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90周年前夕,本刊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前所长、著名学者资中筠先生,就“五四”精神、启蒙、民主、科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应该发扬“五四”的科学精神,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五四”运动提出要发展科学的口号,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建国以来的四十年,我国的科学事业已取得了惊人的飞速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纪念“五四”运动,我们就要奋发图强,加强我国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3.
勿忘"德"、"赛"二先生岳阳春如火如荼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涌现出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他们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鼓吹"德先生"和"赛先生"(德:Democraly,赛:Science即民主与科学),认为"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12日,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党史学家龚育之因病在北京逝世。龚育之先生生前,一直关注和思考"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曾多次为本刊撰稿,对《民主与科学》杂志给予了真挚的厚爱和支持。为纪念龚育之先生,本刊重新刊登先生为纪念"五四"八十周年撰写的文章,先生关于"民主"与"科学"的思考,将继续鞭策我们前进。  相似文献   

5.
<正> 七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和伟大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促进了我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流传,成为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的爱国主义、科学和民主精神,激发、激励、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2010,(2):56-56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结语     
今天会上看到有科学家谈文化,人文学者谈科学,这正是龚育之先生生前倡导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作为以“民主与科学”命名的刊物,纪念“五四”,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爱国运动的特殊意义是在于先驱们鲜明地呼唤“民主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90周年前夕,本刊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前所长、著名学者资中筠先生,就"五四"精神、启蒙、民主、科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需要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徐伟新(本校哲学部副教授、哲学博士)自从古希腊雅典城邦闪出了第一束民主之光,民主,就成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憧憬和追求的政治理想。当“五四”向西方寻找真理,把“德”“赛”两先生请到中国时,古老文明之国阴霾的上空便响起了政治...  相似文献   

10.
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民主思想吴乃华“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民主和科学成为“五四”的旗帜,反映了“五四”启蒙思潮的精神实质。“五四”民主思想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总结,它深化了中国人民对民主的认识,但其本...  相似文献   

11.
《时事报告》2007,(1):F0004-F0004
①8月8日,济南“奥运宝宝”登山比赛迎奥运。 ②北京四中学生为参加庆祝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活动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献上花环。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科学》2007,(2):34-39
1919年的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进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为争取人民民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今年是五四运动八十八周年,为了纪念这场伟大的运动,本刊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报刊上发表的有关“五四”的纪念文章中做了一些摘编,从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对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在革命战争年代,“五四”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爱国性质得到了突出的强调,并作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凸显了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四精神鼓舞着人民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迈进,伴随着社会主义探索的曲折过程,纪念“五四”也曾经在一些特殊的时期留下“左”的色彩以至“文革”的印痕;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作为“五四”两个号角的民主与科学,重新被凸显出来,其内涵和时代特征不断深化、升华;爱国主义则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了“五四”纪念的始终。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为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不懈的努力。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中国共产党是五四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和任务,把五四精神与人民群众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结合起来,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时代性,不断升华到新的境界。2006年5月4日,温家宝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强调要继承“五四”的光荣传统——民主与科学,并阐明了“民主与科学”新的时代内涵。2006年11月13日,温家宝同志在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上又一次指出: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就是追求真理。中国要有光明的未来,必须发挥全体人民追求真理的积极性,让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在更为自由、民主的学术气氛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社会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我们要进一步挖掘“五四”的思想资源,把民主与科学的传统内化到爱国主义精神之中,切实地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民主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一样,是一个过程,要一步一步走,我们一定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朝这个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值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纪念日,本期隆重推出“纪念五四八十周年”栏目。五四运动高奏起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时代强音,构成了现代中国民族精神最积极的部分。五四运动以救国救民为宗旨,以波澜壮阔的青年运动为先导,以前所未有的新文化运动为基础,把民主、科学同爱国主义精神凝为一体,把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和青年运动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既有深刻思想内涵、又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时代精神——五四精神。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青年,应深刻理解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弘扬五四精神,投身时代伟业,以新的姿态、新的业绩迈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4.
70年前的“五四”实际上包括了新文化运动和爱国反帝运动两个部分。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与科学大旗,痛斥封建礼教,批判传统文化,在“五四”这曲时代交响乐中,突出了思想启蒙的主题。但是,当时极力推崇“德”、“赛”精神的五四青年,所面对的却是一个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泥淖中越陷越深的贫弱祖国。当务之急乃民族救亡图存。这样,当思想启蒙的第一主题达到高潮,救亡图存的第二主题  相似文献   

15.
年年逢“五四”,岁岁谈民主,说实话,民主成了“五四”的一个符号,久之,人们便不大去想符号本身的意思,连《民主与科学》杂志编者也觉得今年纪念“五四”的稿子似应该挖掘点新意了。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90周年前夕,《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以“穿越历史与现实的五四精神”为题,召开专题座谈会,这是很有学术眼光和现实意义的。这也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7.
<正> 1.今年是“五四”运动70周年。“五四”精神是什么?从狭义文化的角度看,就是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从政治的视角看,就是毛泽东所概括的两条,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从历史使命的视角看,就是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当今我们反观70年历程,就不得不承认,除了“反帝国主义”这项任务之外,其他任务有待继续完成。“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两大旗帜,这无疑抓住了实现广义的文化现代化即包括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现代化的关键。然而,尽管我国70  相似文献   

18.
纪念“五四”高扬民主科学旗帜本刊评论员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七十五周年。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及其崇高的历史地位,是早有定论的。五四运动所高扬的民主科学精神,历经大半个世纪的沧桑,更显示其顽强的生命力,成为无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由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和干...  相似文献   

19.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  相似文献   

20.
丁小强 《政策》2009,(5):51-53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这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也催生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青团。90年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和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中国共青团坚持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