期稳定、良性循环的新型关系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9·11"之后的中美俄三边关系,总体保持了此前的格局,但出现了较大调整.就美国而言,一方面显现了强劲的进攻现实主义和帝国态势,另一方面基于国家利益而调整了对俄和对华政策,对俄关系出现了较大进展,对华关系则渐趋常态.就俄罗斯而言,一方面通过"西进",与美国和北约建立了新型战略关系,另一方面基于国家利益而继续开展全方位外交,保持并发展了传统的对外关系.就中国而言,一方面坚持和平外交,发展中俄关系,改善中美关系,同时坚持自己的国家利益,强调多极化,坚持同美国的霸权主义进行斗争.  相似文献   

12.
一些人认为,冷战结束意味着新欧洲秩序的出现,但俄罗斯的三个决定,即退出常规武器公约、阻挠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在选举监督领域的工作、拒绝批准欧洲人权公约第十四款欧洲人权法院改革议定书,标志着后冷战欧洲秩序的终结。本文认为,后冷战欧洲秩序危机的核心不是民主和独裁的冲突,而是欧盟表现出来的后现代国家和俄罗斯表现出来的传统现代国家的冲突。在俄罗斯无限制地追求国家利益和对抗西方的新倾向背景下,西方不应该从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外交政策突然转向专注于国家利益的接触政策和19世纪的权力政治,期望这样做来改善西方与俄罗斯的关系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初萨勒曼继任沙特国王后,沙特外交政策开始由温和向激进转型,特别是在美国战略收缩背景下,沙特外交日趋强硬,倾向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外交问题。沙特在寻求为沙美关系注入新内涵的同时,不断提高外交自主性,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中国的合作关系。发展和战略焦虑上升、国内政治出现不稳定、影响外交关键因素和领导人个人风格发生变化,是沙特外交政策出现激进化和自主性增强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前,由于激进化外交政策遇到挫折,沙特外交政策开始向温和务实方向回摆。  相似文献   

14.
正"新冷战"基本上属于地缘政治战略框架下的战术之一,俄罗斯也明白"新冷战"是美国需要俄罗斯随时配合随时转换的真假戏,重点是平衡欧洲的孤立主义、新欧洲主义与中国的崛起。俄美希望进行"新冷战"主要是舆论宣传范围,而两国持续走向正常化则是国际局势的需求。西方国家因为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行制裁,俄在叙利亚展开交军事出击扭转局面,美国领导北约国家在东欧与波罗的海集结重兵,不论是普京还是奥巴马都宣称美俄进入"新冷战"状态,但此时俄美"新  相似文献   

15.
读者与编者     
美欧的对俄战略冲突无论是北约还是欧盟对俄罗斯有相似的改造目标。例如,北约-俄罗斯委员会致力于促进俄罗斯军队改革;欧盟-俄罗斯“共同空间”则是为了促进俄罗斯经济和社会的欧洲化、加强俄罗斯与欧洲的政治交往;欧洲委员会则被用来提升俄罗斯的西方价值观和规范。在俄罗斯不再被视为最大的军事威胁后,美欧都在尝试着与这个昔日的敌人和平共处甚  相似文献   

16.
像其他外交政策一样,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建立在国家利益基础之上。那么,什么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资本主义多元民主政治,美国社会各阶层、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利益集团的政治博弈又是如何在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中表现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印度为突出在南亚次大陆地缘政治版块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重新调整,由“追随前苏联外交”转向到与俄罗斯建立“徘徊发展中的俄印新型外交”,印度也因此成为俄罗斯与美国争夺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中东欧国家由苏联"卫星国"向北约和欧盟成员的转变中,苏联、美国、北约、欧盟及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在美苏对峙格局崩溃,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欧、俄的博弈渐次展开但远未构成三足鼎立的情况下,中东欧国家以加入北约与欧盟为主要内容的"回归欧洲"战略得以确立和实施。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对美、欧、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与美、欧、俄之间现有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9.
由于美国国内政治极化严重,恢复经济、控制疫情、弥合国内社会撕裂等成为拜登政府的当务之急。而且由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一些对外政策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美国两党在一些领域也有共识,所以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拜登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将以延续为主、调整为辅。同时,鉴于拜登阵营的建制派背景,其在国际问题上将更注重以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方式推进相关政策。具体而言,在亚太安全领域,拜登政府对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延续将大于变化;美欧关系将有所拉近;中美俄和美欧俄战略三角关系的调整将对美俄关系未来产生影响。拜登政府以重振美国国际领导权为重要目标,对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将产生较大影响。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拜登政府将努力消除特朗普政府时期外交政策的负面影响。在重返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上,美国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行动。在科技产业领域,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政策基调将得到延续,中国需努力遏制双方关系恶化的势头,为自身发展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丁工 《当代世界》2016,(10):46-49
正自2015年11月俄军机被土军击落以来,土俄关系降至冰点。为了摆脱俄罗斯对土耳其的战略遏制,抵消美西方对自己肃清国内反对势力的指责压力,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主动向俄罗斯释放缓和关系的多重信号。但受制于土美传统盟友关系和土俄国家利益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土耳其很难做到"弃美投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